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在中国:谣言传播比较快
但应该注意到,虽然病毒本身目前没在中国肆虐,但谣言已经在民众间开始传播了。
1976年夏天,人们在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埃博拉河附近发现了一种可怕的恶性传染病——埃博拉。
2014年2月开始,埃博拉病毒又在非洲大陆死灰复燃。据路透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22日宣称,截至10月19日,已有至少4877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至少9936个病例记录在案,但实际死亡病例或许要多达三倍。
更为可怕的是,9月底10月初,欧洲和美国分别有患者被确诊为感染埃博拉病毒。一时间,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而在中国,民众们还算淡定。尽管早在2014年的疫情开始之初,中国就向疫区捐钱、捐物,一些公派或参加民间组织的医护工作者也投身到抗击埃博拉的第一线,但国内媒体和舆论对此却似乎并未特别关注。
但应该注意到,虽然病毒本身目前没在中国肆虐,但谣言已经在民众间开始传播了——
谣言一:宁波发现中国大陆第一例埃博拉病例。
辟谣:宁波市政府新闻办辟谣,16日,一名尼日利亚籍男子在宁波机场入境时发现有轻微发热,随后被留在宁波当地医院进行观察,目前该男子体温正常,健康状况良好,并未发现感染埃博拉病毒。日前,该男子已经解除留院观察。
谣言二:埃博拉病人在广交会上出现,已被送往省第二人民医院隔离医治,声称“珠江台新闻报道”。
辟谣:17日会展馆将一例尼日利亚籍观察对象转送至省第二人民医院,经检测埃博拉出血热病原检测为阴性,排除感染可能。近3个月来,从埃博拉疫区进入广州市的入境人员共8672人,已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留观病例43人,检测表明全部为阴性。
谣言三:“中国停止进口整条挪威三文鱼”、“食用三文鱼会感染埃博拉”、“三文鱼也有埃博拉”等触目惊心的标题在微信朋友圈中频频转发,
辟谣:该谣言来自媒体一篇文章,该文将鱼头感染致命病毒比喻成人类感染埃博拉,后经网络标题党转载,曲解为“食用三文鱼会感染埃博拉”。
谣言四:朋友圈转发文章,“埃博拉10月底来中国”。
辟谣:其实严格来说这篇文章不算是谣言。文章实际说的是美国科研人员通过计算机模型推测中国可能在10月底出现埃博拉病例。
那么这个推测靠谱吗?知乎上有人就这篇文章给出了解释——
首先这个结果是根据计算机模拟计算出来的风险。具体计算方法不是很清楚,但是从已经学习过的相关内容来看,应该是传统的动力学模型上经过优化和新的参数调整做出的模型预测的东西,应该说也算是比较传统和成熟的方法了,给出的结果并非一个必然的结果,而是一个概率。
通过结果来看,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按照他们的模型给出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本月月末中国大陆出现输入性埃博拉患者的期望大于等于1。
但这并不意味着届时我国大陆地区一定会出现输入性埃博拉病毒患者。因为计算机模拟和现实世界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所谓人算不如天算,现实世界中的意外情况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总是没法在计算机模拟中完全估计到的,因此事实上可能的情况是,也许第一个输入性病例10月底还可能不出现在中国大陆,也有可能略早于这个时间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西非疫区的感染形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病毒扩散到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地风险是在不断上升的,而且情况已经非常严峻了。
因此,这篇文章所涉及信息对于卫生部门,尤其是各级防疫机构以及口岸卫生部门的专业从业人员意义更大,因为这意味着思想上的弦得上上紧了,之前所做的各种紧急预案要处于一个更高的警戒状态。
退一万步讲,只要公众对埃博拉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每个人都懂得在疫情来临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高效有序的工作,其实出现埃博拉输入性病例并不会对我们国家造成太大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最近会接连出现埃博拉感染患者的谣言呢?
或许是因为关于埃博拉的消息符合谣言传播的一些要素。一是有关消息的关注度很高,使得某些别有用心者添油加醋了以后散布谣言。二是人们对于来势汹汹的埃博拉疫情既一无所知又存在恐慌。这也就是所谓的:怕鬼才会有人编出鬼来吓人。而对于谣言的最好回击,则莫过于权威的医学防控系统以及信息公开透明的程度。
有人说得好:其实,面对瘟疫,人类最大的敌人永远是无知,恐惧以及傲慢。
当然,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些谣言,而对埃博拉疫情防控出现任何侥幸心理和松懈心理。恰恰相反,我们在防控谣言的同时,也要对埃博拉病毒实行严防死守,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取自埃博拉康复病患身上的血清可望在几个星期内,提供给利比里亚使用;至于埃博拉疫苗预计最快将在英国于明年1月份面世。法国的医疗机构将试用日本富士胶片的制药子公司生产的新药法匹拉韦(favipiravir;学名:Avigan)在非洲几内亚疫区开始治疗。另外,在纽约也发现了埃博拉患者,美国被传染的人数有增加的可能。
对了,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