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九十三
四 武丁盛世
商朝就这样一路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转眼就到了第十九世。阳甲的弟弟盘庚上台后,仍以奄为都城。登基大典倒是搞得热火朝天,可来的都是些张三、李四和王大麻子之流,前来朝贺的诸侯寥寥无几,回想远祖成汤在东郊教训诸侯“别怪我不客气哟”的威风和太戊时万邦来朝的盛况,盘庚心酸地想:“时间都去哪儿了?诸侯都去哪儿了?”那一年,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约为公元前1300年。
盘庚等了七年,终于有诸侯来朝了,来宾者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小诸侯---应侯,那也相当不容易了。(《竹书》“七年,应侯来朝。”)盘庚颇受鼓舞,就像你开了个淘宝网店,开张数月都没人买东西,眼看要关门大吉,突然路人甲跑来买了套内衣,你肯定很激动。
又是个七年过去了,“商家”铺子渐渐活份了,谈不上生意兴隆,但起码无关张之虞,盘庚觉得奄风水不好,要把“商业”做大做强,必须要搬家。盘庚是个有主见的人,力排众议再次迁都。盘庚之前,商已经五次迁都,贵族和老百姓都很不高兴,尤其是贵族们,在运输能力低下的古代搬运大批家产是件很劳心劳力的事,他们说他们已经厌倦了漂泊,对于迁都纷纷表示否决。
盘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俺也厌倦漂泊,谁人喜欢一直在路上呢?俺们又不是嬉皮士。但奄不是俺们的家,俺们的家乡在殷,以前叫西亳,那是先王成汤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俺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 别再四处飘泊。俺告诉你们,那个声音是祖先的声音,是先王的声音,能不听吗?如果不听招呼,‘大殛之’!”后面那三个字是成汤的口头禅,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大家谁好意思、谁敢再有异议?
《殷本纪》里盘庚是这样做拆迁动员报告的,很有成汤的风范:“过去先王成汤和你们的祖先一起治国安邦平天下,先王的规章制度是应当遵循的。若不努力效法先王,哪怎么能成事哩?”(“昔高后成汤与尔祖先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用,何以成德!”)话说得实在不着四六,哪里听得出来这是在动员迁都?我还以为要开展整风运动呢。学习成汤法则就非得搬到成汤故居吗?
甭管盘庚怎么动员的,他在位第十四年,成功地把商都从奄迁到祖宗的老宅殷(河南安阳)。他怎么动员搬家其实一点都不重要,我不相信他的动员报告有多大说服力,关键是他的果敢行动。首都搬往别处,那些贵族如果留在奄他们还有贵族待遇吗?结果只会是奄奄一息,所以只要盘庚起身,后面肯定跟着一大串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贵族们,老百姓反倒无所谓,没多少家当,到了新地方继续种地便是。
自盘庚定都于殷后,商朝从此以后再未迁都,历经十二世,一直到商亡。商被周灭后,殷从繁荣走向没落,并最终成为一片废墟。那片废墟在公元1900年,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那便是著名的殷墟。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不为都久矣,百业萧条,到处都是蜘蛛网,和四处闲逛、旁若无人的老鼠和蟑螂。盘庚花了不少人力物力来改造旧城,不过他没有换掉破旧的城门楼子,因为那是祖宗的东西。不像后世某些朝代,翻身做主进城后把城墙都拆掉了,见过作的,没见过那么作的,简直就是作孽。
第十九年,邠侯高圉去世,他的儿子亚圉继承爵位。本来儿子继承父亲爵位是件很稀松平常的事,用不着特别指出,可是邠侯不一样,他们再过几代就成了周侯,又过几代就成周王了。
事实证明盘庚的决策是英明的,奄风水确实不好。商搬到新首都殷后,业务发展得很好,老城殷老树发新芽,成为一个欣欣向荣都市,殷又叫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大邑商”。盘庚按成汤既定方针治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势逐渐强盛起来,于是势利眼的诸侯们就争先恐后前来朝见。想当初,盘庚就业大典发帖子都没几个诸侯愿意来随喜,等了七年才等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应侯。
盘庚在殷邑工作了十四年,在位共二十八年而崩。
在史学断代上,盘庚朝对于商代有着特殊意思,它是商代中、晚期的分界点。在考古学上,更是意义非凡,从殷墟发现的青铜铭文(金文)和甲骨文,是中国古文明从草创到成熟的见证。
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是新石器到青铜器过渡的博物馆,共分四期。一、二期据信是夏朝和商朝早期,文物以黑陶和灰陶为主,一件铜器都没有发现,更不要说青铜了。三、四期层出土青铜器物百余件,尤以三期内容最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