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六十三

《文明的序曲》(三皇五帝到夏商)之六十三

博客

寒流退去,夏朝重新回到了大禹子孙的手中。少康把都城建立在商丘,那是他父亲相当年的流亡之地,那是梦破碎的地方,也是梦开始的地方。因少康建都于此,故商丘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夏邑。

那些袖手旁观的诸侯们看见大势已定,于是纷纷跑来锦上添花恭喜少康就业,就像黄帝当初击败炎帝和蚩尤之后,被诸侯拥位天下共主一样。历史规则其实和丛林规则一般无二,弱肉强食而已,哪来的什么德配于天?当寒流汹涌之时,那些观望的诸侯们在哪里?现在他们全都出现在夏邑,齐心协力张罗少康夏家铺子重新开张的典礼,如《竹书》所言:“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少康光复夏朝的大业里,谁功劳最大?追杀寒浇的女艾?诛杀寒浞的伯靡?还是诱杀寒豷的季杼?他们功勋卓著,但功劳最大的人不是他们,而是少康的岳父虞思。没有方圆十里的“一成之田”作为根据地,少康就是断线的风筝;没有那五百人的“一旅之众”,少康就是孤魂野鬼;没有二女为他生下英明神武的儿子季杼,能否最终驱走寒流还是个问号。

于是少康登基那年,虞思享受了帝王一般的尊荣,来朝的诸侯像朝拜天子一样拜见虞思。(“帝即位,诸侯来朝,宾虞公。”)
  少康二年,少数民族同胞东夷之一的方夷前来拜谒。《竹书》上提到这个事件时云淡风轻:“二年,方夷来宾。”,宾就是臣服,东夷哪里轻易就会认输?他上台的第二年,应该是忙于内务,哪里有空讨伐?方夷为什么主动“来宾”?它置另外八夷于何地?它们可没打算“来宾”,也许九夷内部闹矛盾了,其中因由无籍可考。

先秦史籍里,很多都是这种天气预报式的,一句话就是一年甚至好几十年,尤以孔夫子削过的鲁国史书《春秋》为甚,几乎只剩下人物生卒年表,如果没有《左传》和其他别国的史料相佐证,后人根本就不知道礼仪之邦鲁国发生了多少“非礼”的事,难怪孔夫子急了要删,并辅之以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的“春秋”笔法,认为如此便可以让“乱臣贼子惧”,孔夫子好自负、好天真啊。

打了多年的仗,吃苦的肯定是百姓。等国家稍微稳定,少康把工作中心从战争转移到农业生产上。粮食,才是硬道理,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历代王朝的更递基本上都和粮食有关。中国的百姓历来温顺有加,他们只有被饿极了才有兴趣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人。后稷的后人似乎都继承了祖先务农的手艺,少康时代的司农不窋也是后稷的子孙,他同样担任祖先曾任的职位,主管农业的最高行政长官,那时的司农比现在的农业部部长地位高得多,差不多是副相的位置。不窋肯定尽心尽力地为少康工作,因为寒浞罢免了他的官职。(“三年,复田稷。后稷之后不窋失官,至是而复。”)看来寒浞打仗内行,搞经济建设是外行。历朝历代,农业生产都是头等大事,寒浞轻视农桑,倒台是早晚的事。

少康时代又有洪灾发生,他派一个叫冥(多不吉利的名字)的人去负责水利,冥的爵位是商候(“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冥在少康时代的地位比后稷的后人不窋更高,在《竹书》的“天气预报”他居然出现了两次,这样的待遇完全是位极人臣。他的后人一代又一代地承袭这个爵位,直到有一天不稀罕这个爵位,建立商朝,给别人封爵。

少康在位第十八年,他干了一件他曾祖父太康曾做过的事:迁都,原因不明,新都城叫“原”,在河南省济源市境内。据《左传》杜注:“沁水西北有原城,盖少康自夏邑迁原也”。

少康迁都后的第三年因病医治无效,其子杼毫无争议地子承父业。杼五年,杼把都城从原迁到老丘,今开封市陈留镇。

大禹子孙似乎酷爱搬家,从大禹到杼七代君主搬了五次家,大禹和相迁都可以理解,一个是情非得已,一个是形势所迫,其余的原因不清楚,太康那次搬家搬大发了,把祖宗的基业都搬丢了。不过自从杼迁都于老丘之后,他后面的五代君王都没再挪窝,老丘作为夏都历经逾两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帝杼12年、帝槐(芬)44年、帝芒58年、帝泄25年、帝不降59年、帝扃18年,长达216年。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夏维东2015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