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了2枚原子弹,日本为何还要感谢它?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了2枚原子弹,日本为何还要感谢它?

博客

1945年8月,为了迫使日本日本投降,同时减轻自己的伤亡,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放了2枚原子弹。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至今那里还是一片废墟。但是普通的日本人并没有就此怨恨美国人,与之相反,普通的日本人对美军的到来感恩戴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了2枚原子弹,日本为何还要感谢它?

一、美军到来以后,给日本普通国民带来了希望

日 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以后,虽然也曾短暂取得辉煌,但是战争的天平终究开始倾斜。日本海军一败再败,美国军队逐步向日本本土逼近。到了1945年5月,日本 的盟友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苏联出动了150多万军队进攻中国东北地区的60多万关东军。美国为了迫使日本尽快投降,减轻美军自己的伤亡数 字,先后向日本的广岛、长期投放了2枚原子弹。此时日本军队的数量还有700余万,其中陆军550多万,海军150多万。在中国除了台湾和东北之外,还有 128万日军驻守各地。在日本投降前夕,中国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还向日本大本营询问“百万大军尚在!何以谈降?”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了2枚原子弹,日本为何还要感谢它?

在 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当天,有1000多名日军在日本皇宫门前自杀,其中包括日本的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但是这只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想法而已,日本的 国民虽然对天皇非常崇敬,但是日本国民此时的生活已经不能保障。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本土的粮食也实行配给制。由于劳动力严重不足、美国的持续轰炸日本的 粮食产量相当低,1944年、1945年,日本连续两年遭受暴雨和干旱,日本的粮食产量还不到1939年的一半。到了1945年的6月份,日本又降低了配 给制的标准。成人每人每天只有3两米,这么点粮食也只够喝稀粥。如果想填饱肚子就得自己想办法,日本普通国民在全国各地挖野菜。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了2枚原子弹,日本为何还要感谢它?

1945 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统帅着40多万美军进驻日本,呈现在麦克阿瑟眼前的是一个遍地哀嚎、满目疮痍的日本。麦克阿瑟明白如果此时日本人对 美军敌意很深,如果自己不能帮助日本渡过难关,美军将很难在日本长期立足。为此,麦克阿瑟特意飞回了华盛顿,说服了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会的那群议员们。就 在1945年10月开始,美国向日本提供了350万公斤粮食和2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只有让日本人都吃饱饭、都有工作,他们才会不闹事。这对美国完全是一 个赔本的买卖,因为美国得到日本支付的战争赔款只有5亿美元,而美国援助日本达到了20亿。美国不但一分钱没赚到,还倒赔了15亿。在此之后,虽然日本军 国主义分子仍然十分痛恨美军,但是日本普通国民已经对美军透露出了感谢。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了2枚原子弹,日本为何还要感谢它?

二、美国在日本普及民主化进程,提高了日本妇女的地位

在 1945年之前,日本沉浸在狂热的个人崇拜之中。日本的裕仁天皇在日本普通国民的心中,就如同天神一般。二战时,日本士兵发起冲锋前都会高呼天皇陛下万 岁。美军到达了日本以后,发现日本的权力主要集中在那些贵族们的手里,虽然日本的制度比起君主独裁要强得多,当时并不能算是一个民主社会的国家。美军把美 国式的民主带到了日本,现在日本的各个政党大多都是在美军到来以后才出现的。在美军到来之前,日本的普通民众是没有选举权的,就在美军到来以后,日本所有 的成年人都拥有投票的权力。因为日本新修订的宪法,保证了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了2枚原子弹,日本为何还要感谢它?

在 旧时代的日本,日本女人的地位相当低下,不得不说,这个传统是跟中国学来的。1945年之前,政治一直是男人的事情,日本女人的责任就是教育孩子和负责家 庭的日常事务。那个时期,日本男人殴打自己的女人,女人是不能还手的,否则男人就可以解除婚约。将女人赶出家门,被赶出家门的女人就连娘家人也不会再接 受。但是1945年9月,关于日本女人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案出台了。这个法案的制定人就是驻日司令官麦克阿瑟,这让人惊讶不已。他把美国那种男女平 等的思想也普及到了日本,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女性的地位。

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了2枚原子弹,日本为何还要感谢它?

1946 年,日本全国进行第一次选举。有一个日本艺伎被选为了众议院议员,这让那些传统的日本政客十分不满。一个女人就像和他们同坐论政,更何况她只是一个艺妓, 这无论如何办不到。这时那个艺妓吓得不敢进屋,因为屋内的所有官员都是之前她只能仰视的。麦克阿瑟站起来让那名女子进屋坐下,并且对在场的所有人说了一句 话:“民主选举出来的人是要代替人民为人民服务。”转帖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国府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