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才女的不同命运
蔡文姬和班昭都是古代才女,并且都是东汉人,因此放在一起应该没有违和感。
蔡文姬的故事广为流传,因为郭沫若的一部话剧《蔡文姬》,还拍成了电影,我很小的时候看过,所以对她印象蛮深刻的。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据说出生在117年,但没有确切的依据)。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郭沫若写的,也主要是这个。
清代画家李坚绘《文姬思汉图》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注:“家” 读音 姑,汉朝对老师的称呼)
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
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千秋绝艳图·班昭
从生平上可以看出,蔡文姬和班昭均出身文学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才气逼人,在文学上均有非常高的造诣,被列为古代才女之一。但人生经历,尤其感情生活上却截然不同。
蔡文姬三次嫁人,与曹操关系也密切,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蔡文姬在书法和琴艺上也造诣极高,她创作的《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流传至今。
而班昭在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她为此还撰写了《女戒》。
蔡文姬三次嫁人,与曹操关系也密切,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蔡文姬在书法和琴艺上也造诣极高,她创作的《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流传至今。
而班昭在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她为此还撰写了《女戒》。
班昭提倡妇女要有“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其女性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强调男尊女卑思想和强调顺从。
班昭认为女人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处于卑微的地位,清醒自己的性别角色,由此出发,主张妇女应承担在家辛勤劳作,操持家务,侍奉丈夫等由性别角色而决定的社会责任。并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作了具体解释。班昭强调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此认为女人的天地在于家庭,不必有才,如有也是“治内之才”,把妇女纳入儒家设计的有助于维系家庭人伦关系的体系。班昭又由男尊女卑思想衍生出女子对于男子绝对顺从的思想,并强调妻子除了要对丈夫顺从外,还要对婆婆顺从。
班昭倡导的女性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女诫》作为“女四书”之一,极大地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和自由,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
蔡文姬比班昭晚出生,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女诫》的标准来衡量,那她绝对不是“淑女”。班昭丈夫很早去世,她一直未再嫁,身正影不斜,为世人赞誉。而蔡竟然嫁过三次,就是当今社会也不多见。在古代,蔡文姬可算走在时代前面的人,打破妇规的杰出女性。
两位大才女若要再细数,文章会太长,还是把二人的生平用诗词来概括吧。
五律·班昭
墨脉
扶风奇玉出,清质世人夸。
吟赋情堪妙,寡居行不斜。
承兄汉书续,授业大家华。
惜是一女诫,千年成重枷。
(扶风,班昭出生地。家,读音“姑”。大家,汉朝对老师的称呼)
墨脉
扶风奇玉出,清质世人夸。
吟赋情堪妙,寡居行不斜。
承兄汉书续,授业大家华。
惜是一女诫,千年成重枷。
(扶风,班昭出生地。家,读音“姑”。大家,汉朝对老师的称呼)
孤雁儿·蔡文姬
墨脉
苍茫域外风沙肆,扑寝帐、难成寐。
今宵东汉月犹明,相隔千山垂泪。
贤王宠爱,娇儿聪慧,焉灭思乡意。
貂绒褪去归程启,十八拍、声声碎。
平生遭际几人曾,谁把愁肠安慰。
多年挂念,一腔悲愤,惟在诗中寄。
再贴首我填词并演唱的古诗词歌曲《一剪梅》,向这些大才女们看齐.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momo_sh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