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逼着老外吃中餐
圣诞节在西方国家是阖家团聚的大节日。圣诞节这天,缺心眼儿一根筋的老美经营的商店和餐馆一般都打烊,唯独不愿意放过任何赚钱机会的华人的店铺和餐馆在这一天照样开门迎客,欢天喜地地迎接由老美让出来的这部分食客。这一天的中餐馆比平时的生意好上几倍。不愿意憋在家里的各族裔民众,逛街看灯走累了,别无选择地只能到中餐馆喝酸辣汤吃点心。圣诞节这一天的中餐馆可以说是“金机独利”。
在美国,华人店铺和中餐馆密集的大城市前三位是纽约、旧金山、洛杉矶。有消息说,纽约华社的中餐馆,家家爆满,忙得不亦乐乎,跑堂的是最辛苦的一天,厨师是最累的一天,老板是收钱收得最紧张最过瘾的一天。
伴随着这个消息,有华文媒体认为,中华美食已经在美国深入人心,深受欢迎。我听了这个消息之后,也为我们华人在美国这么争脸感到高兴,高兴得连做梦都在炝锅。可是醒来之后再一琢磨,这也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因为咱个人有体会,出门在外,饿了就想吃个可口的;没有可口的,就凑合一顿,但凡有办法,我也不去那个以中国的一个国宝级动物命名的由华人当老板的快餐连锁店,因为那里的熟食实在不合咱这些吃惯了地道中餐的人的口味。同样的道理,除华人以外的族裔,圣诞节这天在街上溜达的时候就发现,除了中餐馆开门迎客之外,其他餐馆都闭门谢客,所以,好歹只能到中餐馆就餐,感谢神感谢主安排在这没有第二选择的一天还能吃上一口麻团,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西餐讲求品味,讲求热量,讲求营养搭配……没有中餐的烹饪过程那么讲究味道。进了西餐馆,没有大声说话的,睡着了都没人吵醒你。进了中餐馆,比赶集还热闹,不管是坐在旁边还是对面,说话没人听得见,得喊。西餐厅还有一个特点,厕所和桌上的饭菜一样都没什么味道,而中餐馆则不然,特定的地方该有什么味道就有什么味道。
人的胃是有记忆的,打小吃什么惯了,就认准了这是好口味。我们习惯吃中餐,认为中餐好味道,生猛海鲜是大餐,粥粉汤面是家常味儿。很多华人朋友跟我一样,不习惯吃西餐,火小了嫌不够熟,火大了嫌不够嫩,红酒像药引子,咖啡像感冒冲剂……。西方国家的朋友反过来看中餐或许也有照镜子一般的感觉,华人厨房的锅里,几乎所有动物的流口水的口条、下水、脚丫子,跟花椒大料葱姜蒜一块炖,都能炖出好味道。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的牛羊海底的鱼,都是上好的食材。坐在中餐馆里,鼻子闻一个味儿,吃到嘴里又一个味儿,吃饱了打出的嗝儿又是一个味儿。
我注意了一下,圣诞节老外吃中餐,跟华人一样排队占座位,但他们点的餐点基本上都是华人不认为是大餐的必要配菜,纽约华人社区的一间酒楼的跑堂说,和华人下馆子热衷山珍海味、大鱼大肉相比,老外到酒楼就餐更偏爱中式小点心,尤其喜欢吃虾,煎炸焗烤的都喜欢,从烧麦、虾饺、虾肉肠粉,到麻团、鲜虾腐皮卷,甚至一些中西合璧的小点心,比如蛋挞、烟肉卷等,常能看到老外餐桌上摆满一笼笼冒着热气的点心。
难怪中餐馆老板乐得合不拢嘴,希望天天过圣诞节,一方面满足华人老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挣老外的钱,反正是华人不怎么喜欢吃的都端到老外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