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善意的冷水
给华人政治人物泼一盆善意的冷水
华人代表华人社区参政议政,乍一看有道理,也有吸引力。但是,仔细想一想,这会不会是个伪命题呢?答案我并不确定,但是我个人不太同意这样的说法。对于这一议题,我想泼一盆善意的冷水。
首先,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的华人社区。在任何一个华人聚居的城市,华人背景各异,即便教育背景相似,成长环境也多大不相同,更不要说经济条件、政治立场和宗教信仰了。因此,华人居民有着不同的社会观点和个人利益,很难统一概括。我们都说华人普遍重视教育,但是家长的着力点也并不一致。有人推娃,有人散养,有人送中文学校学习中国文化,有人坚决让孩子彻底做“美国人”。没有共同的立场和利益,那么就很难推选出一个“能够代表大家”的人来参政议政。就算靠着一时的热情,华人社区推出华人民意代表,但是这种热情能够维持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再者,就算有人勇敢地站出来,立意为华人社区发声,但是他/她也很难让大家满意,最后可能搞得自己疲惫不堪,甚至灰头土脸。如上所说,一旦涉及到了教育、政治、经济、和宗教问题,华人社区并不存在共同的立场和利益。所以,众口难调,一个人根本就无法代表不同、甚至是相互排至的观点。而这些问题,没有含糊的空间,民众希望民意代表把自己的意见清晰而又大声地说出来,让社会听到,从而影响决策者。如果民意代表把社区所有意见都端出来,难免给决策者留下自相矛盾的印象,很难取得积极效果。相反,如果民意代表选择某一种社区意见表达,那么就会得罪社区中持不同意见的人,引来口诛笔伐。如果民意代表坚持己见,则弄不好会脱离群众,为下一次选举埋下危机。总之,以为整个华人社区发声为初心,是很难坚持为继的。
以族群社区为单位的政治诉求,是建立在族群的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对于别的族群,比如犹太人,族群政治或许行得通,因为他们人少,有相同的宗教文化,又有对种族灭绝的记忆和恐惧。对于我们华人,除非有了共同的危机,否则很难会形成共同的呼声、诉求和行动,所以族群政治基本行不通。这倒不是因为我们“民族劣根性”,而是因为我们之间的差异太大了。祖父母那一带,社会分成三教九流;父母那一代,有人感谢毛主席大救星,也有人对他恨之入骨;我们这一代,有人支持民主党,也有人支持共和党。基于这些差异,来到了美国后,我们会逐渐向自己的利益同温层靠拢,而不是形成一个统一的华人社区。尤其在经历了2020的各种讨论之后,即便是华人之间,也只会跟自己聊得来的人做朋友。生活之中,往往是朋友之间相互帮助,而不是社区成员之间的扶持。所以,无论是在政治层面,还是生活层面,“华人社区”的价值,可能越来越弱于“朋友圈”。
请不必为不存在一个团结的华人社区而伤感。海外华人们各自过各自的日子,和不同肤色的人交往,而不限于与“自己人”交朋友,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儿。这说明,我们虽然移居到一个新的国家,别人能容得下我们,我们也能和别人共事、共存。换句话说,我们没有以族群为单位受到排斥和敌视。历史表明,中华民族只会在存亡绝续的关头,才会团结起来;只有冒着敌人的炮火,我们才能肩并肩地齐头并进。这样的危机,我们绝对不希望发生,那种不得不的团结,最好不要。
所以,我们大可享受现在的生活,一个松散的华人社区,也就够了。即便如此,我也乐见海外华人参政议政。不管代表民主党,还是代表共和党,抑或是无党派,有勇气有能力站出来代表和帮助自己的利益同温层,都是了不起的个人成就。作为华人,我与有荣焉。如果你深爱华人社区,愿意为了华人社区而参政议政,那么我更加佩服你。不过,你注定要走一条很艰难的道路,要打很多很辛苦的仗。
没有民意代表,这群天鹅的日子也过得悠哉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