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人垃圾” 和美国的等级社会
昨天上班路上,利用堵车的时间听了电台里的一个采访。采访对象名叫南希·艾森伯格(Nancy Isenberg) ,最近出版了一部题为《白人垃圾》的社会历史书。我早就听说过“白人垃圾”这个词,但并不了解它的真正含义,午休时就上网看了一些资料。
《白人垃圾》及其作者、历史学家艾森伯格:
“白人垃圾”(White Trash)是个带有歧视的贬义词,意为贫穷的白种人,原指美国南方农村的蓝领白人。它的含义很广,包括低下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也带有懒惰、恶习、犯罪等隐义。这个词首先出现在十九世纪30年代,是黑人奴隶形容贫穷白人的措辞。
“白人垃圾”的近义词有:“红脖子”(redneck)、“山里人”(hillbilly),等等。“白人垃圾”甚至还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说起贫穷,我们第一想到的是非裔、拉丁裔,以及来自其它经济落后国家的难民或新移民,不太会想到祖祖辈辈生活在美国偏僻地区的白种人。
艾森伯格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历史学家。她的书探索了贫穷白人的历史渊源和美国的阶级社会。早在殖民时代,英国就试图把“垃圾百姓”转移到新大陆去,而那些人根本没有竞争能力,他们的子子孙孙都不能实现所谓的“美国梦”。
几百年来,贫穷白人一直受到精英阶层的蔑视,也受到中产阶级的排斥。美国的“阶级”,一向是以土地的拥有来定义的,在开发西部期间,这些穷人没有能力和富裕的土地投资者及强大的土地投机分子竞争。直至今日,贫穷白人的典型住宅还是农村的简陋小木屋、窄小的拖车。他们是一个为数不少的、被边缘化的阶层,无法融入到美国的主流社会里去。
美国南部山区贫穷的拖车居民区:
这张照片描绘了典型的贫穷白人的负面形象 - 不但生活水平低下,而且思想观念狭隘:
《白人垃圾》一书的副标题是:“美国等级社会400年未述历史”。书中说,很多人把美国看成一个无阶级的社会,机会均等,只要自己努力,一定会实现美国梦,爬上社会阶梯,改善自己的境遇。她认为,这是美国人为自己创造的一个迷思。至今,美国政府的土地政策还是对富人更有利。根据1990年的统计,美国的土地的90% 掌握在最上层的10% 手里。事实上,这些“一穷二白”的美国人很难实现美国梦,而且在美国的政治和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也经常被忽略和遗忘。
该书的作者还认为,美国人很不愿意谈及“阶级”这个话题,因为它和美国人长久以来的迷思和口号不相符合。美国一向以“阶级观念淡薄”著称,以机会平等自豪,但历史证明,这些都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已。
“趁现在还有个中产阶级,咱们得赶快向这个方向努力!”:
艾森伯格在书中没有触及当前政治,但电台采访不免谈到贫穷白人的总体政治倾向。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的支持者中有不小的一部分是贫穷白人。艾森伯格认为,川普激烈的语言、粗糙的形象及保守的政治理念,对贫穷白人非常有吸引力。贫穷白人普遍不赞成移民,反对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希望把就业机会留在美国,川普提出的限制移民政策,能减少新移民对低端的产业就业机会的竞争,也很适合贫穷白人的诉求。川普似乎比其它政客更懂得如何使用贫穷白人的草根语言,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因素。
贫穷白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它和少数族裔的贫穷阶层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历来被美国政治忽略?美国是不是一个等级观念浓厚的社会?我们也许能在《白人垃圾》一书中找到社会学方面的答案。
(图片来自网络)
注:此帖主要介绍一部社会学新书,以及美国的某个阶层,不是政治帖。欢迎在留言中阐述政治观点,但请不要针对网友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