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蜜語(Honeyland)紀錄片又像劇情片
大地蜜語(Honeyland)紀錄片又像劇情片
溽暑中,漫威、動作、鬧劇電影盛行。好不容易找到一部沁人心脾的電影小品 - 《大地蜜語》(Honeyland)。這是第一次看「北馬其頓共和國」的作品。它得了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的全球紀錄片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特別獎以及最佳攝影獎。
蕞尔小國「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 Macedonia),2019年2月12日在百般讓步後,才改的國名,期間糾紛不斷。原因來自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B. C. 356 – 323)建立的「馬其頓」:包括今天的希臘北部。希臘人不准舊南斯拉夫解體分出的獨立國,用曾經在舊土共存的名字。因此獨立國又在國名前加「北」,這也幾乎動干戈被否決。歐洲古國談起歷史,盤根錯節,甚至要翻出千年老帳。好在近來少聽相關新聞。
世紀僅存 徒手摘蜂農婦
《大地蜜語》(Honeyland)開端:層層硬土疊成的山丘,廣闊鏡頭由遠而近,蟲鳥奏鳴。綁著頭巾的土耳其裔哈緹潔(Hatidze Muratova)– 可能是21世紀僅存的徒手摘蜂農婦,身著長袖上衣、過膝長裙、腳穿長靴,平野狹路走完,接著往高處懸壁爬行。終於抵達目的地,她把石塊掰走,裡面的寶藏敞開:全是釀蜜的蜂群。回頭只見她肩背大袋,袋中嗡聲噪噪。這個蜂農心滿意足地回家。
回到石頭磚瓦,勉強避風擋雨,山中唯一的斗室。然後照顧床上瞎眼的,84歲老媽媽(Nazife Muratova)。母女屋裡仍然以巾遮髮。都被風霜刮得溝渠滿臉,媽媽嘴歪眼斜,靠牙肉咀嚼;哈緹潔鼻頭還多坨肉瘤,她一邊餵食,一邊耐心和母親說話。
而後她開始工作:屋外幾座石壁內部,是她分殖蜂房的領土;她又親手取下黏黏的生蜜,封裝在玻璃瓶裡。口中喃喃:「一半給你,一半給我。」哈緹潔用傳統方法養蜂,正也是古老的民族的智慧: 好比華人主張不可竭澤而漁,殺雞取卵;而深信取之自然,還諸大地的原則。
2女人 4隻貓 一條狗
兩個老女人以外,也跟伊斯蘭文化不可少的貓:有四隻、加上一條狗、另外看似她飼養,實際是衣食父母的千百蜜蜂結伴。她偶爾去首都史高比耶(Skopje)市集賣蜂蜜 – 十歐元一公斤。做買賣的有波士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彼此很客氣。賺的錢買了扇子,給媽媽搧風、趕蟲;另外購了染髮劑給自己,當然還抬回食物打打牙祭。
方圓幾百里居然搬來遊牧人家作鄰居。食指浩繁,兩個大人拉拔七個孩子。趕著牛犢,風沙浩蕩地,遷入原來散置的居所。哈緹潔柵欄後看熱鬧,隨後與鄰為善,跟孩子汲水、浣衣、泥地上教寫字。又大方示範蜂窩培植。她尤其喜愛排行中間的一個男孩子,再三強調:「一半給你,一半給牠們。」的萬物平衡之道。
這戶家長老桑(Husein Sam ),既然學到一本萬利的技術,就忽略了種玉米、放牛的營生。他拼命指揮太太(Ljutvie Sam)和孩子採擷甜蜜。桑爸爸無視哈緹潔的忠告,他反其道而行:他們拿最大的容器裝蜂蜜,賺大錢。他們燒草、砍樹;一家人遭蟄。最後不但蜂巢敗壞、賠了玉米、而且害死了五十隻小牛。
白雪蓋地。老太太陋室內嚥氣。哈緹潔突然害怕,暗夜打起火把繞屋奔跑,念念有辭。荒山野嶺鬼哭神號。觀者習慣看著她生氣勃勃地幹活,此時才意識到她住的野地,寂如曠古洪荒。不久哈緹潔照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用簡易電晶體收聽外界。陽光照著她光亮的臉。飛機噴出白煙,越過丘頂的次數更多;排成人字的鳥蹤卻減少。這塊遠離現代的山區前途未卜。
國際關注的「蜜蜂短缺」,不曉得是否影響本片的雙導演路博米史戴凡諾夫 (Ljubmoir Stevanov)、塔瑪哈科泰斯卡 (Tamara Kotevska) 去拍攝《大地蜜語》?他倆在山崖上紀錄生態環境時,發現了許多哈緹潔設計的蜂箱,於是開始追蹤她獨特的養蜂過程。
3年鍥而不捨拍攝
本應逐水草而居的遊牧家庭,忽然定居在隔壁,隨之發生的衝突因此攝入錄影,這才明瞭為什麼紀錄片好像設計好的劇情片一樣? 劇組人員在三年當中鍥而不捨的精神,令人無比欽佩!
世界週刊 10/27/2019 #1858 P.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