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儿子重复我的梦想
我小的时候是个电影迷,最喜欢看电影。可以这么说,但凡跟我年龄相仿的人,只要说出来在那个年代放映过的电影,几乎没有我没看过的。中国电影就不说了,那时候的进口影片有北朝鲜《摘苹果的时候》、《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火车司机的儿子》等影片,我都看过。当时看《卖花姑娘》的时候,很多大妈大姐们都是要带着手绢去的,因为必须要痛哭一场,出电影院的时候每一双美丽的眼睛都是又红又肿,因为不哭就不是劳动人民!所以没办法,没有眼泪强挤出眼泪也得表示一下。
除此之外,当时社会主义阵营里还有罗马尼亚的影片《爆炸》、《巴布什卡历险记》、《橡树,十万火急》、《第八个是铜像》,还有阿尔巴尼亚的《地下游击队》和《海岸风雷》,这两个影片是不是同一个故事我记不清了。影片中三个亲兄弟中的老大叫赛里姆,意大利的小皮鞋踩住他的手,他成了可耻的叛徒,出卖了一个反法西斯游击队员,那是他自己的弟弟。《宁死不屈》和《战斗的早晨》也是阿尔巴尼亚的,《战斗的早晨》和朝鲜的《火车司机的儿子》讲的都是少年儿童参加战争的故事。在《宁死不屈》里第一次领略到了德国纳粹军官的高贵与傲慢气质。
罗马尼亚还有两部影片可能很多人都没看过,一个是《斯特凡大公》另一个是《勇敢的米哈伊》,这是两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当时我对历史没有什么概念,也就是看个热闹,在《勇敢的米哈伊》里第一次看到了欧洲人的高头大马,那叫一个雄赳赳气昂昂,跟我所见过的中国农民拉大车的马不一样。最后看的一部罗马尼亚电影叫《神秘的黄玫瑰》,里面的男主角手里总是拿着一个向日葵,不停地嗑着葵花子,战斗时使用一把多管手枪,那形象特别迷人。
除了罗马尼亚的电影还有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几乎大部分当时的中国人都看过,当时的电影票最贵的两毛五到三毛钱人民币,学生票也就是一毛五。但是这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被黄牛们炒到了一块钱一张票,每个人都以看到这部电影为荣。在这部电影里,我知道了西洋拳击是怎么回事儿。
除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南斯拉夫的电影还有《桥》,这也是一部著名的影片,里面的插曲《啊,朋友,再见》很多人都会哼唱,可谓是脍炙人口。后来又看了一部南斯拉夫的电影叫《夜袭机场》,男主角也是瓦尔特的扮演者,这是南斯拉夫的最著名男演员,最后看他主演的电影是《出租汽车司机》,后来看到一篇中国记者对他的采访,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在中国非常有名,粉丝无数。此后又看过《苏捷斯卡战役》以及《67天》,都是反德国法西斯入侵的题材,然后再也没有看过南斯拉夫的电影。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国家文化部每年都要进口不同友好国家的电影给观众们看,印度影片《流浪者》、《大篷车》、《哑女》等影片给中国观众都留下深刻印象,知道这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族群。后来听说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制作非常牛逼,每年的电影产量不属于美国的好莱坞,印度人每年都要花费很多钱去看电影,有的人甚至卖血也要进电影院,听人这么一说,我也是醉了!感觉自己的影迷身份是不合格的。为了看场电影,我还不至于去卖血!
与印度电影同时进入中国电影院的是日本电影,中国改革开放,与日本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日本政府为中国的改开提供了第一桶资金,大量的无偿援助或低息的贷款进入中国,北京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是日本人出钱修建的,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和旁边的世纪剧院都是日本人给建设的,多少中国的歌星在那里演出一举成名!此外,还有广州的白云机场,也是日本人给建设的。这是中日两国度蜜月的时期。当时胡*耀*邦去日本访问,书法题词: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日本电影以《追捕》最为有名了,高仓健是日本第一男星,我在日本的时候看到书店里有本书叫《高仓健的美学》,在音像店里,高仓健的影视作品排列成行。《追捕》在中国上映之后,刮起一阵旋风,《中国青年报》刊载了一个女青年的来信,她要寻找中国的高仓健,顿时引发全国热议。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否则不知道会有多热闹。高仓健的电影在中国放映的还有《远山的呼唤》,也是美轮美奂引发多少人的遐思和梦想。当时在中国男人心目中的女神是《生死恋》中的栗原小卷女士,什么今天的这个冰冰那个冰冰,与人家相比,都是浮云!
以上我罗列了这么多部我小时候所看过的电影,是想说明我曾经是一个超级影迷,如果有人不服气的话,我再告诉你,在我当年参加高考的头一天,我偷着去看了一场《少林寺俗家弟子》,这个事儿我始终保守秘密没跟我父母讲过,那时候我觉得看场电影也并不会影响我参加高考,现在想起来,挺不靠谱的!不过,在上了大学之后,看电影已经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了,那时候都市里流行小录像厅,香港的武打片风靡一时。看电影已经成为一个美好的回忆了。
在我儿子五、六岁岁的时候,我带他回国一趟,空闲时我去书店里游逛,在音像柜台那转悠很久,买了一些原版电影光碟,我看到了很多老电影,于是搜括了一番买了一大堆,其中有前南斯拉夫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两张光碟。回到里晚饭之后,我拿出来《桥》放进播放机里,想重温旧梦再看一遍当初我特别喜欢的电影,儿子很乖地坐在我的身旁。要和我一起观看。影片播放着,我聚精会神地观看,儿子也看得津津有味,虽然他看不懂讲的是什么故事。突然儿子问我:爸爸,他们是要去炸掉那座桥吗?我说:是的!
儿子又问:为什么啊?那座桥那么好看!我想给她详细讲解一下这个电影的故事梗概,突然之间我感觉不好起来,儿子出生在海外,在他从小接受的教育里,从来就没有什么游击队发动袭击各种目标的内容,更别说影片里那座美丽的大桥了。此时,我甚至怀疑起来在前南斯拉夫的历史上,有没有过这一个桥段,为了阻止德国纳粹的军队前进游击队员受命前去炸点这座大桥。我原本坚信不移的心发生了动摇。说曾经的坚信不移,其实只是从来没有怀疑过。
意识到问题是很严重的,因为从我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里,满脑子都是游击队员的故事,不管是地道战还是地雷战,不管是平原游击队还是敌后武工队,或者是铁道游击队,再者是朝鲜火车司机的儿子和阿尔巴尼亚少年战斗的早晨,耳熏目染的都是身穿便装乔装打扮深入敌后与敌人周旋趁机发动袭击的内容,甚至在我的童年时代,我的梦想就是一名游击队员!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节奏!播放机里的影片看不下去了,看着坐在身边的儿子,我开始东拉西扯地打岔,分散他的注意力,我不想这部电影在他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不希望一个游击队员的种子留在他的心田。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离开家门到它国去工作,我给儿子买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学的连环画版本,我还叮嘱他妈妈有空就给孩子讲讲,让他对中国文学故事有个基本概念,那时我以为作为一个华人的后代,是应该掌握这些文化知识的。后来听他妈妈说孩子并不感兴趣这些东西。当时我还有些许的遗憾。再后来,不知是在什么时候,我感觉豁然开朗如释重负,因为当我有意无意之间再次翻阅那些古典名著的时候,我发现这些书籍真的不应该再让孩子去阅读去接触,因为毒素太重太深。
小时候,我的一大享受是每天晚上听爸爸给我讲《三国演义》和《水浒》的故事,虎牢关三英战吕布长坂坡赵云救阿斗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我如数家珍,武二郎斗杀西门庆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张督监血溅鸳鸯楼的事迹我倒背如流,隋唐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的一对大铁锤加起来有八百多斤重,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当然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当武二郎在鸳鸯楼里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当黑旋风李逵的板斧砍杀出去多少无辜丢掉了性命,我从来没有在意过,甚至还拍手称快高声点赞。我以为英雄好汉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小时候与人打架,多数是我遭到了欺凌,但是我不甘心接受,我要奋起反击,我要对方头破血流,我从来没有想起过要告诉老师,更没有想起过来要报警什么的,一是因为我认为告诉老师没有什么鸟用,二是我深以为遇到这种事情去报警是一种耻辱,暴力的问题必须以暴力的方式去解决。即使是如今的我,也还有着这种思维方式,所谓的你不给我一个公道,我就给你一个公道,这句话曾经让我痛饮三大杯。我心中的暴戾之气时常涌动,难以平息。我知道这是小时候喝的狼奶在作祟。
有一次,儿子再一次回国,我带着他去书店逛了一会儿,浏览着柜台上摆放着的各种书籍,我默不作声,我不知道他喜欢什么,但是我知道他应该不喜欢什么。有些东西我不想他喜欢上。常常想,作为一个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在心中应该是有英雄崇拜的,是要有英雄情结的,但是我真的不想自己的儿子想他爸爸一样,从小崇拜的都是那些以暴力逞强称雄的好汉。那天,我正好看到傅雷先生写的三巨人传记,他们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还有托尔斯泰。我向儿子推荐了这部书,介绍了这三个人,我知道他阅读中文是苦难的,我告诉他回去之后可以买英文版的,他说记下了。
原载微信公众号:鬼眼天下 guiyan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