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收藏中国?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应该会少背很多唐诗,少用很多成语。说童年,没有青梅竹马;说爱情,没有刻骨铭心;说享受,没有天伦之乐;说豪气,没有一掷千金……浮生若梦,扬眉吐气,仙风道骨,这些词都不存在。”
——《如果没有李白》
《国家宝藏》第二季的热播,似乎又掀起了一阵“文物热”,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余温。
但就目前而言,我们所能看到的国内文物,不过是浩瀚瑰宝中的沧海一粟——太多吉光片羽承载着已成绝响的华夏之音,却流落海外、不为人知。
《国家宝藏》第一季中黄渤演绎的国宝皿方罍百年回家路
据中国文物协会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共有超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藏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这164万,仅为海外民间收藏中国文物的十分之一。
大英博物馆,藏有超3万件中国文物,数量居世界首位,种类囊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等,但长期陈列的不过2000件,其余约九成藏品则分散在10个藏室内,普通游客根本无缘得见。
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局部)
这些烙着中国印的文物,正如“诗仙”李白笔下的“浮生若梦”“仙风道骨”,是五千年灿烂中华文化的结晶;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又会如何?
面对巨额关税和真伪难辨等客观现实,海外文物归国任重而道远。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我们难道除了翻山越海,就没有其他办法靠近这些藏着中华血脉的国宝了吗?
还好,这里有一列开往全球14座顶级博物馆的火车,它将载着你去寻觅那些流失海外的中华文化记忆——
三联中读邀请北大考古系才子、
古董鉴定专家刘越
推出专栏《骨董时光·谁在收藏中国》
在14座藏有海量中国文物的顶级博物馆,
与80余件罕见的海外中国精品文物相遇。
主讲人介绍
刘越,网名“骨董时光”,古董鉴定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做过挖墓寻珍的考古队长,也做过拍卖巨头公司的总经理。走遍世界各地,寻访古董珍玩,过手珍宝无数,是国内屈指可数的、能够与海外流失文物近距离接触的专家。
北京大学考古系的专业训练,赋予刘越老师对学术研究永恒的敏感和严谨,他保证自己的专栏内容将严格基于最前沿的学术成果——
“我查过很多资料,发现还没有一本书能替代本专栏准备讲述的内容,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评估和展示海外中国文物的收藏,有些相关图书的编辑者或根本没有亲临一线当面观看和触摸这些珍宝,或资料有误张冠李戴,再或不懂鉴定——海外馆藏的赝品没有剔除,年代和名称的标注也已不符合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
而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他的专栏内容毫不晦涩难懂。件件器物的因缘际会,古老东方的灿烂文明,都在刘越老师不疾不徐的讲述中生动地铺陈开来。
难怪中读听众对他好评如潮:
马未都、海岩老师也对他赞赏有加:
01
开年“视觉+精神”双重盛宴,
近距离观赏海外中国文物
刘越老师从自己探访过的海量文物中,甄选出最好的80余件,并将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
它们承载着怎样的文化基因和历史价值?它们是在何时、何地,被何人带离了中国?它们曾经历过怎样的毁坏、又被谁修复?
你将在刘越老师的讲述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搭配讲解,刘越老师还将慷慨分享200余张私藏文物高清写真,保证你能边听边赏,边赏边鉴,边鉴边懂。
02
14座顶级博物馆沉浸式游览,
专业导游带你“一秒入馆”
从博物馆外景到展厅的布局陈设,刘越老师同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一一描述,力图最大程度地还原展览场景,让你从此不用漂洋过海,也能打卡异国博物馆。
而如果你正为自己策划一场文化漫游之旅,那就更要收下这份游览指南了——它一定会使你的旅途更具针对性、专业性——先做足功课,再身临其境,岂不快哉?
03
北大考古才子亲授鉴宝知识,
帮你擦亮眼睛去伪存真
刘越老师曾在国内顶级拍卖行中国嘉德工作十余年,过手珍宝无数。在本专栏中,他除了详细解读海外文物,还将穿插赏析、鉴定文物的通用方法,借你一双慧眼,助你在真假莫辨的文物市场中锁定真正的珠玉。
适宜人群
-
文化发烧友:收藏、艺术、历史爱好者
-
学者:拓展研究视野,扩充学术知识
-
背包客:为自己规划下一次文化之旅
-
上班族:足不出户的异国旅行,身未动,心已远
-
父母:全家人都能学习的中华文化课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