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抽象的意义——对康定斯基的感悟(下)

抽象的意义——对康定斯基的感悟(下)

博客

 

古根海姆艺术馆曾经的主任,Thomas Messer写过一本介绍康定斯基的专著,按他在书里赞誉的意思,康定斯基的才华像是一把天才的折扇。在二十世纪初期那些风云变幻的岁月里,康定斯基向世人一段一段地将自身多彩的扇面依次展现开来。不过,当这折扇划开到最后的节段时,我就看不懂了,因为这里涉及到了抽象,一个始终让人心存疑惑的领域。

 

所有的艺术都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显示技能技巧的和 表现意识想象的。对于架上绘画,显示技能技巧的类型,常用的说法叫写实。在西方,自古以来写实派所遵从的艺术理念,基本上是源自柏拉图的美学理论, 即艺术就是对真实形态的模仿,尽管柏拉图对什么是自然的真实形态还有进一步的说辞,但唯物精准是最让人喜闻乐见的。所以,十九世纪以前的艺术家,基本都把提高技巧为成就自己的第一要务,而艺术作品的好坏就是以对所临摹物体的相似度为主要衡量指标。那些显示技能的艺术就是努力追求一种真实“再现”的效果(representation)。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候,科技的发展和哲学的演变,使得艺术家们重新对艺术的目的进行了审视,当时正在流行的尼采对思变的艺术无疑是一种启蒙。虚无主义的美学观念使得像康定斯基这样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识到,这世界上没有一个艺术的主宰,艺术或美是发自个人内心的意愿,这就应了那句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古谚(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由此看出,艺术是一种很复杂的意识实现过程,艺术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对自然或上意的“再现”,它更多的是在表达一种感情,进行一种交流,留下一种认知或情绪,这种认知或情绪也许是欢快,也许是悲哀。而所选择的艺术形式不过是传递讯息的载体,呈现出来的东西可以是美也可以是别的什么东西。为了达到呈现自己想象的目的,艺术家就要强调自己内心认可的那些要点,同时也忽略一些支节。这时候,艺术追求的效果就不是“再现”了,而是热衷于“表现”了(expression)。当艺术家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还是不够过瘾,还是存在有形的支节干扰想要表达的意识纯度,他就会干脆把具象形式完全抽离,只留下精神概念。至于观众是不是有这么高的觉悟,艺术家就暂时顾及不了这许多了。

 

康定斯基花过很多时间思考有关形态的问题。他认为,至少在原则上,没有一种趋向形态的方式是具有天生的优越,任何艺术家的创作方式通常都是可取的、合适的。因此具象写实并不比抽象高大上,但两者都会流俗堕落。对于前者来说,过于拘泥外在的细节形象就是流俗;对于后者则是把自身简化为纯粹的装饰。康定斯基对视觉形态表现方式的深入探索,使他最终得出了“艺术王国和自然王国是分开的两套系统”这样的结论,而这刚好与差不多是同时期的荷兰抽象艺术家蒙德里安的理念不谋而合。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对抽象的领悟能力,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人们对抽象的金融概念货币的痴迷了,比如一个落魄之人买了彩票中了大奖,当他看到发布的中奖数字与自己手中彩票上出现的数字完全一样时,当他看到屏幕上出现的中奖数额超过两千万美金时,那种狂喜至极的心情和举动我们都能想象和理解,这是因为我们明白那组抽象乏味的数字后面隐带的舒服享受和快乐,而原始部落的人对这样的表现只会感觉到莫名其妙。再比如,当我们听到一首优美熟悉的乐曲,就会引发一种心中的感触,有可能是沉迷是陶醉或是舒畅。很显然,音乐就是一种没有客观实体的抽象艺术,而康定斯基一开始的设想,也是希望把抽象绘画变成画布上面的音乐。但是可惜,我脑力不够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到目前为止我还一直体验不到那种画里蕴含着的玄妙。

 

既然如此,这样的抽象绘画艺术对于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也许,那是告诉我们这世界上还是有人在做纯粹的追求吧。当然,纯粹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高尚,很多时候人们会觉得那是一种矫情,一种造作。可是,又有谁知道呢,以后它会不会也促生出一种人类新的认知进化?这让我想起几天前看到网上传来的一段话,人生不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康定斯基的秋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越吃越蒙山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