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故事(七)—— 五堡墩寨子(上)
初夏时节,小姨婆的第一个孩子就要出生了。她有点紧张,叫小姨公差人到蔡家,希望外婆能去帮她。外婆跟老外公老外婆一商量,决定去五堡墩走一趟。正好学堂要放暑假了,母亲和舅舅都能跟着去,省得舅舅在家里淘气,老外公老外婆特别宠爱他,要是外婆不在家,还不定惹出什么乱子来呢!
前不久也不知道舅舅在学堂里干了什么坏事,放学时不准回家,被老师惩罚“站旗杆”。站旗杆就是学生在学堂犯了大错误,受到相应的一种体罚。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放学后站在操场上“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的旗杆下面,直到校长或老师允许后才能回家。老外公见母亲一人走进家门,还没有等母亲开口,就问道:“弟弟呢?”“他在站旗杆!”母亲回答道。老外公一生气,起身就去了学堂,很快就发现站在旗杆下的舅舅,正晒得汗水长流。老外公走过去,擦了擦舅舅脸上的汗水,对舅舅说:“走,回家!”说完牵起舅舅的手就往家走。当他们走出学堂时,听见身后校长和老师们在小声地嘀咕着:“这老爷子的儿子在成都做大官,惹不起,算了。”
学堂一放暑假,外婆带着母亲和舅舅就去了五堡墩寨子。因为金带场是乡镇,不容易拦截到“黄鱼”,先坐滑杆去资中县城,再换成“黄鱼”到威远县的连界场。到了连界场,就遇到抬滑杆的一行人,是小姨公派来接他们的,又坐着滑杆去五堡墩。进入五堡墩地界,远远就看见五个墩子的山峰,小姨婆住在第一个大墩子上的寨子里。一眼望去,五堡墩被茂密的树木丛林包围着,根本没有通向山脚下的路,连一条蜿蜒的羊肠小道都没有。抬滑杆的人是从寨子下来的,他们知道怎么去那里。不一会儿的工夫,母子仨就到了山脚下寨墙南下角的拱券寨门,这是寨子的第一道寨门。
抬滑杆的人要把他们抬上去,外婆一看:是一重十多米长的石梯隧道,陡峭得像人直立的一样,石梯的边上还有滴水,隧道有三四米宽,两人多高,光线是从上面的第二道寨门射进来的。要坐着滑杆通过这条石梯隧道,有点不可思议,外婆便说:“我们还是自己走上去吧。” 外婆牵着舅舅,母亲跟在后面,抬滑杆的人扛着滑杆和包袱,跟在母亲后面。说是走上去,其实是一梯一梯爬上去。母亲好奇地问抬滑杆的人:“小姨孃结婚那天,也是这样爬上去的吗?”“是抬上去的,”一个抬滑杆的人回答道。母亲又问:“那怎么抬啊?” 抬滑杆的人告诉她:“反着抬,面向下,背向上,前面抬的人蹲着上石阶,后面抬的人挺直了上石阶。”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母子仨终于来到了寨子的第二道寨门,过了第二道寨门就是山顶了。他们天一亮就出发,到达小姨婆家已经是掌灯的时候了。一路上又是滑杆又是“黄鱼”,还攀峭壁爬梯坎,这一天颠簸折腾,外婆早就精疲力尽了,母亲和舅舅也累趴下了,小姨公小姨婆为他们接风洗尘的丰盛晚宴,也没有好好品尝。母亲和舅舅胡乱地填饱了肚子,快快地洗漱了一下,就上床睡觉了。外婆吃完晚饭后,还是和小姨婆说了一会儿话,了解了一下小姨婆怀孕的情况和孩子出生的日期,洗漱后也放心地睡去了。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母子仨算是缓过来了。吃过早饭后,兴致勃勃地跟着小姨公小姨婆去参观寨子。这个寨子有十多亩地宽,一马平川,一点儿在山顶上的感觉都没有。
第二道寨门正对着一个外观呈多角形的庭院,庭院由五个两层楼的小院组成,五个小院有圆形的拱门互相连通。上院是小姨公小姨婆居住的地方,也是最大的院子。东院是小姨公的小女儿八姑小姐的闺院。八姑小姐大约十五六岁,是一个文静有点害羞的少女。西院是厢房和客房,外婆、母亲和舅舅现在就住在这里。中院的一楼是客厅、饭厅、厨房、洗房、澡房、杂物房等,二楼是账房和储存室等。下院的一楼住着男佣人、二楼住着女佣人。都是青砖大瓦房,每个小院一楼和二楼都有带木栏杆的门廊。小姨婆平时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上院和中院,现在外婆一家住在西院,她就常去西院走动。偶尔也去花园看看。
上院的侧厅里挂着几根缠丝笛子、几根洞箫和两把二胡,都是小姨婆喜欢的管弦乐器。小姨婆的风琴弹得最好,上了寨子后就不弹了,更喜欢吹笛子、吹洞箫和拉二胡。这些管弦乐器是小姨婆上寨子后小姨公给她置办的,她自己的笛子、洞箫、二胡都留在蔡宅了。在她出嫁前,经常吹拉给家里人听,特别是小姨婆吹的“梅花三弄” 笛子曲、“傍妆台.曲弯弯”洞箫曲,拉的“良宵”、“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二胡曲,堪称一绝。她每次在蔡宅吹拉时,总有好些人在蔡宅外面隔墙听曲。这不,小姨公、八姑小姐、及寨子上的人也爱听她吹拉这些曲子。八姑小姐很喜欢她的后娘: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什么都会,比她的私塾老师还懂得多。母女俩相处融洽,小姨婆也教她吹吹拉拉,就像以前教母亲这些管弦乐器一样:横吹笛子竖吹箫,身板坐直拉“良宵”。
除了庭院,寨子上有三池、五棚、三园。三池是饮水池、洗衣池、养鱼池,池里的水完全靠下雨后蓄存的。三池都有通向寨边的暗水沟,可以排水或调节池中的蓄水量。饮水池周围有栏杆保护着,防止牲口跑进去了。洗衣池的水清澈见底。养鱼池里有荷花和睡莲,池里的鱼,除了观赏之外,餐桌上的红烧鲤鱼也是从这里捞起来的。
五棚是猪圈棚、干柴棚、作坊棚、鸡鸭棚、弹药棚。猪圈棚里有十来头大肥猪, 还有几头小猪仔围在一头母猪旁。寨子上吃的猪肉都是自家养的。干柴棚主要是囤集的木柴供烧火烤火用,这里是绝对禁火的,有专人看管。作坊棚里有石磨、石碓窝、石磙等加工粮食的石具,还有耙子、锄头、镰刀等耕作的农具。鸡鸭棚里有几十只鸡、鸭、鹅,听小姨公介绍,每天清晨要捡二十几个鸡蛋、十来个鸭蛋和几个鹅蛋。弹药棚是码起的一箱箱整整齐齐、装有枪支弹药的木箱子,是挺危险的棚,也有专人看管。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