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坪上聆听仙乐缥缈
今年盛夏,高温的热浪席卷了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我居住的芝加哥也在所难免地经历了几日火炉般的炙烤,最甚的几天气温高达华氏90多到100度。烈日炎炎下花儿草儿们都退却了几分颜色露出疲态,人更是躲进空调的室内不敢在外面的高温里久留。听了天气预报,我原本以为酷暑会延续更久,所幸上周里几阵雷雨很快便将高企的温度降下来十几度,特别是日落以后,清风送爽,竟有了些秋意般的舒适。
芝加哥北郊有一处著名的音乐主题公园——Ravinia Park, 内设一座open式的音乐厅,在整个夏天会有美国各地不同风格样式的演奏和演唱团体轮番在此演出,其中不乏名扬四海的各路音乐大腕,是本地音乐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一个大福利。我们夫妇对古典音乐没有深究,但十分喜爱聆听,许多次应好友之邀或我们自行前往,在星空笼罩、繁花环绕、绿茵如织的公园里享受仙乐缥缈有一种特别美好的感受(虽然难免间或有蝉鸣干扰),音乐、大自然与人达成一种和谐的融汇。
在我故乡北京的中山公园里也有类似的一座仅有顶棚和围墙的open式音乐厅,我年少和年轻时也曾在那里聆听过不少音乐会。但这里和北京不同的习俗是,音乐会不仅售票给场内观众,也以较低价格售票给场外观众。在公园音乐厅周边的草坪上人们可以席地而坐,有扩音设备和大屏幕直播演出实况。美国观众或呼朋唤友或扶老携幼,大家分别带来盛满野餐的竹篮、折叠桌椅和美酒饮品,边吃喝边欣赏音乐,气氛相当温馨。每当演出开始,所有室外观众都会自觉遵守公园的规定,尊重艺术家的演出,聊天声戛然而止,无人制造干扰演出的杂音。
上个周六夜晚我们几家朋友相约去那里欣赏的是芝加哥交响乐团、合唱团与几位特邀独奏和独唱名家演出的主题音乐会——《向美国著名指挥家、音乐家雷纳德·伯恩斯坦致敬》,音乐会的主持人是雷纳德·伯恩斯坦的女儿Isabel Leonard。
本次音乐会的英文介绍:
Leonard Bernstein: Man for All Music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Marin Alsop, conductor
Jamie Bernstein, host
Isabel Leonard, soprano
Michelle DeYoung, mezzo-soprano
Nils Nilsen, tenor
Ed Parks, baritone
Paulo Szot, baritone
Charles Yang violin
Ifetayo Ali-Landing, cello
Harmony Zhu, piano
Windy City Performing Arts
Pavilion
Saturday, July 27, 2019
4:30 PM
Donor Gates Open
5:00 PM
Public Gates Open
7:30 PM
Concert Starts
Tickets: $105 / $35
Lawn: $15
我们的好友景夫和元元夫妇是十分虔诚的音乐爱好者和多种风格音乐会的忠实听众,他们每年都亲赴剧院音乐厅倾听和观看大量的音乐会和各种门类的艺术演出。当天下午,他们早早就到公园里占据了最佳位置。我们也到场后元元还引领我们参观了公园里的小博物馆为雷纳德·伯恩斯坦开办的一个特展,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这位杰出音乐家的业绩与生平。
雷纳德·伯恩斯坦(英语:Leonard Bernstein,1918年8月25日-1990年10月14日),犹太裔美国作曲家、指挥家、作家、音乐教育家、钢琴家。伯恩斯坦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劳伦斯,原名为“路易斯·伯恩斯坦”(Louis Bernstein),后于16岁时更为现名雷纳德·伯恩斯坦。
由青年至暮年,音乐是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事业:
1935年,入读哈佛大学,师从瓦尔特·辟斯顿、E·B·希尔学习作曲,并于1939年毕业。随后进入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指挥。
1941年,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并师从谢尔盖·库塞维兹基和弗里兹·莱纳。
1943年,临时代替生病的布鲁诺·瓦尔特上台,指挥了施特劳斯《唐吉诃德》、舒曼《曼弗雷德》序曲、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米克罗斯变奏曲等而大获成功,自此在乐坛上崭露头角。当时他就已经有不少作品面世,包括《第一号交响曲》“耶利米”、芭蕾舞剧《自由想像》、音乐剧《锦城春色》等等。
自1943年起频频担任纽约爱乐的客席指挥,后在1958年升任为该乐团音乐总监,成为土生土长美国人中,第一位获得指挥国际级乐团殊荣的指挥家。他在任的12年间,开创了该团的黄金时代,后来成为终身荣誉指挥,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这12年间号称纽约爱乐的黄金岁月(1958-1969)。期间,他还和乐团拍摄了一系列电视节目《年轻人的音乐会》(Young People's Concerts),对古典音乐在美国年轻族群中的推广,有极大的作用。
1969年,伯恩斯坦自纽约爱乐退休后,后半生转往欧洲发展,原本是希望多花点时间作曲,不过显然事与愿违,多数时间都在从事音乐教育、以及担任欧洲知名乐队的客席巡回演出指挥工作。他在欧洲最重要的功绩,是与维也纳爱乐保持长久而良好的关系,在DG留下许多经典录音,因此维也纳爱乐授予伯恩斯坦荣誉会员。
1989年12月23日和12月25日是他永远被值得纪念的两天,伯恩斯坦在钢琴家尤斯图斯·弗朗茨的邀请下到柏林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地点分别是柏林爱乐厅和柏林音乐厅,由Unitel摄影。当时正值柏林墙倒下,伯恩斯坦将交响曲中席勒的《欢乐颂》歌词改为《自由颂》。伯恩斯坦对此说道:“我肯定,贝多芬会同意咱们这么做的”。超过20个国家,一亿人通过电视转播收看了这场音乐会。
此后,伯恩斯坦所指挥的曲目范围逐步扩大,从巴洛克到现代各家均有涉猎,尤其是浪漫派作品。其中又以与他同是犹太人指挥兼作曲家的马勒的作品为最。
1935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个人作品,为钢琴与女高音所作的《诗篇第148篇(Psalm 148)》。作为作曲家,伯恩斯坦一生共创造了3部交响曲(第一号交响曲“耶利米”、第二号交响曲“焦虑年代”、第三号交响曲“犹太诗文”),音乐剧《西区故事》、《锦城春色》,轻歌剧《天真汉》等等,当中不乏杰出之名作。
经典录制的作品:早在1950年代开始,伯恩斯坦就于哥伦比亚唱片录音室内参与唱片的录音制作,并以美国为其活动之中心。1970年代之后,伯恩斯坦主要在欧洲与德意志留声机(DG)合作;而这个时期的音乐录制,绝大部分来源自演奏现场的录音或实况录影。
马勒:交响乐全集(Sony SMK 47573~47585)(DG 459 094)
马勒:声乐组曲《大地之歌》(Decca 417 783)
伯恩斯坦:音乐剧《西区故事》(DG 415 253)
伯恩斯坦纪念集(DG 431 946)
音乐会的乐手和歌唱家水准不凡,演出效果十分精彩。在本次音乐会上令我们惊叹不已的有一位华裔钢琴神童——13岁的小姑娘朱润和(Harmony Zhu)。小姑娘纤细娇小的身躯仿佛蕴藏有无限丰沛的情感与张力,她和交响乐队配合演奏的曲目《The Masque and Epilogue from Symphony No. 2》是一部曲式复杂多变,气势宏大的作品,小姑娘身体和手指随着节奏的轻重缓急变化而起伏翻飞,倾尽全力,诠释得相当到位。绝非仅仅是技巧的熟练,她对作品的理解力绝对超出了她的同龄人。据悉她在4岁时跟随父母从上海移居加拿大,先是在温哥华定居,现家居美国新泽西。真是一颗冉冉升起的、世界级的小钢琴演奏家,我们都由衷地祝福她获得更大的成功!
更加令人吃惊的是,音乐会之后我翻阅到,这个曾经两度获邀在顶级音乐殿堂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演奏的小女孩,还是一名称霸棋坛的国手。她还曾代表加拿大出战世界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World Youth Chess Championships),为加国夺得一枚金牌,成为加国历史上首位夺得该项大赛冠军的女子选手。 天赋加勤奋,这位小姑娘前程无限量啊。
音乐会结束后,我们在溶溶月色下驾车返家,一路上美妙的仙乐依然在我们耳畔萦绕,交响乐——这一不用翻译的特殊语言向世界传递着和平、感动、优雅与美好。正如当晚的主持人伊莎贝拉说到她父亲的最高理想,就是用优美的音乐联结起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心,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再分享几张我们当天的手机片:
在介绍雷纳德·伯恩斯坦生平的特展展厅里——
好友景夫购买了雷纳德·伯恩斯坦的女儿Isabel Leonard的书,和她愉快合影。
白鹤在展厅里,女友帮我拍滴。
音乐会开始前的我们——
左起:敏、元元和白鹤。
好友们举杯共饮美酒,享受丰富的野餐。
大家带去的部分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