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幸运儿:跳芭蕾的大哥哥
今年1月开始着手写一篇关于我大哥哥(表哥)的文章,想纪念他一下,可越写越长越写越杂,也就渐渐懒散了、失去了动笔时的那种激情,更别说发上博客了。
这几天读到《老公77年高考故事》与《关闭休斯顿领馆,想起李存信“叛逃”事件》,特别是网友音来小提琴那篇下面的留言,让我又翻出了大哥哥的那篇,想着他们那批人的“命运”。我一直认为:在一个特殊体制的特殊年代中,一个人(几乎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人)的命运是由领导决定的!
文革幸运儿:跳芭蕾的大哥哥
01 卖相不错 一表人才
我有一个表哥,是我父亲那边的,我叫他大哥哥。其实不仅仅我叫他大哥哥,我母亲那边的兄弟姐妹们也都称呼他大哥哥,还有周围邻居们也都称呼他大哥哥,还有我的一些发小伙伴也都叫他大哥哥。
所有人一见他就会记住他。首先,1米85的身材,在70/80年代是很出众的;高大身子中透着十足的柔软性而非那种硬呆;还有,每次来我家见到人就会露出羞涩的微笑。大家都知道他是跳芭蕾的,那时代,除了电视新闻里稍稍看到接待外宾用的红色芭蕾,现实生活中似乎谁也没完整看过芭蕾或接触过芭蕾舞演员。每次大哥哥来我家,外面邻居就会喊:土豆,你跳芭蕾的大哥哥来了……大哥哥总是微红着脸腼腆地笑着跑上楼,后面跟着邻居们的窃窃私语:这么高、长得真好、跳舞的……
02 运气蛮好 专家探星
网上说:上海市舞蹈学校,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原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等领导关心支持下,舞校于1960年3月18日建立。(见学校网站)。然后内容就跳到了1990年以后了。(中国现代史记录中常有这个特点)
大哥哥告诉我:他们那批人的“出道”,从理论上讲全是托江青同志的福。继50年代末60年代初成立并发展的中央芭蕾舞团,演员出身的毛夫人江青又要求在上海与广州也能各组建一支芭蕾舞团,而且学员得从根正苗红的工农兵子弟中寻找。于是乎,上海舞蹈学校的一支专家队伍离开校园,坐上开往郊区的公共汽车、并坐到“底”(终点)来到了郊县。那时,市区运行的基本都是有辫子的电车,线路区分是用数字,比如17路电车21路电车;到郊县的则是没有辫子的汽车,司机座位右侧有个很大的鼓起物,另外车子代号不用数字,而用“xx线”表示从哪里到哪里。
好像是71年夏末,专家组出发前往上海县方向。忘了是吴泾线还是龙吴线,反正终点是在上海市与上海县的接点处,到达终点站后再往前就是真正的农村,当然也就没车了,得靠自己走,而且是一脚高一脚低的泥土路,走4-5公里便到了尽头:宽宽的黄浦江。一路上散布着很多以生产大队命名的村落。专家们很聪明,从下车的终点站起走到200米处最近的一个村就不走了,反正这村户的人虽然还不是纯正的农村户口,但对“上海人”来讲,他们的“城镇户口”已算得上工农兵群体了。
路上他们遇见我的小哥哥,看他一表人才而且个子高大,于是问了陪同的村干部小哥哥家的政治面貌,然后拦住小哥哥问了他父母的身高,又问他是否有兄弟姐妹,小哥哥说还有个哥哥,于是专家们要去家里见一下。到家后,家里无人,他们等,并仰望着墙上的毛主席像,还有一条条红标语。大约半小时,大哥哥回来了,提着一条鱼,自己一身泥巴,说是去河里抓鱼了。专家们见后叫他去冲洗干净,然后量尺寸并让他靠墙做几个动作,于是决定让他在几星期后去舞蹈学校考试并体检等……
78年前后摄于舞校
03 命运改变 户口待遇
72年春天,上海舞蹈学校发来通知,大哥哥被录取了,从此得离开父母住到坐落在上海西郊虹桥的学校。老上海们都知道,那时的西郊虹桥地区,可是比乡下还乡下的乡下啊,但是迁入学校的集体户口,意味着大哥哥可以从原先的城镇户口“上升”为城市户口,而且从此以后他的抚养教育工作也100%交给了党和国家,让村里的家人感到无比的高兴与安慰。
虽说还是70年代,但舞校的营养补给特别好,一日三餐再加两顿点心,牛奶鸡蛋肉类种类丰富,甚至还发奶粉麦乳精饼干水果等供寝室内用。进去的学员本来就有不矮的基因,每天的练功锻炼加营养补给,出来的人个个身高180前后。
大哥哥说,他们芭蕾专业的费用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上海政府的,因为属于上海舞蹈学校编制;另一部分费用来自中央,因为是周恩来的要求,他们这支芭蕾舞队伍属于中央委托上海代办的项目,所以享受中央专门拨款以及特供,其实,这还是当初江青的“指示”。
大哥哥从此离开了农村,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不仅衣食无忧,还在80年代初开始就经常出国演出。相比之下小了他四岁的弟弟则因为年龄不够,没被舞校带去,从而一直保留着城镇户口几十年;而且虽然也是175的身材,但同大哥哥比就显得单薄瘦弱了许多。如果把大哥哥同离开城市去农村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知青比,那更是人比人气死人了。
这就是“命运”。谁造成的呢?
83年前后摄于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