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国的原因-六.四
感谢文学城众博客这几天纷纷发博纪念六四这一天。二十九年了,对中国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来说,这几乎是件没发生过的事。作为当事人的一代,我们从青年步入老年的行列,无论当年事件的起因是什么,北京高校数十万学生做的是否正确,一千多万北京市民在天安门广场声援学生有没有道理,也不提六四当天到底死了多少人,有些事实是不容争议的: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事件是确实发生过的,坦克是进了北京城的,士兵枪膛里射出的子弹是真的,长安街上是有伤亡的,死亡的人是手无寸铁的。。。维基百科对历史一词的定义是:“历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然而,“六四” 这一段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的社会历史事件,却没有公开记录,没有公开诠释,没有公开研究,不提,不问,不说。。。为什么?
我回答不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了这不能忘却的纪念,我在这儿说说六四对我个人的意义-我出国的原因。
从80年代中我的好朋友们就陆陆续续出国了,有的去了美国,有的去了加拿大,有的去了日本。可是89年以前我是没想出国的,心想一个读中文的,英语不会说几句,去国外干嘛?没想到发生了六四。
89年五月初的一天,我中午外出采访回来路过南长街,遇到首批大学生的游行队伍,打头的是我的母校,打头的一条标语是新闻自由。作为同一所大学的毕业生并从事新闻工作,我受到了触动:应该是我们去呐喊,去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权力,而不是这些孩子们。从那天起,我就一直关注学生的运动,上夜班的一周,我每天去广场支援他们,为他们买水送吃的。在单位我和同事朋友们参加过几次声援游行,一次是在戒严令颁布之后。六四后单位要我们戒严后参加游行的人都做公开自我批评,写检查,我一直敷衍。最后领导劝我调离,理由是我 “不具备在党媒工作的政治素质” 。对这个点评我承认,但我是铁饭碗,他不能强迫我走。于是提出一个交换条件:我辞职出国留学,他里给我开一个办护照的介绍信。六四后办因私出国有个新的规定,单位需证明你没有参与六四期间的活动。我所在的部门有十几个记者编辑,一半是我一般大的年轻人,我是部里的 “孩子王” ,对周围人有些 “不良” 影响。领导听我这么痛快就答应走人,马上同意为我出证明。可是过了几周,有一天中午单位的人事处打了电话找我说: “你是想办护照出国是吧?那你现在来趟人事处吧。” 我们是个部级的新闻单位,人事处是个处级科室,除了刚来时办入职手续,我一个小编和那里的工作人员真没有什么交情。他们让我现在去,我就一溜达去了。人事处当时只有两个人在,一个是人事处的副部长,另一个是给我打电话的那位中年女干事C。这位C干事我是认识的,入职表格就是她收发的,在食堂也打招呼。她见到我就说:按你们主任给你开的证明,你是出不了国的。她拿出我们领导亲笔写的证明给我看,上面有这样的字样: “。。。此人在动乱期间曾有过激言行,经教育有所认识。。。” 我惊了: “这怎么办?我那领导为什么说话不算数?” 没等我醒过闷儿来,C干事问我:想好要辞职吗?出国有把握吗?我和她交代了一下我家的海外关系,于是她说:既然你主意已定,那我们就犯一回错误。今天科里的人都去看电影了,我叫你来是和副处长说好了帮你出去。说完,她递给我另一张盖了人事部红章的介绍信说:不要和任何人讲,你拿了这个去办护照吧。你的档案我们都准备好了,随时来取。这下我又惊了,向她连声道谢后,又转身闯进副处长的办公室,鞠躬说了声:谢谢。后来我意识到我的举动可能让那位从没和我讲过话的副处长很尴尬,因为他并没想露面。那天我手里紧捏着那个装着我命运的牛皮纸信封,恍恍惚惚地走出了人事部,开始了为时18个月寻求出国的历程。后来听说,人事部这两个人帮了好几个人安全离开。至今想起这两名人事干部,我无比感激,希望他们那以后的人生无恙。
后来的日子里,我让爸爸给在美国圣荷西的姑姑写信帮我联系学校并做担保。那边年过八旬,素昧平生的姑姑姑父帮我找了学校,安排表姐和姐夫帮忙出具担保。我花了大半年时间学托福,很快就收到斯坦佛大学教育系的录取通知书,担保手续也齐了。可是美国使馆连着拒签我三次,理由是“移民嫌疑”。美国去不成,在家待业已近一年,无奈我在以前媒体工作的同事协助下申请留学澳洲,并且很顺利通过面试。92年初我离开故乡来到举目无亲的澳大利亚,这一晃已26年有余。
六四事件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如果当年没有六四事件,我或许不会出国,或许我的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样子。虽然我无怨无悔,并庆幸自己人生的幸运,感激一路上所有帮过我的亲人和朋友,但是在我的心中一直还在期待一个答案:改变我和很多人生命轨迹的89.6.4到什么时候才能公正地写入史册?那些无辜的,不幸的受害者什么时候才能安息?29年过去了,还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