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唐人街,小上海

唐人街,小上海

博客

 

 时间在匆忙的生活中飞过,那天在一个展览中看到,悉尼的唐人街己经有170年历史了。

*悉尼是在这里开始的 — 岩石区The Rocks (图片来自:Sydney living museums)

史料记载,最早在悉尼买地、经营客栈小生意的华人是广州人麦世英,他先后娶了两个西人妻子,他的后代现在还住在悉尼。

 

于历史的原因,在1970年代白澳政策之前,大多数华人原籍是广东人,很少部份是福建人和上海人。1970年代的越南战争使很多越南人、柬埔寨人逃难来到澳洲,他们中有很多人都讲广东话,他们的祖辈是从广东、广西移民到南亚各国。1990的年代及以前的唐人街,生意主要是酒楼、烧腊/肉店、杂货店、中药铺店等,广东话是华人之间的主要交流语言。

 

*1900年的悉尼唐人街 (图片来自: News Corp Australia)

接近相同的位置看今日唐人街

当初移居澳洲时就听说,想吃中国的食物就去唐人街,那里有广东人开的店铺,吃饭购物都可以在那里搞啶,甚至想要找医生、买药,或者是澳华公会、侨青社等华人社团都没问题,但要说广东话和英语。以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来说确实如此。广东话在唐人街是“街语”,虽然这当种有混合了四邑话、客家话、潮洲话、普通话、闽南话等等口音,甚至一些越南人、泰国人都能说广东话(香港人的广东话更不用说,自成体系的香港粤语)。那个时候的唐人街,很容易让人认为是广东人的唐人街。

 

以前每隔一段时间就和亲友一起去唐人街吃饭购物,现在可以不去唐人街了,不少市区以外的区,都有亚洲人开的餐馆、店铺了。

 

那时候在唐人街的酒楼,侍应生都能说广东话和英语,而不说或者是不会说普通话。记得有一次去唐人街饮茶,邻座的茶客说普通话,他们有些听不懂说粤语和英语的侍应生说话,我还在旁边帮了他们的忙。自己能说广东话和普通话,这要感谢从小接受的双语教育。

 

澳华公会当时是在莎梨山 Surry Hills,是悉尼最早的华人社团,在公会里活动的人都说广东话,还纪得当时自已即使能说普通话也没机会说。那个时候的唐人街,是说广东话的唐人街。

 

2000年后的唐人街,从外表上看没有多大的变化,事实上却变化不小。很多店铺改头换面,去唐人街不只是吃饭、买油盐酱菜或杂货了。免税店,时装店,美发店、书店、工艺品店、旅行社、中/西药店等各种商业服务百花齐放。饮食方面最大的改变是,东南西北各种地方风味的快餐、饮食店,代替了过去以粤式口味为主的餐馆。喜集市Haymarket大门的打开,让唐人街己经成为了悉尼的主要旅游点之一,更热闹更多姿多彩。

 

在唐人街,曾经见过西人问华人:Do you speak Cantonese or Mandarin?2000年后,西人问华人: Do you speak Mandarin or Cantonese?— 普通话己经在唐人街流行了,如果你听不懂广东话不要紧,只要随便问华人,十有七、八都能讲普通话。

 

*悉尼的喜集市 Haymarket,现名是 Market City,三层楼的商业楼包括了集市、商店、快餐和酒楼,每天游人不绝,去悉尼唐人街的人必逛此地( 以下ZT图 )

艾士菲Ashfield是悉尼市区以西约9公里的一个生活区,那里居住着不少华人,其中又有不少来自上海的移民,是悉尼最多上海移民的聚居地,华人喜欢称它 “ 小上海 ”。和悉尼大多数生活区那样,艾士菲原来并不出名不大引人注意。但它地理位置好离市区不远,有火站,有学校、购物街(中心),医院,房价又比市区便宜,逐渐地吸引了不同民族的移民来此居住,移民多了,本土出身的人反而成了少数民族。1990年末期和2000年后,不少国内的人移居到Ashfield,华人移民成了当地的主要移民群体。

 

艾士菲的大街Liverpool Road、靠近火车站的路段是一条商业街,过去多是本地西人或者其他族裔人开的店铺,在那里住的华人也不多。但从1980年起有了华人来做生意,其中还有1980年代末的留学生创办的小生意。现在的情况很不同,很多店铺都是上海来的移民开设的,加上当地原有的商店,这条大街成了艾士菲以及周围多个生活区的购物中心,那里每天都热闹繁忙上海移民促进了艾士菲区的经济繁荣

 

有些住在悉尼之外郊区的上海移民,还专门坐火车远途去艾士菲购物,那里出售的东西特别是食物,品种多又便宜。在Liverpool Road这条主街上,以上海风味食店最有名,什么“ 小上海 ”、“老上海 ” “ 新上海 ”、“上海城隍庙” “上海天同 ”、“ 海派风味 ” 等等。只要有机会到艾士菲,我都要买一些上海小吃回家,自已最馋的是这里的上海酱鸭和熏魚。

 

*1900艾士菲的Liverpool Road。

现在的Liverpool Road

除了吃的还有杂货店、美发店、旅行社、眼镜店、书店等等,很多都是上海人做的生意,难怪有人说去艾士菲只要能讲上海话就可以了。与此同时,普通话也成了艾士菲区的主要语言之一。

记得自己曾经想买一张中国民乐CD,去了几家华人店都找不到,后来有人告诉我去艾士菲,那里有一家 “ 新华书店 ”。找到这家书店进去时,耳边就听到 “ 侬 ” 来 “ 侬 ” 去的上海话,当我用普通话问店员时,她就用普通话回答我,转身就和别人说上海话。

 

艾士菲还有一个退伍军人俱乐部 Ashfield RSL,离购物中心不远。俱乐部专门请了华人来办中西合并的自助餐。我和朋友去过那里聚会吃自助餐,散会后又到 “上海城隍庙”买吃的。还记得卖食物的女士见到我开口就说上海话,当我听不懂的表情一出现,她马上改口和我说普通话。可以想像,每天有多少说上海话的人来艾士菲购物办事,真是名符其实的 “ 小上海 ” !

 

*Liverpool Road路旁边的各种上海饮食店。(此图来自www.Sydneytoday.com)

悉尼大报The Sydney Morning Herld有专文介绍艾士菲的上海餐馆。

行走在悉尼的唐人街、或者是“小上海”的艾士菲,放眼看去真是今非昔比。但是在这个繁荣的背后,却面临着因时代的变迁、发展可能会消失的问题(澳洲的新闻就有专门报道过)。在这两个华人熟识的地方,最大的变化是商店的不断去旧换新、更多样化而不只是在传统的饮食业上,中国味中国元素越来越少了,不少亚洲各国、各地人正在做各种模式的生意。很多华人新一代移民接受了更高的教育、更容易找到专业性的工作,而不愿意做或者是继承上述的小生意。日子一长,别的族裔就来买地买生意或者改造成别的产业。而唐人街因处在城市中心,面向世界各地的来客,它的改变、消失可能比艾士菲更快,到那个时候的唐人街,或者是艾士菲,说不定华人要到历史博物馆去怀旧了

 

 

———————————————

南岛水鸟 2018-06-08 06:53:44

回复 '晓青' 的评论晓青你早晨!你也风速想吃小笼包 ^_^

晓青 2018-06-08 06:44:04

小笼包很好吃的样子。

南岛水鸟 2018-06-08 06:41:05

问好神风菲儿!想听你说上海话。: )

菲儿天地 2018-06-08 06:36:29

非常有意思的对比文!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南岛水鸟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