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运气、《乡巴佬的挽歌》和美国的选举政治
真正的艺术家是为自己创作的。他们对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存在有独特而又强烈的体验,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是一种不可遏制的欲望。但艺术家也要吃饭,也不能免俗。艺术品创造出来,也希望有人喜欢和关注。在今天的商业社会,若呕心沥血的作品能畅销卖个高价,则既满足了创作的欲望,又名利双收,是成功艺术家的最高境界。
但为自己创作和为公众创作,两者并不协调。众星捧月、洛阳纸贵的不一定是艺术家自认为高明的作品。公众对一件艺术品如何反应,有诸多与艺术无关的因素。比如梵高,感觉那么敏锐,冲动那么强烈,追求艺术那么执着狂野,最后住进精神病院,耳朵都割掉一只,当时的人却不卖他的帐。
梵高还不是最倒霉的,毕竟死后咸鱼翻身,成了贩夫走卒都听说过的大画家。我敢肯定,一定还有人比梵高更激情迸发,也更穷愁潦倒。他们也才华横溢,也创作了堪与梵高媲美的作品。但他们的悲惨我们今天不谈,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
不单是画家,用文字创作的艺术家也是如此。也就是为了自己,才能“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至于世人是不是愿意垂青多看一眼,不想也罢。
在文字的艺术中,非虚构作品不登大雅之堂,小说才是皇冠上的明珠。但对作者来说,不管写的是哪个类别,挥霍的都是生命的玉液琼浆,产出的都是举世无双的人间精品。而且这种敝帚自珍的想法老实说也不过分。作为艺术家的作者,当然知道读者是反复无常、捉摸不定的,也勇敢地做好了最坏的思想准备。但他们中的几个,还是在现实面前栽了跟头。只不过他们的问题跟梵高恰恰相反:读者的狂热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料。
比如前几年有一本书,叫Eat, Pray, Love,写的是一个女子周游世界寻找自己的故事。不是说这本书有什么不好,事实上这是一本很可爱的小书。但雄踞纽约时报畅销榜大半年,好评如潮,卖了1千万册,好莱坞还把它拍成电影:真的吗?我是眼光不行,还是漏看了几页?
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只能说Elizabeth Gilbert幸运。Gilbert是个严肃的艺术家。我听过她演讲,她的演讲很迷人。温暖的笑容,磁性的声音,洁白的牙齿之间吐出珠玉般的语言。一小时转瞬即逝,而我并不介意她一直讲下去。Gilbert的下一本书没有Eat, Pray, Love那么幸运,这让她思考艺术家的创作力怎样才能永不枯竭。我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也许是下一本书的失败,让她变成了更有趣的人,但我还是不能解释Eat, Pray, Love的运气。
然后出现了Hillbilly Elegy(《乡巴佬的挽歌》)。Hillbilly Elegy是J D Vance写的,讲的是一个在酗酒吸毒、没有父亲的家庭长大的孩子,抗拒命运,走出逆境,成为社会精英的故事。我佩服Vance。在他周围的人中,高中毕业都了不起,更不用说上大学。Vance不仅从法学院毕业,上的还是耶鲁。在家乡的Hillbilly中,他是个异数。
但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故事是好故事,却了无新意。Vance文笔还算流畅,却也没有展现惊人的才华。他还年轻,不过三十出头而已,人生阅历尚浅,智慧也不深。换句话说,他不是罗素。
但读者蜂拥而上,纷至沓来。Hillbilly Elegy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榜,好评如潮,销量直逼千万。
不过这一回至少我知道是为什么。因为一个特别的事件,一群平时不会对他的书感兴趣的人迫不及待、心急火燎地翻开了这本书。这个事件就是,一个叫川普的人当上了总统。
Hillbilly Elegy的副标题是A Memoir of a Family and Culture in Crisis。出版商是这么推荐这本书的:
Hillbilly Elegy is a passionate and personal analysis of a culture in crisis—that of poor, white Americans.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is group, a process that has been slowly occurring now for over forty years, has been reported with growing frequency and alarm, but has never before been written about as searingly from the inside. In Hillbilly Elegy, J.D. Vance tells the true story of what a social, regional, and class decline feels like when you were born with it hanging around your neck.
精英们不是瞧不起川普这个土豪吗?主流媒体不是预言希拉里会大获全胜吗?为什么川普还是当上了总统呢?因为沉默的大多数,下层美国白人的愤怒。如果你不是下层美国白人,如果你生活在曼哈顿、硅谷这些世外桃源,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为什么angry white working class要把一个粗鄙、无知的狂人送进白宫,这本书会告诉你,or so you are told。
Vance的家乡遍地都是这样的angry white working class。他们没有像样的工作,生活穷苦,精神空虚,用福利券养活自己,靠酗酒和吸毒消磨时光,年纪轻轻就死于毒品的不在少数。好好的工作要辞掉,因为“不想每天早起”;偶尔做一份工,也三天打鱼,两天筛网,迟到旷工,一转眼就不见踪影。被开除还义正词严地质问老板:你为什么开除我?你知不知道我女朋友已经怀孕?
Vance的外婆13岁怀孕,和男友私奔,离家出走。Vance的妈妈倒是上完了高中,也因怀孕放弃了升学的打算。她离过五次婚,有过十几个同居男友。妈妈和“继父”永远在酗酒,吸毒,吵架,动不动就摔盘子,撂狠话,哭天喊地,寻死觅活,大打出手。幸亏外婆家就在几条巷子之外,还算平静安稳,Vance暴风骤雨中有个避难之所,才没有沉沦,取得今天的成就。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以前也听说过。故事的主角是黑人,地点在城市贫民区,情节却一模一样,都是生很多孩子,吃福利,不求上进,游手好闲,不劳而获,朋友们每次听到这种故事都义愤填膺,同仇敌忾。这一回的不同之处是,这个命运降临到了白人身上。
城市黑人和郊区的hillbilly都愤怒,怪社会遗忘了他们。在这一点上,hillbilly们似乎更有抱怨的资格,因为他们还没有忘记父辈的中产阶级生活,又从电视上看到了华尔街好莱坞的精英们越来越堆积如山的财富。
我对福利制度没有某些朋友那么深恶痛绝。不是说福利制度没有问题,也不是说可怜之人没有可恨之处,但有些朋友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把好吃懒做吃福利想象成了国王的神仙日子,吃福利者简直成了他们景仰的成功人士。其实吃福利哪有那么春风得意,若果真如此,精明的朋友们也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捷足先登,抢先上位。社会的仁慈是必要的,生老病死,旦夕祸福,天生的才能,后来的运气,并不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每个人都有脆弱不堪一击的时候。
但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公共教育这些政客们常常兜售的办法,在“乡巴佬”的绝望面前是隔靴搔痒,还是不如竖一张靶子万箭齐发,像打开一只垃圾袋把所有失意通通装起来,来得快意恩仇,干净利落。怪不得有些黑人最喜欢谈论白人把他们从非洲拐卖过来和种族歧视的原罪,“乡巴佬”们则把手朝外国人和移民一指:都是他们,抢走了本该归我的工作。
虽说袍子下面那点小暴露无遗,虽说把宝压在川普身上是竹篮打水,人家的境遇真是捉襟见肘。跟最大诉求是上藤校和省税钱的人比,人家有资格玩心跳。
一个社区的文化怎样生根发芽,又怎样枝繁叶茂,这个话题太大,我自然说不清楚。但读到Hillbilly们的生活细节,看到他们做出的种种决定,免不了要跟我们模范少数民族的同胞们比较。虽然我经常拿我们的节俭、攀比、名校情结开玩笑,虽然这些特点让我们谨小慎微,拘谨畏缩,格局不大,活得没气派,我们却也因此生活小康,衣食无忧,Vance笔下的Hillbilly的命运不会轻易落到我们身上。
但政客们是不会这么说的。没人爱听逆耳的忠言,吞下苦口的良药。这是人性的弱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抓住人性弱点的政客才是好政客。
Vance还刚刚从这个社区走出来。面对家乡、邻居和亲人,他的处境有点难,既要说真话,又不能数典忘祖,既要怒其不争,又要哀其不幸。到头来,他小心翼翼地批评了自己的文化和社区,“I don’t know what the answer is, precisely, but I know it starts when we stop blaming Obama or Bush or faceless companies and ask ourselves what we can do to make things better. We hillbillies need to wake the hell up.” 他及格了。他的语气既显得坦率,又没有太苛刻。
有人拿他和Ta-Nehisi Coates相比。Coates是在社会边缘挣扎的黑人社区的代言人,Vance则让人听到了hillbilly的声音。但他其实比Coates更愿意自省。Hillbilly的苦难时间还不长,还要几代人的苦才能酝酿出Coates的愤怒。
但这本书到底是否有价值,最终还是取决于谁读了它。出版商想多卖几本书的愿望无可厚非,但他们的广告其实都打错了。那些生活在纽约和硅谷的bubble里,对川普的胜利百思不得其解的人,读了一个hillbilly的故事,即便能解开心中疑团,明白了川普为何当选,顶多也就是学会同情,喊一声理解万岁。真能得益于此书的,其实是hillbilly自己。哪怕其中的几个,读了这本书,从Vance的成功中得到灵感,也像他一样认真写几次功课,参加海军陆战队,上大学,做一些正确的选择,有更好的生活,也算没有浪费这本书歪打正着、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幸运。
但这是很难的。过去八年里,奥巴马已经刺激了一些人的神经。Hillbilly本来愿意相信,造成自己困境的是经济环境,而不是社区的文化。但奥巴马这个出生低微的黑人居然敢脱颖而出,成为精英的代表人物,还当上了美国总统,简直就是当众扇了自己一巴掌。是可忍,孰不可忍。相比之下,还是一个不会扰乱心境、颠覆存在感的富二代比较可爱。
现在又冒出来一个白皮肤的小奥巴马,用自己卖了将近1千万册的书告诉他们,是文化,而不是环境,让他们深陷泥坑不能自拔;如果努力,你也可以拥有我今天的一切,yes you can!谁要听这种话呢?传递这种信息本就不合时宜,何况旁边还有一张大嘴一直在聒噪“这都是别人的错”呢?人的本性就是如此。这很悲哀,却是事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