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有趣难忘的北京四合院客栈
上一次回国,我们打算带女儿们走几个地方,见识一下中国河山。我们的计划是连续旅行近一个月,北京是最后第二站。
整个中国行,我们一共订了七家酒店,我怕孩子们厌倦了千篇一律的酒店,想找个有特色的、好玩的地方度过北京的那几天。先生有个熟人在北京某大学当外教,他向我们推荐了一家“四合院客栈”。我和先生都喜欢古建筑、老城,就请这位朋友帮我们预订了房间。
我们从机场坐出租车去四合院客栈。旅馆在一条胡同里,司机在路边的胡同口停了车,让我们在车里等着,他自己先走进去看看。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说不想把车开进去,胡同太窄了,怕不能掉头。不过他已替我们打听了这个四合院的具体位置。
我们只好下车,大包小包地自己拖进去。好在客栈并不远,拐了两个弯就看到了大门:
进了大门,有一个照壁:
这是我们的套间,有两层(楼上是加造的),是整个四合院坐北朝南的正房:
套间楼下是客厅,很宽敞:
楼上有两间卧室,主卧有个大床。起床时要小心,脑袋别碰到了房顶:
女儿们的房间,有两张小床。有床不睡,钻被橱:
套间的马桶很华丽,但第一天抽水装置就坏了。服务员女孩跑上来,几秒钟就“修”好了,还教我们下次坏了怎么“修”:
安顿下来后,我们来到院子里。发现这个四合院和我们想象的很不一样:装饰得有点过分,色调很艳,加上春节刚过,到处五颜六色。我们那朋友说,这种旅馆都是租给外国游客的,很多老外都以为传统的北京四合院都是这样花花绿绿的呢。
但女儿们很喜欢。院子是公用的,相当于酒店的大厅。
上方造了玻璃屋顶,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使用,风雨无阻,而且还很明亮。
桌上总是有零食水果。两女儿每天起床后就来坐着吃,她们就是在这里学会了嗑瓜子:
我们刚到的第一天,隔壁房间还住着三、四个英国人。第二天他们就离开北京了,整个四合院就我们四个人,非常安静。
这是旅馆的“前台”,平时有两个女孩打扫、接电话、招呼迎送客人,也可以通过她们订出租车,或到附近的饭店点菜。经理/老板每天来一次,看看就走。两个服务员照顾四位住客,不错吧。
鱼池,很欣赏他们把拆下的老屋瓦放到这里做装饰的做法:
小孩子精力充沛,起床后、睡觉前,要打一会儿羽毛球:
几次把球打到屋顶上去了,服务员女孩爬梯子上去拿:
我们套间的客厅里有个大饭桌,但客人不得在客房里吃饭。好在我们整天都在外面玩,总是吃了晚饭才回来。最后一天我们想在旅馆内吃,就通过服务员在附近的饭店点了外卖,送货上门。四合院内有专门的餐间可以吃饭,菜还不错,可以说价廉物美。
这是客栈为我们准备的早餐:
客房里的服务手册上写着:提供洗衣服务。我们的行李中积累了好几天的换下衣服,就装了一个大塑料袋拿去给服务员。
我以为她们是送到外面的洗衣店去。第二天问服务员,干净衣服送回来了吗?她说:洗好了,还在晾着呢!原来是她们自己用地下室的洗衣机洗,显然没有烘干机。那么衣服晾在哪里呢?
她指指上面,晾在阳台上:
走上这个竹楼梯,果然有个不小的阳台,我们的内衣内裤都在那里高高地随风飘扬。
收下衣服,看到的是周围鳞次栉比的屋顶,真正的老北京:
可惜房子都破旧了,有不少屋子没人住了。不过看来这一片不会拆,否则不会有人在这里开旅馆。改造、装修这个客栈,一定是不小的一笔投资。
原来离妙应寺白塔不远:
胡同非常安静,我们每天进出,很少见到居民,但不少院里还是住着人的。每天早晨起床前,我总听见有人在胡同里唱着叫卖什么,听不懂。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个收废品旧物的。
傍晚在胡同里走走看看,这是临街的胡同口,还很热闹的:
我和一个老同学碰头,他是南方人,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去工作。说起四合院,他说:“我在北京二十多年,还从来没进过这种大杂院。”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从来没想到要进去看看,也没机会。”我觉得这有点悲哀。
这条胡同里还开有另一家类似的四合院客栈。我们那时是旅游淡季,听说旺季时这些客栈房间还很难订到。夏天,客栈还会组织“三轮车胡同游”、“包饺子”等老外喜欢的活动。
我们很高兴在北京选择了这个地方,比那些高楼酒店有趣多了。我们那次中国行走了好几个城市,和女儿们回忆起来,她们把那些酒店都混淆起来、淡忘了,只有这个五颜六色的四合院,最独特、最好玩、印象最深刻。
大家还记得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吗?电影是八十年代拍的,这是我心中的老北京:
在搜索图片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关维兴的绘本《城南旧事》中的水彩画,太喜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