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加拿大高中文凭
我所在的文学社本期的主题“初到异乡的日子”,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们记忆的大门。透过时光的烟尘,那些尘封的往事岁月、异乡的酸甜苦辣,都逐渐展现在眼前,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作为那个特定时期的第一代移民,我们都曾经走过了一段崎岖艰难却又意义非凡的日子!
我又想起了自己初到异乡时的各种挣扎和努力,那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还历历在目。十多年前暮春初夏的一个晴朗日子,我们一家三口移民来到了加拿大,并定居在多伦多。当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我选择去一个语言学习中心LINC学英语,同时也找了一份兼职的“勒脖”(Labour)工做。那年暑假快结束时,班上一个同学告诉我,附近一间高中接受19岁以上的成人(包括移民和难民等)免费攻读高中文凭。
我听了很高兴,在九月份开学后,就带上自己的移民纸、国内的大学毕业证书和成绩单,直奔那所高中,找到校长,表明自己的读书意愿。那个看上去十分干练的女校长,并没有对我进行所谓复杂的身份证明和“学术审核”,只是简单地浏览了我带去的材料,就决定我可以入读该高中。凭着我在中国的教育文凭,我已“挣”了所需的30个学分里的26个学分,我只需完成剩余的4个学分,就可以拿到一张安大略省的高中毕业文凭。因为一门课算0.5个学分,所以我只要一学期修完4门课总共读两个学期,就算“高中毕业”了。对此尽管当时我很有些惊讶和意外,我还是很开心地马上注册了四门课,开始了我在加拿大的正式学习生涯。
在整个高中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英语是第二语言的移民,我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我的英语水平。刚开始时,老师的口音和语速、各科的专业英文术语、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常使我晕头转向,顾此失彼。好在当时尚年轻的我克服了种种困难,慢慢就跟上了老师的教学步伐,而不至于半途而废。
相较于我在中国接受的中学教育,加拿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很多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这里的选课有更多的灵活性,既有必修的英文和数学等科目,又可选一些自己喜欢的课程,比如我就选了商科和电脑。其次,课程设计更具实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般的高中都会开设诸如汽车维修、幼儿教育、缝纫裁剪、电脑办公操作系统等非常实用的课程。我自己当时选了上面的后两门课程,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不少实用的东西。另外学校与校外的许多单位有合作方面的联系,学生可以一边在校内学习理论基础,一边去校外“实习”,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例如汽车维修)。因此不少当地的高中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毕业后马上就能找到一份驾轻就熟的工作,攒几年钱后,再选择去大专院校深造自己喜欢的专业,既减轻了经济负担又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还有一个就是这边的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team work)、领袖才能(leadership skills)和讲演能力(presentation skills)。有不少的作业,是要通过小组工作(group work)来完成的,具体就是先由老师组织或自组一个小组(这时可选出一个“小组长”),然后组里每一个成员都被分配单独的“任务”,并各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那份,最后全组的人多番演练后要在老师和全班同学面前,陈述自己组的观点,老师则据此打分。这与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只听老师讲课是多么的不同!不管我喜不喜欢,经过几次这样的锻炼后,虽然英语仍然是一个大“短板”,但我好歹不再那么害怕“丢脸”了,也居然能硬着头皮上台讲几句。
时光匆匆,转眼我已在这个高中学了好几个月了,期间我意外怀孕,但我坚持学完了所有的课程,并在孩子出生前几个月拿到了一张正式的安省高中毕业文凭。也许这张文凭的“含金量”并不高,但也足以证明我孜孜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为我以后进入加拿大的大专院校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们来到一个新的国土,开始新的生活时,我们总要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于我而言,生命在于折腾,我喜欢这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