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眯眼

博客
「引子」
眯眯眼,又称丹凤眼,英文“slit eyes”,也叫“slant eyes”(但疑是斜吊眼之意),更甚的,有“chink eyes”“Ching Chong eyes”,这最后一个是“中国眼”或“清鬼眼”
 
「一」
当英国工党要访问中国的时候,世界人民伟大的反法西斯领袖丘吉尔就此说:“我最恨那些眯眯眼、猪尾巴(slit eyey, pig tail)中国人,恨那些人的样子,身上的味道。”
 
 
「二」
“中国人是个了无兴趣、不自然和不文明的‘猪眼’民族,对他们,你尽可以嘲笑。”
 
这段话出自美国传教士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出版于1847年的《中国总论》(The Middle Kingdom)。
 
(参见:
 
正好英国律师瑟尔(Henry Charles Sirr)在他1849年出版的《中国与中国人》(China and the Chinese)一书中,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历史定格。
 
“中国佬的美女都是皮肤黄里泛灰(涂着些白粉),高颧骨,细小的猪眼,两道眉毛僵硬地横在扁平的鼻子上,拖长成椭圆形,干涩的头发上抹着臭烘烘的猪油,平贴地梳到头顶上,绾成一个高结,插着银步摇,或者玉簪,有时还有一朵小甘蓝菜大小的人造花。”
 
 
「三」
古书中形容美人的明眸皓齿,明眸善睐,肤如凝脂,杏眼,桃花眼,这些都是西方审美?
 
 
「四」
和slit-eyes意思与文化色彩接近的词还有slant-eyes,意思是眼角上挑的、倾斜的眼睛。根据在线词源词典Online Eymology Dictionary,这个词作为一个污蔑性的俚语,最早出现在1929年。Slant-eyed(也就是形容词的用法)出现更早,Dictionary.com追溯到了19世纪60年代
 
 
「五」
“邪恶的傅满洲”
 
「六」
“中国人属于白人,只有一些南方的省份,由于接近热带,所有的人都肤色较深。……他们的眼睛很小,呈黑色,椭圆形且向外突出,无论是眼睛还是眉毛,都是外侧比内侧高。”这是明代来华的西洋传教士利玛窦写下的话。
 
“眯眯眼”一说在西方较普及,是否恶意,要看具体语境,不可一概而论......“眯眯眼”焦虑正在蔓延,中国目前每年超10万人接受割双眼皮的手术。
 
 
「七」
(点击放大)
 
 
「八」
中国食品电商企业三只松鼠2019年的一则广告引起热议,有网友认为广告中的模特眯眯眼,有刻意丑化中国人的嫌疑,且广告宣传语也有不妥之处。12月26日,针对外界质疑,三只松鼠发布声明,称深表歉意,并第一时间已进行页面的替换。
 
网友认为该广告刻意眯眯眼,有辱华嫌疑。
 
 
 
「九」
中国大陆民粹高涨,任何一件小事都很容易被激动的网民“上纲上线”为政治问题,结果就让李田田和永顺县官方陷入舆论漩涡,遭遇不测。
 
 
「十」
@菜孃孃晒出了几张日常照,表示自己的眼睛本来就长得小,是因为个人性格和表演风格才被选中拍摄这则广告,拍摄中也没有故意要去营造什么“辱华”形象。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按要求拍出商家要的东西完成工作而已。
 
 
“我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国人了?长这样了出生那天就在辱华了?”
“爱国我举双手赞成!但事事都要上纲上线,那这就是一种病态了!大家做一个心态健康的网民吧。”
 
 
「十一」
眯眯眼这件事在无数精神殖人的偷换概念下,变成了“小眼睛是不是中国人”的讨论,完美地忽略了西方人构建的歧视、文化霸权与审美规训,转嫁为了中国人的内斗。
 
......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现在大陆大规模的时尚行业,都是当初欧美时尚圈霸权二选一时代遗留下来的幸存儿,它们能活到现在,依靠的是对外国资本的跪舔。现在大陆强势了,对这些歧视中国人的审美进行清算,外国的时尚圈可以投降道歉,国内的软骨头不行,一旦承认了,它们这些年各种各样的作品就是不折不扣的耻辱,它们下贱的最好证据。现在那些从事时尚行业的人,拼命洗地,偷换概念,主要是眯眯眼这个辱华标志没有彻底妖魔化,这些人的行为便有了合理的解释。它们是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一群没有脊梁的香蕉人在恰烂钱。
 
 
「十二」
 
......发现她是明知故犯,故意挑战大家的底线,她完全明白什么是西方中心殖民视角下形成的黄祸审美。
 
 
「十三」
从清华美院到陈漫,再到三只松鼠和奔驰……一段时间来,“眯眯眼”被置于反对西方审美霸权和刻板印象的讨论涡心,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逐渐失焦。这轮舆情将退潮时,英国广播公司(BBC)又发文,试图将“眯眯眼”和小眼睛混为一谈。
 
BBC的报道一言以概括,即“狂热民族主义的中国网民反对小眼睛,导致小眼模特遭受网络暴力,多元审美进一步丧失。”这无疑是转移了矛盾的焦点,为占据审美霸权的西方长期设置刻板印象、利用视象符号矮化丑化中国的行为辩护。
 
 
「十四」
@上帝之鹰_5zn放出奔驰梅赛德斯-奔驰在微信朋友圈推广的广告封面,并配文“奔驰的广告,无语”。
 
 
 
「十五」
“上帝之鷹真名孟馳,自稱廈門大學歷史博士,結果被人曝出是某不知名大學會計專業畢業”
 
 
 
「十六」
从产品角度看:充分尊重受众,才能赢得市场
不管这家企业是否存在丑化国人的主观故意,这件事本身反映的问题却很真实,就是无论是国内外企业,还是艺术家、电影制作者,所播出的广告、创造的作品,都必须有更成熟的受众意识,既要对受众的认知和审美情趣有所了解,更要尊重受众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历史情感。
 
从审美角度看:培养健康审美趣味,涵养强大审美自信
正如人有高矮胖瘦,人的长相也各有特点,“眯眯眼”、吊眼梢本就是客观存在的样貌特征。在此基础上,有环肥的丰腴美,有燕瘦的苗条美,有人推崇纤细,有人推崇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审美标准,个人的审美偏好也各不相同。这是个人的自由,也是个人权利。从这个角度看,眼睛大也好小也好、肤色深也好浅也好,每个人尽可以保持自己的审美偏好,无需定于一尊。
 
从传播角度看:坚持效果导向,也避免“扣帽子”
一种社会观念的形成,往往具有复杂的历史原因、现实因素,眯眯眼被视为对亚裔的歧视,这在社会观念层面特别是在西方社会已经成为共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不正视客观存在的观念、不清楚可能造成的争议,甚至试图迎合西方的刻板印象,本身是不可取的。
 
 
「十七」
 
......1981年出生的于娜,出名早,也是当时的超模,但一直也没红,进了娱乐圈当演员,也没红。
 
 
「十八」
这条“声明”基本逻辑是这样的:
1.这个模特是中国人,三只松鼠是一个中国企业。结论:这个广告不存在“辱华”
2.你们要是实在感觉不舒服,好好好,我道歉,是我不对行了吧(我没错,你非要无理取闹那我勉为其难哄哄你)
 
更是有一些人趁机在网上阴阳怪气:“幸亏西方人用眯眯眼来辱华,要是他们规定双眼皮大眼睛是辱华符号是不是连双眼皮大眼睛都不能喜欢了?”
 
西方文化中“眯眯眼”辱华符号根本不是“你中国人单眼皮小眼睛长得丑”这么简单......事实上,所谓的“辱华符号”真正起作用的是背后一整套通过上百年时间积累和形成的“潜台词”,是通过默认的长相、妆容、服饰、性格打造的一整套“完整人设”从而实现对一个民族的恶意隐喻。
 
白灵阿姨前后
 
 
「十九」
但“小眼睛”即便被当成对东方人的刻板印象,也不意味着小眼睛本身有错或带“辱华”意思,否则就等于被西方审美定义牵着鼻子走,反应越是强烈,越是间接说明缺乏坚持自我审美的自信。
 
就如一中国网民在微博上留言:“西方人用眯眯眼侮辱你你就不能用了,用了就是辱华,那下次用大眼睛侮辱你是不是也不能用了……把话语权都丢了。”
 
 
廿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社会与舆论时评领域专家认为,从选取的艺术元素、营造的氛围和整体呈现的效果来看,该广告并未脱离西方对东亚人和“东方主义”的刻板偏见......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眯眯眼”妆容和“辫子”的意象来自于19世纪西方对华人的刻板印象。它并非是对华人相貌特征的客观形容,而是西方基于民族和意识形态优越感而对东亚人贴上的“标签”。
 
张颐武认为,西方对东亚人有关“眯眯眼”等刻板印象是客观而广泛的存在,这种刻板印象并非仅针对中国人,而是针对整个东亚群体。这种“东方主义偏见”的存在是无可争议的。他表示,人们其实讨论的是,三只松鼠的广告从其整体观感、艺术元素、氛围营造等各方面来说,是否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迎合了“东方主义偏见”。
 
 
「廿一」
种族主义把“小眼睛”当成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不意味着“小眼睛”本身有错了、“辱华”了,不是艺术形象当中表现了“小眼睛”,就是在迎合西方、侮辱中国人。中国人有十多亿,有目光炯炯的大眼睛,也有目光犀利的小眼睛,反对西方对中国人的歧视,结果变成了中国人对中国人的“外貌歧视”,成了“长相辱华”,这本身就很荒唐。只要不是为了迎合西方的偏见,模特的眼睛小又如何?
 
 
「廿二」
东方主义是萨义德......新生的第五代导演群体为了能够走向世界、得到西方主导的国际影坛的认同,刻意在电影中凸显出一种神秘、落后、感性、充满情欲的东方形象特征,一定程度上以一种逢迎的姿态去迎合西方对于中国女性的想象......
 
秦汉以前,中国人的长相以单眼皮塌鼻子为主,天生扁平,属于典型蒙古人种,从全部是单眼皮、细长眼的秦兵马俑就可见端倪。自魏晋南北朝以后,随着各种民族人种的不断流动、融合,双眼皮、大眼睛的人才在中国社会多了起来。
封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定位就是相夫教子,“无才便是德”,评判女性的标准也主要不是“颜值”,而是是否温良贤惠。长眉毛、小眼睛的女性,看起来比大眼睛的女性更温柔一些......
直到清末民初,我们在一些艺术作品中所看到的美女形象,和我们今天的审美标准依然不一样。在20世纪上半叶,上海等地曾广为流行一种叫做月份牌的广告画,是一种使用了西画技法的仕女图广告画。早期月份牌中所画的美女展现的依然是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即细目长眉、樱桃小嘴,体态较为纤弱。
 
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月份牌上的美女体态就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一大波大眼高鼻、肤白丰腴、轮廓分明的美人形象。这些形象与我们今天所认定的“美女”形象,已经基本没有区别。这种变化背后,隐藏的正是审美标准的变化。
 
 
因此,当下所谓的“中国人喜欢的长相”,与其说是某种“本真”中国美的体现,毋宁说是受西方消费主义审美文化影响的产物。这种在全球文化工业主导下生产出的同一性的审美标准,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对女性的无形宰制。
 
 
「廿三」
中国(作为盟友)
日本(作为敌人)
 
 
「廿四」
结果抱着学习态度的网友去观摩了一下,普遍感到不适,不是尬不到设计本身,而是满屏皆是的“眯眯眼”令人反胃。
 
preview
 
眯眯眼、塌鼻梁、肤色蜡黄,这是西方对亚裔的刻板评价,他们极尽嘲讽之能事,“拉眼角”更是公认的种族歧视动作。
艺术圈更是如此,他们不敢歧视黑人,不敢歧视拉丁裔,但他们敢公开羞辱亚裔。
 
神仙姐姐刘亦菲被画成了这样。
preview
 
 
「廿五」

 
 
「廿六」
 
【26】网传。
 
「廿七」
 
北大历史学教授罗新有一篇书评叫《我们不是黄种人》,介绍的史料非常有意思。黄种人、白种人的定义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充满了政治与文化色彩的历史产物。古代西方人并不说我们是黄种人,古代中国人也不会自称黄种人。马可波罗时代,或者说东方远比西方发达的时代,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一看,非常兴奋,写下大意这样的记录:这里如此繁华,而这里的人们的肤色和我们是类似的。也就是说,他们觉得自己和东方发达国家人种肤色类似,都很白,于是很自豪。
 
雄狮少年引起争议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撞到了大势,因为之前模特陈漫的眯眯眼造型争议、清华美院毕业设计眯眯眼形象争议,已经共同传达出世界精神的风雨声——觉醒的中国人开始争取自己的审美主权。
 
......她一副很委屈的样子,说“我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国人吗?”“事事都要上纲上线,那这就是一种病态了!”......这种话才是主动上纲上线,却又抓不住真正的历史大纲。 ......现在最麻烦的是“自我东方主义”,比如有中国人盛赞上海是东方的巴黎,却不敢说巴黎是西方的上海。
 
央视为这部电影站台,认为倡导了文化自信,这也不全是空话,我猜测电影制作方有响应国家外宣倡议的意图,要输出中国文化。......有不少中国作品热衷于到国外拿奖,不择手段迎合西方,因为拿了奖就可以向上级报告说我们获得了国际肯定。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内部对于西方的仰视,有些人一味强调“与国际接轨”,意识不到今天的中国就是“国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廿八」
「廿九」
如果说反对眯眯眼运动涉及到外国品牌或外籍华人,是跨文化交流中反歧视的集体意识,那么到这次中国本土零食品牌事件中,西方的注视只是想象中遥远的、虚构的靶子,它已经演变成了一拨国人对内的、对同胞的审查。而参与这场战争的所有人本质上都是“我方”。因此,这个“西方人如何呈现和凝视中国人”的问题已经内化、演变成了“中国人如何呈现和凝视自己”的议题
 
丹凤眼究竟是“值得国人自豪的东方之美”,还是“刻意迎合西方审美的民族歧视”的辩题其实不仅仅是关于东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的对峙。“什么样的外貌是辱华的?”这一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种族主义的,那么基于此的“辱华标准”的讨论,也只能是在相对主义的陷阱中,捕风捉影地研究客观上的生理特征与种族歧视的关系。
 
“诚然,我们无法回避历史来谈论当下”
 
如果说,丹凤眼是迎合西方的东方审美,高鼻深目是照搬白人审美,那么亚洲审美的自主性就被彻底掏空了吗?
「卅」
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顺势而成。其中,“第一个确立”是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确立的,“第二个确立”是在党的十九大上确立的。“两个确立”是总结新时代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得出的必然结论,被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卅一」
 
「卅二」
 
【32】新年致辞
 
「卅三」
像我这样对“眯眯眼”新闻只是扫过一眼的人而言,若没有继续阅读深度报道,很容易就被带风向到“丹凤眼粉丝团”那一方去了,只觉得“动不动就辱华”的狭隘风气对中国社会不是好事,而这种心不在焉的旁观人群相信也不在少数。......民族自尊心特别强的人,会被谁骗?就是假装民族自尊心很强的人。于是,真货变成了低成本商品,供假货套利。不用我强调你也知道,台湾目前就是这样的政治诈骗环境,手法与商业诈骗是一样的。......有些人真心认为“眯眯眼”是西方辱华套路,其实这些人正是拿西方审美滤镜贬抑东方之美丹凤眼,对于真有民族自豪感的人而言,会疑惑这种民族自尊是姓“华”还是姓“夷”。解决之道,就是反向大推“正版丹凤眼”,将传统丹凤眼印象正确转译为现代美感。
 
只有真心体认丹凤眼之美,才能扩大社会对创作的容忍度,有效减除受辱感。而那些着眼于中国市场的文宣,也才有较为准确的美感标准可循,就算偶有错误转译,在这个市场也只会受到嘲笑——而不是民愤——成为无效又无争议的广告。没有任何广告主能忍受这种广告。
 
 
「卅四」
 
【34】起筷吃饭
 
「卅五」
 
【35】人民的领袖爱人民,人民的领袖人民爱
 
「卅六」
以和代唐”,确实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出现的现象,不仅影视剧,建筑、园林等多个领域都有同样的风气......我们对和风着迷,自发模仿日本文化,有合理性......人都喜欢新鲜感,厌倦现状。更何况,任何文化系统、国家和民族也都需要不断引入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突破成规,激发出新的活力......那个时代,我们真的相信,日本比我们“先进”,不仅在工业和科技上,而且在文化上,甚至在审美能力上,都更先进。其实也是事实......从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任务是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有种流行说法宣传,在今天的日本更能看到唐朝的原貌。此说法的严重错误之一,是否认了日本人民的创造性,否认了日本文明的独立性......日本是气质独特、富有创造性的民族......日本都达不到中国的最低标准,它又有什么资格“代唐”呢?
 
所以,在当代中国的各个领域热衷“以和代唐”的创作者,是对古代中国文明的庞大体量、辉煌成就、发达富有缺乏感觉......唐代之所以气象开阔,正是因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新中国之所以气象开阔,也是因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今后的一代代中国人也该有同样的气势,同样的襟胸。
 
 
「卅七」
 
【37】民族自信。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笨狼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