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毛泽东1958年炮击金门的决策

毛泽东1958年炮击金门的决策

博客

炮击金门,又称八二三炮战,是1958年毛泽东下令对国民党固守的金门进行炮击,106日,彭德怀发布实为毛泽东撰写的《告台湾同胞书》,195917解放军停止密集炮击。击落、击伤国民党34架,击伤、击沉其军舰27艘,摧毁各种工事320个,各种火炮30余门,毙伤国民党军7000余人。

关于毛泽东发起炮击的多重背景和动机,陈兼教授的研究指出,首先,毛泽东在1958年三月的成都会议上说明自己今年要回来做军事工作,并且把炮击放进1958年大跃进的背景下考量,因此,发动炮击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以军事手段加强国内的群众动员。第二,714,伊拉克发生爆发亲社会主义的革命,美英分别登陆黎巴嫩和约旦,试图干预伊拉克革命, 因此,毛泽东此举,有声援阿拉伯人民的意图。第三,毛泽东的确有登陆金门,马祖的夺岛计划,并且一度预测美国不会军事干预对金门马祖的炮击。但是,陈兼很快又指出,英美在八月初相继承认了伊拉克新政府,并开始从约旦和黎巴嫩撤军,因此,声援阿拉伯革命的目标已经不复存在。陈兼由此认为, 毛泽东炮击金门的真正动机是国内政治需要,因为按毛的想法,国际紧张有利于国内的革命和动员,同时,陈兼再次坚持毛泽东有夺取金门的计划。

笔者认为,靠杀死杀伤中国同胞,炮击中国自己的领土来“支援阿拉伯革命”,在今天看来,实在是荒谬至极。把大跃进的荒唐,非理性心态引进国防,靠延续内战来动员,也同样是荒谬至极的借口。试问,1958年的中国群众,被“动员”得还不够吗?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说,陈兼注意到炮击和大跃进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但从反观历史的角度看,这倒提醒人们,炮击金门可能和工农业放卫星一样不理智。因此,真正值得重视的,是毛泽东当时是否确实有夺取金门和马祖的计划。笔者倾向于同意陈兼的意见,就是毛泽东确实有此想法,至少要试探一下美国对这一计划的反应。1954123 在美国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之间签定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明文规定:“中華民國是指臺灣及澎湖諸島 ”,这一定义可以理解为, 美国不会帮助反攻大陆,但金门和马祖的地位却十分微妙,因为它们没有被明文规定,而又被国民党军队实际控制。19551月,解放军正是基于对美国不干预的判断,以海陆空协同作战的方式,成功夺取了浙江外海的一江山和大陈两个岛屿。到了1958,不排除毛泽东希望利用金马的不确定状态,尝试在1949年登陆失败之后再度进攻这两个岛屿,至少要试探清楚美国的态度。其实,毛泽东本人也说过:“我们不说一定登陆金门,也不说不登陆。我们相机而行,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原因就在于要“考验美国人的决心。”因此,毛泽东确定了只打蒋军,不打美军的政策。在被问到如果美国开火,是否还击的时候,毛泽东也回答说,“不”,力避与美国冲突。

陈兼指出,毛泽东在进行炮击的时候,更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即中美华沙大使级谈判,解决金门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有两个计划,一是劝美国出面促使国民党从金马撤军。915日,美国驻华沙大使要求中共停止炮击,并把停火作为讨论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中国大使王炳南对以要求美国敦促国民党撤军的计划,遭美方以不可能交出“盟友的领土”为由拒绝。918日, 周恩来向毛泽东提交报告,提出应该要求美国从台湾及台湾海峡全面撤出。922日,王炳南向美国驻华沙大使提出这一动议,指出美国撤除全部军事力量才是缓和台海紧张局势的前提。美方则仍然坚持停火为一切谈判的条件。这样的谈判显然不可能有任何结果。

在这里,美国研究中国对外关系的著名学者John W. Garvar (高龙江) 的研究可以充实陈兼叙事中的一个空白, 否则无法理解中方为何出现一种退守倾向。按陈兼的叙述,922,周恩来向毛泽东提出了只炮击,不登陆的计划,获毛泽东批准。此后,解放军重点打击国民党军的补给线和运输船只。927日,周恩来向苏联驻华使馆武官表示期待美国让步。John W. Garvar 的研究则指出,美国对炮击的强烈反映远远超出毛泽东的预料:六艘带核武器的美国航空母舰驶向台湾,八门有核打击能力的榴弹炮部署在了台湾外岛,美国还向国民党军提供了响尾蛇空对空导弹,并发出了核威胁。毛泽东在9月的一个内部谈话中,就表示没有想到会造成这么大的反应。到此,毛泽东应该已经看出了“美国人的决心。”

但是,当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930日真正推出“以金马换台澎”的退守计划时候,周恩来意识到美国想借机以台湾海峡为界制造“两个中国”, 而毛泽东也感到,一旦美蒋真正撤出而大陆又无力攻取台湾,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连接点和中继站将不复存在,“两个中国”将成为既成事实。因此,毛泽东决定发动宣传战,重点渲染炮击是中国内战的延续,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预。106日的《告台湾同胞书》因此公开宣布“臺、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并特意告诉国民党方面“歸根結底,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 毛泽东并说, “十三萬金門軍民,供應缺乏,饑寒交迫,難為久計。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福建前線,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文告 “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毛泽东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夺取岛屿的意图,炮击金门仅仅是为了向全世界展示武力。杨奎松则指出,“炮击金门事件,就充分表现出毛泽东这种强调武力威慑作用的革命外交的特点。”陈兼则坚持毛泽东的重点是对内动员,因为他深受强烈的不安全感和“后革命焦虑”的困扰,在大跃进的背景下,一定要找到一种新的手段加强革命的内在动力。

从今天后视的眼光来看,这场危机中中国大陆似乎并没有真正取得预期的效果。如前文所述,不论是靠发动战争来“动员”“群众”还是靠中国人自相残杀来支援“阿拉伯革命”, 都显得抽象而荒唐,动员效果也无法断定。即以更为具体的夺岛计划来说,首先,美国根本不可能推翻1954《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并全面撤除驻台美军, 这项要求除了宣示原则立场以外,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其次,通过外交渠道要求美国敦促国民党撤出金马,也遭到美方拒绝。然而,当美国人自己提出可以撤退的时候,中国反而又因为这可能制造两个中国而放弃。中共占领金,马会导致两岸更加分离这事实,为什么需要等到9月底才突然醒悟呢? 所谓把金门留在蒋介石的手里,变成 “美国人的负担”也近乎阿Q精神。试问,小小一个金门,对美国来说能算什么负担?

以目前的现实来看, 还可以说,金马即使以和大陆隔海相望的特殊地理位置而留在台湾政权手中,对于阻止或减缓台湾的离心和独立倾向,事实上也几乎毫无作用。假如说, 炮击及其造成的损坏和伤亡仅仅就是为了向美国证明这是内战的延续,是中国人之间的内部事务,其实也是匪夷所思的。中国的内战和内部事务,是一件不证自明的事情,兄弟俩是不需要以互相捅刀子来向别人证明是兄弟的。

事实上,炮击金门不仅没有到达如毛泽东所期待的,离间和分化美台的作用,还恰恰使美台走得更近,使国民党方面对共产党更加反感和仇恨。根据台湾出版的回忆资料来看,《告台湾同胞书》中所说的,在狂轰滥炸以后“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福建前線,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在驻守金门并处于劣势的守军眼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羞辱和戏弄。试问,在这种一方为打而打,想打就打,想停就停,骚扰戏弄的情况下,谈何“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另外,炮战一方面加强了美台联盟,一方面也成为中苏关系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赫鲁晓夫对毛泽东不征求其意见把苏联拖向和美国的战争边缘十分恼火,从此停止了对中国核武计划的援助。

或许,只有杨奎松指出的一项目标是实现了的: 这就是借炮击的机会恢复早已被美方降级甚至中止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根据外交部网站显示,1958630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要求美方限期派出大使级代表。 美方在最后通牒规定的最后一天作出回应,1958915日,在炮击期间,中美大使级会谈在华沙复会,讨论台湾问题。此后,中美大使级会谈一直断断续续地举行。成为两国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保持接触、交换意见的途径。至1970220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共进行了136次。

看来,炮击金门算是一次成功的边缘政策运用,唯一的成果就是恢复了和美国的外交接触。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康无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