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培养孩子的领导力-Leadership
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不断地听到“培养孩子的领导力”的说法。最初我不理解,需要培养什么领导力?成绩好就可以了,“学而优则仕”吗!
这几年读书,才慢慢体会到美国人所说的领导力是什么。我以前理解的领导,其实更接近“权威”。那到底什么才是“领导力”? 咬文嚼字,“领”就是带领,“导”就是导向,“力”就是能力。合起来就是带领着朝一个方向走的能力。
先要确定“领导力”究竟要领什么?养羊人可以赶着羊群跑,训狗的人用口令就可以指挥狗的行动,有的人是孩子王,哄着一大群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这些应该都不是看文章的父母亲想要的吧?我这里聊的是“领人”,而且是领成年人。
“领导力”这三个字里,“力” 最容易理解,就是能力,“力”的大小是用来衡量“领”和“导”的。 “领”的能力强,能够带领人就多些;能力弱,带领得就少点儿;实在不行,就只能自己走啦。“导”的能力强,方向掌握比较准确,前行的过程少走弯路;能力弱,大家就绕点儿远,多受点儿累;实在不能“导”,就随波逐流吧。
“导”,其实分两个部分:定目标和定路线。既然是领导,目标和路线一般来说应该是自己定。
“领”,也分两个部分:激励和说服。带领人可不容易,人是有自由意志的。想要让人跟着自己走,不仅需要有鼓动能力,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情绪激昂、兴高采烈地跟着自己走,而且还需要很强的逻辑分析、表达说服能力,将对方说得心服口服,听从自己选择的方向和路线。我觉得这个“领”比较难。“导”是自己的事儿,可一旦加上“领”,不仅需要影响别人,还要承受大家的不满和抱怨,其实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说的是有责任心、有操作能力、并关照下属的“好”领导。
说到这,“领导力”变成了四部分:定目标、定路线、激励人、说服人。下面用一个小例子来具体分析一下这四个部分:
一次孩子们比赛,与朋友搭车。去的时候要赶时间,我查过地图,坚持走高速,路程比走旁路长几迈,但时间短,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回来时开车的朋友一大意,错掉那个高速入口,大家又嚷着说高速风景太单调,就让GPS带着走吧!从众的结果是三个多小时以后我们才到家。大家坐在车里东倒西歪、打坐、睡觉,不仅没看精力风景(后面一个多小时,天也黑了),还落个腰疼、腿疼、屁股疼。本来计划两家到餐馆撮一顿,庆祝比赛结束,结果又晚又累,随便买几个快餐汉堡回家果腹。
去的时候:
定目标:目标很明确,要到达比赛地点。
定路线:个人决定,走高速路,宁可绕点儿远。
激励人:参加比赛,人人都很兴奋。(不需要激励)
说服人:比赛准时开始,不等人,我们不能晚。(每个人都清楚,不需要说服)
事件结果:按时到达比赛场地。(成功案例)
回来的时候:
定目标:目标有两个,到餐馆吃晚饭,然后回家。
定路线:大家决定,跟着GPS走。
激励人:又是我被他们激励--跟着GPS,可以欣赏不一样的风景。
说服人:四个大人,三比一,他们说服了我--放松些,又不需要赶时间,跟着GPS肯定能到家。我当时没有足够的信息,不知道要花双倍的时间,以为多个二、三十分钟也无所谓,时间还早,不会影响最终目标。
事件结果:实现了“回家”一个目标,“到餐馆吃晚饭”这个目标失败了。(半成功案例)
日常生活工作,我觉得“定目标”和“激励人”一般来说都比较容易实现。“定路线”和“说服人”相对来说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路线选错,或说服不了别人,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人多力量大”有时并不好用,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也并不一定更合理。当然,如果有人就是喜欢在运行的车子里睡觉,就另当别论了。不过如果我当时真的很较真,一定坚持让开车的朋友掉头走高速,结果也可能是搞得大家一路不高兴,即使坐在餐馆里,也没有心情享受美食了。
看看地图这种小事很好理解,对“大事”的决定和导向,我就不好乱说了,因为我没有决定过什么大事儿。不要说是国家大事,就是自家小事,也多是我家老公说了算。现在又加上两个娃领导,我这个小兵忙着跑前跑后地接送,也就需要看地图。不过我倒是一直记得很多年前军训班长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错误的战略,只有错误的战术。” 作为一介凡人,在重大的决策面前,谁能有多准确的预知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前想后没个完,还是说说怎么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吧。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从小多多自己做决定,再加上口头上的分析解释和行动上的操作实践。
凡事一旦目标明确,剩下的就是寻找能够到达终点的可能路线。多问、多听、多看、 多读、多想,见多识广,思维全面,选择的路线可能会比较靠谱。
定大目标,我觉得与想象力和冒险精神有更大关系。我这两方面都非常弱,没什么可以分享,而且也觉得这个似乎比较难培养。比如我家女儿似乎还有点想象力,但从小就小心谨慎。儿子似乎还有点“天生牛犊不怕虎”,但想象力弱。稍微大点又有了比较强的逻辑思维,做决定似乎更是“靠谱”。如果非要寻找个培养想象力和冒险精神方法,我能想到的最佳的方法就是“不培养”:
- 给孩子自由,鼓励他们多尝试,孩子才有可能保持丰富的想象力;
- 给孩子坚实的后盾,孩子犯了错,仍会得到父母无私的关爱,长大才有可能有冒险精神。
回头再看看刚刚说的“多问、多听、多看、 多读、多想”,我觉得也应该是由孩子来主导,父母可以引导,但不应该强求。“权威”这东西,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用,大了就不好使了,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实际上是考验“父母的领导力”啊!
稍微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我做得有多好,也不要以为我家俩娃有多强的领导力(他们都是内向型,不喜欢在聚光灯下)。是否能把孩子培养成领导力强的人,还要看孩子的天赋。教育培养只是发掘孩子的潜能,我们提供机会,他们可能会尽早地崭露头角,从而可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才有可能会越做越好。这是刚刚在《Outliers》里面看到的。
定目标:
孩子小的时候,据说是生活在相机里的,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概念,没有什么目标可言。很多时候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设定目标。如果孩子有兴趣,可能还可以做做,否则可能就是吵闹。
孩子大些后,开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亲要积极鼓励。当然,每个孩子成长过程都不一样,我家女儿一上学就知道要好成绩,儿子到了7年级,在姐姐的威胁劝诱下,才好不容易开点儿窍,可惜还搞不定路线问题,看得我真是着急。
看到他们的目标不合我意,我会尽可能提建议,分析利弊,但绝不会帮助他们做决定。顺便提一句,我培养孩子的目标是--“独立自主,自食其力。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结果。如果结果不满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抱怨外人和社会环境没用!”
定路线:
这个可以从小培养。虽然小孩子没有明确的目标,但也知道吃饱穿暖,我很早就开始让他们自己决定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学校的事我从来都不管,除非他们求教。(说到“管”,解释一下我对“管”的定义:任何让人不开心、不高兴、不满意的语言或行动,都是“管”。)家庭旅游,孩子4、5岁的时候就让他们自己整理、管理所需的东西。女儿六年级时,我们去迪斯尼玩,在爸爸的鼓励下,游园路线基本上都是她定的。
激励人:
激励人需要高情商,我觉得和“忽悠人”相似,凡事往好的方面说。我这点做得很差,总是倾向于做最坏的准备。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激励人,是从女儿那里学到的。一次我写累了,发牢骚说:“唉!以后不写了,写了也没有什么人看。” 女儿放下作业,赶快过来给了我一个拥抱,说:“妈妈你还是继续写吧,我看你写完了,还是很开心的。而且毕竟还有人在看!”当时的确很感动。
说服人:
说服人需要逻辑,逻辑思维要到20岁以后好像才慢慢完善。孩子小的时候,尽量让他们多多表述“定目标”的原因和“定路线”预期结果,寻找尽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多说(嗯,我得多陪陪孩子,少玩会儿手机啦!)。儿子6年级想要买手机和7年级要计算机时,我都让他解释需要的原因,而且得三个不同的原因。女儿推荐书给我,我会让她说说她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为什么她觉得我可能会喜欢。读完以后,我们也会分享不同的观点和体会。现在她10年级,学校也在写论说文,有时候她也会跟我探讨一些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过工作中没有人会这样来衡量领导力,我想借鉴《First, Break All the Rules》里面的定义,从“领导”(leader) 和 “经理”(manager) 的概念上,换个角度理解一下领导力。这是一本讲述企业管理的书。
Leader-Do the right thing(领导-做对的事),这里面强调的是选对目标(Vision),并且能激励人朝这个目标走(Inspiration )。
这里的“定目标”有预知的意思,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点不同。如果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幻想,那预知更像是科幻。一个好的领导可以预知未来前景,并有能力说服大家、激励大家去做。“领导力”的四个部分,Leader不需要“定路线”。
Manager-Do things right(经理-把事情做对),说的是寻找适当的方式方法,定路线,也要有能力说服、激励、带领大家,按自己的路线走,最终到达预期目标。“领导力”的四个部分,manager 都需要。他不需要定最初的大目标,但需要定很多的小目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Leader-Do the right thing,这个 thing 是单数。Manager-Do things right,这里面用的是复数 things。我是这么理解的:目标或大方向,一般来说只需要一个。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 manager 在前进的过程中,做很多的事儿。
书里说,一个好的Leader,不一定是个好的Manager。我在休斯卫星通讯公司(Hughes Network Systems)工作的时候,好几百人一起研发SpaceWay卫星通信系统,其中应该有上百的Manager吧。一天大头们聊天,说这个想法的创始人第一天来上班时,披着长发,穿着拖鞋,背着吉他。面试他的人觉得这个人挺有意思,想象力丰富,想看看他会产生什么有趣的想法,于是就招了他。不过我在Hughes工作5年,从来没有见过他,也没有听见人再提起他。(我那时候非常没有自信,连一个“他后来怎么样”都没敢问。)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像这种纯粹依靠想象力和冒险精神的leader并不很多,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 manager。
而一个好的 Manager 一定是个好的 leader。Manager不仅是要激励大家跟着走,也需要智慧去寻找前进路线,设定途中一个个的里程碑,并确保每个短期目标与预期远景密切相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最终完满实现预期愿望。下面的两个小例子应该是属于培养 manager。
- 2012年,一个朋友召集我们三家查经学习,后来又有两、三个人陆续加入,一个蛮正规的查经小组成立了。开始的时候,带领查经的人和聚会地点是固定的,大半年以后,朋友建议大家轮流带领,学习地点也开始轮回。朋友每周都会发email,提醒查经的时间、地点、学习章节和带查人。有一天,朋友问我可不可以由我来发每周的email。我觉得这等小事儿,不就是记录一下带查人和聚会地点,循环轮流起来就好了,每周就发一个email,不难,于是就答应了。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地过着。有的时候,惯例学习那天我有事儿,便发个email 问大家能否换个时间;或者某个带查人不能来,便问问谁愿意顶上,没人志愿就自己上。后来有人不来学习了,小组有点缺人,朋友鼓励大家招一些新人来(朋友的确有远见),我赶快找机会向其他朋友们宣扬查经学习对我的帮助,竟然真的招来两个。渐渐的,我感觉到大家不自觉地开始向我征求意见或提供建议。到这时,这个查经小组的归属权就已经变了。
- 另一个例子是参加女儿九年级的学校大会,学校请了几个校友来介绍经验。其中一个说,她当年参加一个学生俱乐部(club)活动,一进去就被高年级的同学当工具使,指使她做了很多零碎活。后来她成了高年级学生,当了俱乐部的头,把俱乐部发展得相当不错。具体的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她得出的结论--大家要做leader,不要做小兵--让我大跌眼镜。我倒是觉得她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从仆人到头领的实例。
为什么仆人做久了,可能会变成带头人?我的体会是:当我们做各种的琐碎杂事,难免会和各种不同性格特点的人打交道,如果每次都尽力而为把事情办好,让大家都尽量满意,那每一次的操作,都可能会积累一点点的实践经验,都可能会赢得一点点的信任。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质变--具有了一定的领导能力:
- 自我做事能力练好了,可以“定方向”、“定路线”;
- 处理人际关系融洽平和,容易“说服人”、“激励人”。
机会来的时候,基本上是水到渠成。如果没有这些点点滴滴地积累,即使有了机遇,也很可能错失良机。看看那些创业的人的生平事迹,很多都是如此吧!
还有一点我想说一下,就是不要总想着“我要当领导”。我当时接这个查经班“秘书”的活儿时,完全没有要管理这个小组想法。我也是后来学到 “马可福音10:44: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做众人的仆人” 时,才意识到这个可能就是个实例。在学校听到那个毕业生的分享,进一步更加深了印象。还有当年在GE工作时,办公室同事的老公,被领导看中,两次要提拔他做项目经理,他死活不想管人,硬是拒绝了。所以,我觉得不要太执着于“培养领导力”,还是踏踏实实做实事,时候到了,不是你要做,而是非你做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段时间重新读《7 Habits for High Effective People》,看到另一个领导力的定义: “Leadership is communicating others' worth and potential so clearly that they are inspired to see it in themselves.” 这里似乎强调更多的人际关系。领导不仅要能够看到员工的价值和潜在能力,而且还得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也能相信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并以此自推。这个好像更是强调要会说好话、多说好话,把对方哄得团团转。咦?这么一想,似乎真的更接近“伯乐与千里马” 的关系。伯乐不仅能看到千里马的潜能,而且肯定也会真心喜爱、欣赏、照顾、训练千里马,最终达到日行千里的目标。
我的同事Jim说过:如果你想要孩子长大后有同情心(empathy),你得让他们从小感受到被同情。用到这里,如果想要孩子长大后,能够看到别人的价值和潜能,并愿意表达出来,多说好话,把对方哄得团团转,我们做父母的自己现在就需要看到孩子的价值和潜能,并经常对他们讲出来,把他们哄得团团转,去做我们希望他们做的事!不过道理说得容易,我自己也远远做得不够,和俩娃一起生活十几年,我也没能看出他们的潜能在哪儿,看来是做不了伯乐了。汗颜啊!
还有一个原则可能会让一些父母看了不高兴,所以得放在最后说。如有得罪,先道歉了。
如果父母自己觉得自己的领导能力不错,那你可以用“在工作中对待员工的方法”来引领培养孩子。如果自己不是很好的领导,就尽量旁观吧,小心别给孩子挡道。
纯属我个人的体会,不一定都有道理,欢迎大家探讨,分享自己的经验!
总结:
=========================
针对小孩子,要多陪孩子们读书,鼓励他们描述自己看到的和联想到的东西。
针对大孩子,多聊天,针对三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父母要小心引导,不要肆意论断。
鼓励孩子做事儿,同时不要期望孩子们能做得像我们一样好。努力提供无条件的爱。
我们看不清楚孩子们有什么能力,我们能做的是提供宽松的环境,小心扶持,让孩子按他们自己的步伐来绽放。
任何观点都只有一部分是对的!我写写、你看看、挑着信、试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