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心化?中美制造业争霸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大国。联合国国际工业年鉴发表的数据显示,在联合国追踪的22项工业制造品中,中国占据了其中的16项第一,世界工厂名不虚传。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谁是世界制造业第二?日本?德国?不是,是美国。美国不是空心化了吗?并非如此。中国制造业在2010年超过了美国,但是美国依然是世界制造业大国。联合国国际工业年鉴中,美国占据了6项第一,13项第二。美国在所有22项工业品中,除了纺织品,皮革和汽车之外,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所以,美国依然是制造业强国,也是威胁中国制造业霸主地位的最强有力对手。
中国和美国目前是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两个国家制造业都非常庞大,可以说各有优势。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有美国空心化了的印象?这是因为,二战以后全盛时期,美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占了全世界45%,制造业占据全球28%。2000年的时候,美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达到1.55万亿美元。但是此后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美国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重点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服务等,很多制造业开始外外移中国以及东南亚。美国本土制造业进入了停滞和缓慢发展期。2007年,美国制造业产值达到1.85万亿美元,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10年开始,中国正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截止2019年,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达到3.9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制造业大概在2.35万亿美元左右。所以,美国制造业并非是不存在了,只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美国失去了曾经的世界制造业霸主地位。
虽然美国制造业被中国超越,美国制造业规模远低于中国。但是美国的制造业产值仍然非常庞大。目前全球制造业能够达到10,000亿美元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和日本。美国制造业产值要领先第3名的日本10,000亿美元以上,而德国这种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其制造业产值2019年也只有7,477亿美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规模不如中国,但是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强国。
中国虽然制造业产值非常庞大,遥遥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但是中国制造业主要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集中在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比如电子产品,机械,服装,纺织,箱包,鞋类,钢材。家具等等。这是中国制造业跟全盛时期的美国不一样的地方。也就是说,虽然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无法生产高端制造业产品,比如高端芯片,高端电子仪器,精密医疗设备,高端机床,高端轴承,高铁关键部位,高端手机屏幕,高端螺栓,汽车核心零部件,高端发动机等等。相比之下,美国制造业主要以高精尖产业为主,比如发动机,芯片,精密仪器,飞机等等,这些行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而且这些产品对于全球制造业影响非常大。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对应的利润也非常高。比如2020年在全球世界五百强排行榜中,中国总共有124家企业上榜,而美国只有121家,中国上榜的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最多的国家。但是美国上榜的企业利润总额为8447.71亿美元,占全球500强企业利润总和的40.98%,而中国上榜企业的利润总额只有4437.18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过去十年,中国的总产值GDP在接近美国,但是两个国家创造的财富差距在扩大,财富差距增加了13万亿美元。一个国家可以早制造多少飞机多少航空母舰,主要是看创造了多少财富,而不只是总产值。
那么,美国制造业回归现实吗?2018年以后,美国开始意识到遏制中国,重新发展美国制造业的重要性,从政府政策和民间企业都再关注这个问题。比如说,川普的战略脱钩,拜登的基建计划和芯片法案,都旨在加强美国在高端技术和制造业领域的竞争能力。2019年,针对美国在华企业高管的调查中,大约25%的企业考虑回迁美国或者转移到东南亚;2022年,有意向回迁美国的在华美资企业超过了80%。同时,很多跨国公司开始分散供应链,将部分产能转移到越南和印度。2021年,美国制造业回归带来的就业岗位达到了26万,而在2010年,只有6000人。美国在高端芯片,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AI,网络等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很显然,这也是中国希望获得技术突破的领域,两个国家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对于美国来说,低端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回归美国既不现实,也毫无意义。中国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环保要求宽松,政府禁止罢工禁止成立工会,在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具有完全优势。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供应链,在规模生产上也具有优势。但是,中国的低端制造业,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进一步转移,部分产能会转移到越南印度或其它东南亚国家。美国的优势在于,土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相对稳定,技术创新能力强大。所以,美国会利用这些优势加强在高端制造业投资与中国竞争。
未来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困难有三个:第一,人口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发展必然伴随劳动力成本上升,这是任何制造业大国迟早面临的问题。中国人口开始下降,老龄化成为一个问题,不容乐观;第二,中美关系恶化,台海局势紧张,地缘政治威胁中国稳定发展。所有的跨国企业投资,都必须考虑收益和风险的平衡。总体而言,在中国投资的风险高于美国,但是当中国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利润的诱惑大于对风险的担心。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对于投资中国的风险会成为主要关注问题。现在,不仅是外资,中国资本也试图逃离;第三,动态清零政策对于供应链的冲击。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动态清零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在中国生产商品的企业来说,动态清零导致的停工停产威胁·整个供应链安全。有时候,某一家零件厂停工·,整个企业都无法运行。最典型的就是汽车行业。所以,即使没有地缘政治问题,很多跨国公司也不敢把·供应链全部放在中国,而必须考虑分散布局。
产业外移也许不会发生在一夜之间,而是一个缓慢过程·。但是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特别是,中国制造业很大程度依赖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生产,具有先天脆弱性。借助全球一体化浪潮,中国快速跃起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世界工厂,这对中国来说是好事,对其它国家来说未必如此。随着全旗一体化破灭,供应链重组势必发生。大趋势是分散,减少对单一供应链的依赖。如果中国无法对自己的制造业进行技术升级,过度依赖劳动力密集的低端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也可能发生衰退,跟之前的美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