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老爸和他的退休生活
昨晚给家里打电话,老妈说老爸不在家,去到活动室跟某某一起打乒乓球了,我知道这个活动室是老爸单位为离退休人员准备的,我也知道老爸的这个球友某某,他是我家的老邻居了,还是个退了休的某部的副部长,这个小区住了不少有级别的退休干部。
很多时候交朋友,都是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才能走到一起,当然三观要一致,不过对于退了休的人来说更在乎是否能玩儿到一起去。两个老球友还经常在一起聊天,是比较能玩的来和聊的来的。
我的老爸从小就是个命比较苦的孩子,他在2岁时失去了母亲,没妈的孩子,几乎都比较可怜,好在他过继给了伯父,伯父家只有个女儿,就把他当儿子养。
老爸是江南小城的人,2岁多时就遇到了抗日战争,我爷爷在上海谋生,在还没回到老家时,老爸的伯母就带着他和堂妹逃难去了重庆,想与在贵州一带做生意的伯父团聚。可没想到的是,伯父在去往重庆的路上,吃了家小店的牛肉后,就腹泻不止,由于当时缺医少药,又加上战乱,只有30多岁的伯父,就这样离世了。失去了丈夫的伯母,带着一双儿女在重庆,靠给人洗衣做些杂活拉扯着两个孩子长大,那生活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抗战结束后,回到家乡的老爸已10岁了,不认识我爷爷,说了口重庆话。
早年的丧母,再加上在重庆的艰苦岁月,造成了老爸沉默寡言,比较孤僻的性格,他不爱跟人交流,也不太会交流,只是认准的事,谁劝都没用,一根筋,也就是这种性格,凭着自己的好学和顽强,从小地方到了大都市。这也得感谢政府,给了穷人家和不富裕家庭孩子的上学机会, 我是就事论事,不参杂任何政治观点。
由于家境不是太好,爷爷在老家是个中学老师,结过好几次婚,老爸有两个妹妹,肩负着照顾妹妹们的责任,所以他没有上高中,上了中专,中专毕业后分配到了上海机械学院(那是过去的名字,不知现在叫什么),在那里教了4年的书。他把自己挣的工资,留下一小部分,其余的全部寄回家中,供两个妹妹读书,补贴家用。当时老爸的工资有80块/月,我想按现在的话说是属于高工资了,可他生活非常简朴,除了吃饭,没有啥太多的爱好。工作4年后的父亲,不安于现状,考上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那时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师范院校,最起码解决了学费和吃饭问题。我老妈跟他是校友,但不是一个系的,虽然老妈比老爸小两岁,可他们是同一年毕业的,他们最初的相逢是在去北京单位报道的列车上,列车算是他们的牵线的“红娘”吧。
老爸的孝顺是令我敬佩的,自从他工作后,一直赡养着他的伯母,也就是他的养母,为她养老送终。老人家享年80多岁,她一直生活在江南老家,最后的坟地是父亲出钱买的。老伯母去世后,他就经常给爷爷寄钱,一直到爷爷90岁去世。
老爸虽然思想比较保守,但他也喜欢新鲜事物,跟风买点儿股票,还搞些其它的投资,可是他没这方面的天分,买啥赔啥,幸亏都是小打小闹,损失不是很大。在投资这一点上,他真不如一个朋友的老母亲,文化不高,在刚改革开放时,就在福建老家搞店面出租,后来买股票,再后来做房地产,赚了不少钱。我父亲虽然文化高,在大学里是老师,后来是教授,就是在投资上缺乏眼光。所以很多时候,我是确信投资是要有天分的,比如说讲理论,有点文化的人都能明白,可是到现实中能明白的人就少了。
今天是父亲节,特写此文献给我已80多岁的老爸,祝他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