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43) 博后光阴- 人生转折点
9.1 博士后光阴 - 人生的转折点
1989年春,正在亚昌准备博士论文,答辩和申请毕业的关键时期,形势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亚昌又处于了选择的关键点:是留下还是回国。当时的情况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
首先,按事情的正常发展,亚昌毕业后似乎应该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他是省政府资助选派的留学生,毕业后回原学校去任教是理所当然的。那一年,亚昌也去参加了在圣路易斯市(St Louis) 召开的植物生理学年会,並遇到了另一位留学生,正准备回国,到北大去任教。这位同学后来成了不仅是学科的带头人,还成了中国农大的校长和后来某省的副省长。如果亚昌和那位同学一样,毅然选择回国的话,应该算是早期的博士毕业生回国,那应该是大有机会的。这不但在学术方面,还可以在行政方面大有可为。这些有利的条件在时隔了20多年的今天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俗话说得好,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如果错过了这样好的机会,以后回去就没有这样好的位置了。从非官方的消息来源,亚昌如果当时回去的话,将被安排在大学的领导班子里。
形势迅速发展变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中国的“89年民运”。众所皆知,那年的民运给所有在美国的甚至全世界的留学人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的同学和国内的游行示威的学生站到了一起,声讨政府的不民主,不自由,专制独裁统治等。也有部分同学持另一态度,认为这些学生不懂天高地厚,简直是乱搞。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包括亚昌在内的同学,则持中间态度,没有明显过激的言论和行为。他也每天都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也期待着双方都退一步,通过协商找到一个和平解决问题方法。由于种种原因,事态的发展最后导致了流血牺牲事件。这是最不希望看到的。这次民主运动,使亚昌一家人有着深刻的反省。一方面他也是渴望着民主,希望自己国家能早日富起来,能改变贫穷的中国。另一方面看到美国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优势,人们生活水平高,是教育和培养后代的好地方。产生了有些担心回国后,可能对自己子女以后的生活不幸福,带来负面的影响。
当然还有第三个特点,即亚昌家正在期待着第二个儿子的出生。中国那时的政策是一个小孩计划生育政策。如果回去,是否会影响到自己职业的生涯和全家人的生活,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三个现实问题在决定亚昌的去留问题上的确是棘手的问题。经过反复的思考和与太太讨论后决定暂留在美国。先开始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因为是拿J-1签证的,只有博士后工作比较容易找。其实这个工作也是最合适的,因为它既能为将来进入学校任教,无论是在中国或在美国,提高学术水平都是必须的,而且又能学到技术,将来就是到公司去工作也是有用的。
由于美国政府对“89民运”前来的中国人,后来一律给予永久居留,亚昌他家就这样留了下来。从此,他的一切也就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