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独上西楼(五十九)宪法
无言独上西楼 (五十九)宪法
自从共产党占领了北平,奎云就为自己的房产担忧。尤其是冷先生失去了工作之后,一家人的生活来源都指望这些房子每月的房租。房子出租不是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常住人口比以前增加了将近一倍,房屋很紧俏。收房租也不是问题。49年以后,流动人口减少,治安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绝大部分人都老老实实地做人,规规矩矩地行事。问题是房子的所有权是否得到政府的保护。
尽管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对奎云的每一间房子都做了登记,换了新地契,房契,但是建国五年了,还没有一部宪法出台。冷氏夫妇是老派人士,总觉得得有个明文规定,法律制约才踏实,放心。
住在天津的范先生和奎芳夫妇也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民族资本家实行宽厚待遇。没有了战乱,工厂的货源,厂里的生产,产品的推销都进行的很顺利。但是这样的日子究竟能过多久?他们心里也一样没底。
冷,范两家常常走动。女人们谈论家长里短,男人们讨论国家大事。范先生也觉得无法可依是个问题。
终于,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了建国以来的第一部宪法。据新闻报道,这部宪法征集了全国一亿多人的意见,几易其稿,最后的版本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并全体通过。
宪法一公布,范先生就抱着一本来到冷家与冷先生讨论。
其实,范先生来京之前,冷清泉就把宪法从头到尾认真地研究了一遍。他是文史,政治地理专家,一部宪法对他来说的吸引力自不必言,更何况还关乎他一家的生计问题。总纲部分涉及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人民生活资料受国家保护。但是张奎云的房产是否受到法律保护的问题在宪法里面找不到答案。宪法第十一条里阐明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和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受到保护。但是奎云那十几处房产显然不是生活资料。她收上来的房租算不算合法收入呢?无人可以解答冷先生的问题。冷先生以其历史学家的眼光看,这部宪法是不严谨的,起码在私人房产方面是有漏洞的,更不用说其它。
范先生自然关心的是他家的纱厂是否依然归其个人所有。他虽然多年远离教学,研究,但是他毕竟是燕京大学文学系毕业的。他将自己关心的部分来来回回看了几遍,依旧不得要领。于是和奎芳一起来到北京,打算跟冷先生探讨一番。
不同于以往,吃过饭后,女人们不再躲入角落聊家常。她们也加入了二位先生,只是很少发言,权当是旁听。
范先生说:“宪法第五条将资本家所有制跟其它几种所有制列在了一起,也就是说资本家是受法律保护的了?“
”您注意第十条了吗?先说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资本所有权,但是后面附加了一段。七七八八的就不必提了,最终是逐步以全民所有制替代资本家所有制。这是什么意思你考虑过吗?“冷先生问道。
范先生一时之间回答不上来。他其实一路上都在琢磨这句话的含义。
”严格地来说,一部宪法的每一条都应该是严谨的,没有任何其它解释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先说保护,再说逐步替代,这像是策略,不像是宪法。“
二位女士听得一头雾水。奎芳有些不耐烦了:”你俩别在这儿摇头晃脑的咬文嚼字。就说我们那厂子是不是有一天会像乡下那些地一样,说充公就让人拿走了吧!“
饱读诗书的二位先生都哑口无言了。奎云说到:”起码你们资本家还在宪法里提了,我这个房产主连提都没提。哪天一旦被充公,我们一家老小就没了饭辙了,唉。“
最终,大家认为只能听天由命,看政府如何行动,如何执行这部宪法。冷先生劝奎芳去厂子里做工,学一门技术。今后厂子就算被政府没收,她也可以有份工作,自食其力。范先生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奎芳一辈子懒散惯了,听了这话几乎要掉眼泪。奎云很不耐烦:“您就不错了,我的姐姐。您起码还有个厂子可以工作,看看我,如果房子都被没收,您说我可怎么办?难不成一家大小都找根绳子把脖子扎起来?”
第一次,奎云开始羡慕姐姐奎芳。无论如何,范家还有出路,她就很难说了。
版权归蜗牛湖畔所有,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