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上流社会怎么吃?豪华大餐真是亮人眼
目前的宴饮图存世的绘画并不太多,更多地是在墓室、祠堂壁画里可见。所以看官们别减了食欲,并不阴森恐怖,一样大快朵颐。
今天我们来看一幅“新鲜出炉”的壁画,说它新鲜出炉,是因为这幅壁画是2014年考古发现的新成果。出土于陕北地区罗圪台壁画墓。
我们以前也介绍过宴饮图,古人墓室里的宴饮图题材十分流行,内容多样。既有场面宏大,击鼓奏乐的群宴,也有夫妻家庭的家宴。
这一幅宴饮图壁画表现的就是一位蒙古人家庭的场景。从衣着和陈设来看,壁画的内容是一蒙古人,并且有5位夫人相伴,而且是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
我们来看细部。
有没有发现什么有意思的地方?
这组排排坐的家庭场景,6个人物中唯独那位蒙古大哥的脸给刮花。壁画的五位女性面容衣着保存完好,包括周围场景也相对完整。
原因可能是自然环境下的斑驳与脱落,也可能是人为的破坏,说不定是哪个小贼心中生妒,下此狠手。蒙古大哥,委屈您了。
我们来重点看看,这位大哥和夫人们面前的长方形供桌。
清晰可见有六件精美器物。器型辨识相对简单,中间带盖的罐子是博古纹的荷叶盖罐,它的右侧有一个造型优美的玉壶春瓶,一件似盛水或洗手用的匜(yi,二声),一件无圈足白釉碗,左侧有方盒和高足碗。
精美的器物表明这个家庭是属于非富即贵的大户。
有意思的是,不知道大伙儿看出这幅壁画有没有不太一样的地方吗?
我们再来看一幅河南禹县宋墓的夫妻宴饮图。
这幅图中,夫妻是对坐,桌子摆设一件酒注子和两个盏托。一旁的侍女正要上菜。
不同的地方是,当我们来看元代的这幅壁画,一排列坐的人物,还有他们的背景,有一定的纵深感。尽管他们的衣纹和轮廓以线描方式勾出,但空间和关系上,不太像传统的宴饮图画法,可能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元代是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往往呈现出很强的文化活力,尤其在中西方文化交往方面。
上面这幅壁画展示的食具,已经比较丰富。但今天我们要介绍一次蒙古的大宴,也是非常有名的一种宴席。
对宴席文化熟悉的,就知道,这是中国北方的蒙古八珍。
八珍的说法,从周代就开始有了。当时的《周礼·天官》就有:珍用八物,八珍之齐。
吃的是乳猪、炖羔羊、牛里脊等大菜。
但每个朝代的八珍是不一样的,到了元朝,八珍换成了蒙古大汉们爱吃的一些珍品佳肴。这包括醍醐、夤沆、野驼蹄、鹿唇、麋、天鹅炙、元玉浆、紫玉浆。
这里面,野驼蹄、鹿唇、麋现在明显吃了犯法,咱不图这个口舌之快。
这夤(yin,二声)沆(hang,四声),有一种说法是羊羔肉,肉质细腻,乳香四溢。
天鹅炙,说是烤天鹅,现在也是违法。烤鹅可以吃吃,外焦里嫩,脆皮爽口。
元玉浆,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奶酒,对于蒙古人来说非常神圣。
甚至他们非马奶酒不喝。
紫玉浆,紫色,玉浆,我们马上联想到了西方的葡萄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今天着重给大家介绍一下醍醐。你没联想错,就是我们常说“醍醐灌顶”的那个醍醐。
醍醐是指一种从酥酪中提制出的奶油,就类似今天的起司(cheese)。
这个词,最早用于佛家,汉译佛经中的基本词义为“本质”、“精髓”,所以酥酪中的精髓——奶油,自然就得名醍醐啦。
醍醐,可谓是养生佳品,口感俱佳。苏曼殊 《遁迹记》描写道:“是时又有自然地味,出凝地面,犹如醍醐。”李时珍有首诗,流传甚广:“仙家酒,仙家酒,两个葫芦盛一斗。五行酿出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把乳制品,称作仙家酒,可见其养生功效。
醍醐还有美发的功用,身为一个食物,也算是蛮拼的。《魏书》里面记载“悦般国”的人:“俗剪发齐眉,以醍醐涂之,昱昱然光泽,日三澡漱,然后饮食。”说的是悦般国人特别在意毛发的清洁,用醍醐美发,光泽亮丽。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