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相信命运吗?
该 相 信 命 运 吗?
该不该相信命运?恐怕没有什么比这更加难以捉摸的了。就连古往今来的圣人贤哲,对命运的看法也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在凡夫俗子的我看来,命运是不可不信的,否则就不能解释世间许多事情。树上结出的种子,一阵风刮过,有的落到肥沃的土壤里,来年春天发芽生长;大多数却被刮进河流阴沟里,或被鸟儿所食。同是一树所生,遭遇为何如此不同?海龟妈妈在沙滩上掏个窝,朝里面下了二、三十个蛋,便自顾自离开。刚孵化出来的小海龟那么弱小,就要独自爬向大海。然而能爬进海里的小海龟只是少数,多数都在半路上被蛇类和鸟儿捕食。即使爬进海里的,也难免不被大鱼吃掉。真正能长成大海龟的,只是极少数。同是一母所生,结局为何迥异?
人世间的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每当回首往事,我就常常想,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曾有过那么多的十字路口,每一次选择都决定了此后的人生方向。如果我在若干年前的某个十字路口作出了另一种选择,后面的生活道路会是怎样?现在还会生活在美国吗?如果不在美国,那么会在哪里?境遇又会怎样?人生的悲哀之一,就是不可能退回到过去那个十字路口,去尝试另一些选择。那么,是什么决定着我一步步走到现在的时空坐标,而不是别的时空坐标?每想到此,我就不能不感到冥冥之中的命运的力量。
一个民族和国家又何尝不受命运的支配?回顾历史,假如荆轲刺杀了秦始皇;假如吴三桂不曾把山海关献给清兵;假如咸丰皇帝不曾宠幸慈禧;假如张学良不曾在西安捉放蒋介石;假如毛岸英不曾在朝鲜死于燃烧弹;假如华国锋不曾抓了四人帮;一部中国历史将怎样改写?中华大地现在会是怎样的局面?为什么历史的轨迹没有按照那许许多多的“假如”发展,却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任何人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与其相信某些学者所说的“历史规律”,我宁可说,是命运在支配着这个民族和国家。
然而,命运又是不可尽信的。如果相信自己的一生都由命运来决定,那等于说个人的努力是全无必要、毫无意义的。在我看来,人生目标就像树上的果实,越往高处果实越大。既使命中注定得不到那个最大的果实,我们不是仍然应当尽力蹦高,去摘取大一些的果实吗?反之,如果只是望树兴叹,幻想幸运之果自动掉下来,那么很可能终生一事无成。因此,命运只决定了生活道路的一半,而把另一半留给我们自己来掌握。或者说,命运确定了我们一生的框架,而把什么东西放进这框架,多半还是我们自己来决定的。不是吗,在人生道路许多的十字路口,向何处去的抉择多半还是由我们自己作出的。
既使失败的结局已由命运安排好了,我们还是应当努力与命运抗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不可能不明暸,在失掉荆州和火烧连营之后,他的东联孙吴,北拒曹魏,统一中国的战略已然失败。益州疲敝、阿斗昏庸,蜀国的命运不容乐观。然而诸葛亮力排众议,毅然发动对曹魏的六次攻势战役。对于六出祁山是否必要及成败得失,历史学家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诸葛亮敢于向命运抗争的勇气,千百年来一直令人们感佩不已。
绝对相信命运和完全不相信命运的人,都是少数。多数人对于命运,都在尽信与不信之间,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大致上,遭遇不幸的人,往往承认命运的力量;而顺利者则多把成功归于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即使同一个人,对命运的看法也会变化。年少时气盛,往往觉得能达成任何想要实现的目标。待到知天命的年纪,经历了许多人生体验之后,才不由得不信服诸葛亮的至理名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到了这时候,人们才能懂得:遭遇厄运时要忍耐和期望,交上好运时则不忘谨慎和忧患,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踏实些。
由是我想,命运是应该相信的,然而积极的生活态度更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