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骚扰 都变成太监
#Me Too是近期在美国才兴起形成的一个社会运动,各行各业职场性骚扰的受害人揭发丑闻。
首先得确定的是,性骚扰是一种社会公认的丑闻,不是一种见闻,也不是一种娱乐新闻,说的是在性骚扰的过程中,被骚扰一方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为了其他利益,比如保住这份工作、比如想要上位,是一种感觉憋屈的不得不忍受的事儿。
不得不的事儿在特殊环境下也有发生,比如不管什么原因被困在一个地方了,比如山洞里,等待救援,好几天没吃的,没喝的,只能喝山洞里的脏水,维持生命。比如,地震被压在下面的,也是没吃没喝,能吃的不好吃的都吃了,平时根本想不到能喝的,也喝了。这种例子很多。
#Me Too就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受到性骚扰,然后顺着这个社会运动豁出去丢面子,站出来指认色狼,让色狼也出个丑,咱也出口气。
职场性骚扰的案例古今中外都有。这就是说,从来就有职场性骚扰,但从来没有根治过,只能部分范围地解决,小范围地应对。
先说中国,自古至今,职场上就少不了性骚扰,尤其是在政府机关做事的,特别容易被性骚扰。在古代中国,最高等级的国家公务员就是在宫里皇上身边做事,给皇上当秘书,给皇后当秘书。
古代中国当然也知道公务员职场很容易发生性骚扰,所以就“摸着石头过河”,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约办法。这套制约办法从两个方面入手,很见效。
第一,进入宫中当公务员的,有荣华富贵的机会,但是先得变成太监。“阉割”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根治,但不太人道,从生理上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没了性骚扰的原动力。这种进宫的公务员,俗称太监,说好听一点就是宦官。历史上特别出名的宦官有司马迁、郑和、魏忠贤、李莲英,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是在他们身上没有性骚扰丑闻。这就是古代中国人有智慧的地方。
西汉史学家,《史记》作者司马迁也是个宦官。网络图片
第二,宫女,就是进宫当女公务员的。朝廷里有班人马,现在对应的说法应该是评选委员会,简称评委。古代的这些评委在遴选进宫人选的时候,除了要考核打算进宫的女的各项工作能力之外,还有一个指标就是外表的长相,现在叫颜值。在遴选长相的时候,不是选颜值高的,而是相反,选颜值低的,就是说,进宫当公务员的女的,颜值不能高,必须低。低到让人多看一眼都嫌烦的程度。颜值低的目的是不能让皇上看顺眼喽,一旦让皇上看上,没准就来性骚扰了。
现在的电视剧真是害人,因为电视剧里的宫女个个漂亮,这不符合历史原貌。实际上宫女长什么样,看看容嬷嬷就知道了。导演也有问题,有那么多丑女不让去演宫女,专捡着范冰冰去演,能不误导观众吗?
我们就此还能判断出来,乾隆皇帝很多次微服私访,两大目的是什么。目的之一是美食,目的之二是美女。
清朝,皇宫里的粮食是存了三年的旧粮食。当年刚刚打下来的粮食好吃,放了三年的粮食要多难吃有多难吃。放了三年的粮食,如果按同样的方法做,绝对不好吃,所以宫里就有御厨,御厨的手艺就是粗粮细作,把不好吃的弄的可以吃下去。所以,皇上在宫里吃腻了,就想出来走走,吃点好吃的。
目的之二是美女。宫里的皇后,再怎么漂亮,长年看那一张老脸,也不免视觉疲劳。但是看别的宫女,一个比一个倒胃口,皇上看烦了,看厌了,就想找个理由出来遛遛,到民间看美女。到了民间,果然是个美食加美女的世界。这就是皇上微服私访的两大目的。您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咱可以辩论。
看到了美食就把持不住,看到了美女也把持不住。因为皇帝根本不需要把持什么,出来的目的就是放纵的。这么一放纵,就有了民间格格。我们看的《还珠格格》,就是民间格格。《还珠格格》的故事是编纂的,未必就真的是这么回事,但是从逻辑上讲得通,从推理上讲得通,唯一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就是把宫女写的太漂亮,演的太漂亮了。
再说美国,美国的性骚扰也是不断线儿的,从开国元勋到林肯总统,从克林顿到特朗普,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跟性骚扰相关的故事。
人们或许会问,为什么有些男人总把持不住,喜欢沾花惹草的,明明家里有老婆,还要到外边弄个露水红颜?为什么家里有个做饭的,还要在出门的时候有个陪伴的,为什么晚上还要有个浪漫的,远方再有个思念的?我要反问一句,明明自己家里有厨房,为什么还要时常出去到餐厅去吃饭?一个道理。
因此,不论是中国也好,美国也罢,#Me Too就是一场社会运动,一种社会表现,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道德规范,但是没法根治职场性骚扰。如果真想根治职场性骚扰,不妨参考一下中国古代的太监制度。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侨报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