过年了,想起了“原来阿爸是裁缝”
过年了,想起了“原来阿爸是裁缝”
沈家姆妈的年夜饭从腊月二十五日就开始做起了。年三十晚,一家老老小小欢欢喜喜地坐在八仙桌上,六个冷盆,玉盘珍馐已经把圆台满装点的五彩缤纷,八只热炒,浓油赤酱阵阵醇香袭入脑门。
“奶奶,奶奶快来坐啊。”沈家长孙是沈奶奶一手带大的,自然要和奶奶坐在一起。
“来了,来了!”沈家姆妈一边答应着,一边右手不停地翻转着油锅里的春卷,一边左手揭开煤气灶上慢炖的腌笃鲜,吹了吹。
“姆妈,不要再烧了,快点一道来吃伐。”沈家大小姐千里迢迢从加拿大回来与父母来吃年三十的团圆饭,心里最不舍得母亲的劳碌命了。
“啥人叫鹅的阿爸是裁缝啊!”沈家姆妈调侃着,又伸手用筷子轻轻地点了一下正在冒蒸气的八宝饭。
啊哈哈,“原来阿爸是裁缝”。其实这是一句上海人的俚语。沈家姆妈名门闺秀出身,嫁到沈家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父亲当然不会是做裁缝的,上海人喜欢用“阿爸是做裁缝的”来形容这人做事慢吞吞,笃悠悠的性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裁缝作为一个刚性需求极大的行业,曾经是一个很吃香的行当。入百家门、吃百家饭,备受人们的尊重。从前的红帮裁缝师傅生意火红有接不完的活,但是不会回头(拒绝)客人,特别是逢年过节,更是脚举起来也来不及交货。
有妇人上门来取货,裁缝师傳笑脸相迎,“这件织绵锻棉袄马上就好,马上就做好了,只差门前二个琵琶扣还沒打好,明早一定让侬穿上身”,把客人打发走了。
又有客人来取长裤,裁缝师傅还是糯声糯气的,“快好了,快好了,就是长裤脚管还要撬个边,明早来拿伐。”
油头粉面的小滑头在裁缝师傅的面前也只有让三分,“侬的西装做好来,衣裳要烫出经才会毕挺,明早来拿,鹅今夜烫好挂在衣架上,保侬满意。”这裁缝师傅手巧、嘴巧那有生意不火红的。
不过,在裁缝师傅面前,这活没有今朝,只有明朝。
我家臭小子就是典型的裁缝师傅的儿子。
高中升大学,他的小伙伴们早就递送了全部申请,他连自我推荐的作文一个字还没写;考药学院那时,截止期九月底,已经九月二十几号了,他一个学校也没报,急得我团团转,“儿子啊,到底还要不要读书了?”所幸,最后时刻申请一个学校,一个面试,一直读到毕业。他的车子保险费,一定要提醒他才会renew,现在要报锐了,又要不断地钉牢伊。猪先生火气旺,“侬的日常生活天天走钢丝,累不累?”臭小子自然一句,”So far, so good,have nothing to lose.”我则哈哈一句:“啥人叫伊阿爸是裁缝啊。”
朋友A君最近上了一次青藏高原,平日里身强力壮的他,到了高原有明显的气促胸闷,呼吸不顺的感觉。回来后马上作了体检,被告知严重的冠心病。右心房前枝冠状动脉90%阻塞,左房侧枝100%梗阻,这是马上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指征啊。A君从病房里偷偷地逃了出来,心有不甘啊,我怎么会是冠心病?和我一起登上山去的朋友不是个个都有同样的症状吗?我好好的胸前为什么要留一个疤痕啊?于是他的哥哥给他找了一个有名的老中医,说是保证能打通经络血脉,不过要一年半的时间。A君笃信中医慢朗中可以救他的命,我则对他大声疾呼,“原来阿爸是裁缝啊。”
我院的Dr.M, 每天下午五点,看完门诊再来住院部Discharge Patient. 他的工作态度认真,一丝不苟,在每个病人房间,至少要花上30分钟给病人解释一切病情。他经常每次要送4~5个病人回家。等他全部查好房已是晚上7点以后了,然后他再开始一个个写出院小结。病人以为医生说可以出院马上就可以离开了,于是,家属和病人一遍遍到station来找护士,“医生说可以走了,你为什么还不让我走?”。无奈,Dr.M的出院医嘱八字还没一撇呢。病人开始对医院的服务不满,对护士抱怨。有些病人等得不耐烦了,出院录不要了,药也不要了,径直走了。常常有病人家属太晚了,第二天要上班不能在这边无限制的恭维下去,先回家了。护士不得不打电话给Dr.M,“可不可以让病人再多待一晚?”Mr. M 态度极好,无论多忙都会及时回电话,但是回答特牛,“不管多晚都得把病人送回家。”于是在讲究经济效益的大环境下,我院不知道损失了多少Taxi voucher. 比病人更奈不住的则是我院的Bed control-K了,病人还没出院,急诊的病人要进来,K盯着我拿床位。我跟K解释,Dr. M的爹是做裁缝的,你还能拿他怎样?于是,我院上上下下都传开了,Dr.M的爹原来是做裁缝的。我心里偷笑着还想加上一句,哪里只是他爹做裁缝啊,可能是他的祖祖辈辈都是裁缝出身滴。
我的好友蓉是个快人快语,做事雷厉风行的人,偏偏生了个女儿,做什么事都是举棋不定。特别是花样年华爱打扮,每次全家出去旅游都坐在汽车里等她,蓉的女儿就是新娘上轿迟迟不来。其实,头天晚上她就开始精挑细选衣鞋了,到了临出门前还是穿一套,脱一套。蓉说,“不知道像谁?她的阿爸就是载缝。”
春节,与日本的闺蜜娴在电话里长聊。娴说起自己出生在日本的女儿一进厕所就慢吞吞地折腾了出不来,打扮、聊天、唱歌、读书,反正什么事儿都喜欢在厕所独立空间完成。娴无奈对我叹息:“原来阿爸是裁缝呀!”
不是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男主角陈晓也喜欢在厕所里背剧本吗?
日本人一直以来对厕所都非常重视。日本民间有供奉“厕神”的传统信仰,据说这样可以保佑一年平安无事。日本“厕所协会”,还把每年11月10日定为“日本厕所日”。日本有首歌,中文名叫《厕所女神》,日本流传的故事“越会打扫厕所的女孩,长大就会越漂亮”讲述了奶奶和女主人公间朴实又感人的亲情故事。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妹尾河童先生,曾经写过一本关于日本厕所的散文书,名为《窥视厕所》书中共详细介绍了五十个私人家中厕所,厕所的主人有作家、演员、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人。妹尾河童对这些厕所做了仔细的描述,并画出了各个厕所的俯视图。令人大开眼界,有的马桶本身就是带雕刻的艺术品,而有的装饰和摆设更是充满艺术气息。日本的公共卫生间不叫作Toilet或是Restroom,特别称作Switch room(转换室),是让大家转换一下心情的意思,以切换工作、休息,以及日常和非日常为理念所打造的空间,是不是远远超越了厕所的概念?
怪不得,中国的左邻阿妈到日本去旅游买了一个马桶回来,右舍大叔去了日本又拎个马桶回来,更有新婚夫妇去了日本也只买马桶回来。都说看了日本的卫生间,感觉这么多年厕所都白上了。马桶这个厕所元素就这么深入国人之心了。
这倒没有什么生理原因,而是日本人确实喜欢待在厕所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儿,比如看书。日本家庭的厕所里经常会看到书柜,最受欢迎的读物有漫画和介绍美食的书籍。果然是个神奇的民族。据说,他们喜欢呆在厕所里的另一个原因是工作压力过大。这些每天累得跟中关村码农似的日本人,坐在马桶盖上找回了人生的禅意,以此得到放松,原地满血复活。
在日本,厕所还有一个你想不到的功能——招待客人。
日本人对厕所有从禅宗衍生而来的雅致称谓,如果厕所位于东边,称为“东司”,西边为“西净”,南边叫“登司”,北边则叫“雪隐”。主人若以茶道待客,有三项礼仪是必不可缺的:酒、饭、雪隐。客人若用完厕所,哦不,雪隐后,感叹其清洁古雅,心生“瞻仰雪隐”之心,主人会感到非常受用。茶师南坊宗启在《南坊录》里也有写道:“茶室院子中的雪隐……充满古寂幽情,尽量使用古柱、古琴。厕中道具,岁求古寂,要紧的是用那些新鲜清净的。”显然,在日本,厕所的最初功能早已被各种附加功能与仪式掩藏冲淡,它同时还是书房、香水陈列房、禅修室、款待贵客之道……在里面用餐,也就算不得什么骇世之举。
这么看来,日本人的阿爸全是裁缝师傅出身了。
不过关于裁缝师傅慢工出细活,精益求精的精神人们还是有口碑的,关于裁缝的成语还真是不少:镂月裁云 ,雕刻月亮,裁剪云彩,天衣无缝,手艺超凡,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熟能生巧,精工细作,谨小慎微。
关于裁缝的歇后语也很有趣:
裁缝掉剪子-只剩尺(吃)了
裁缝的尺子-量人不量己
裁缝做嫁衣-替别人欢喜
裁缝搬家-不(布)多
裁缝打架-(针)干哪
裁缝做衣-讲究分寸
裁缝做衣不用尺-自有分寸
《厕所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