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忘恩负义”的老海归

“忘恩负义”的老海归

博客

吴乙申,1947年自费赴美留学,就读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师从Earl Hald,1949年获经济硕士学位。195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数理统计博士学位,师从William Vickrey,未完成答辩,于1954年回国。

经过4年努力,眼看就要到手的博士学位怎么就放弃了呢?第一种可能是政治原因。由于韩战爆发,美中成为敌对国,美国从1951年起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1954年刚刚开始解禁,也许是怕局势有变,所以他就迫不及待地决定回国。

第二种可能是经济原因。他的妻子是上海小学老师,抚养三个孩子,需要他常常寄钱补贴。读博士的时候靠美国政府的救济金,同时在联合国、美国经济研究所和哥大打工,可是手中依然拮据。回国时路费不够,申请美国国务院提供的450美元,还跟友人借了200元。

回国后,工作分配不是很顺利,因为他所学的经济学和统计方法不符合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需要。在北京等待工作时很着急,写信给政府人事部负责人,“十九日早上,为了工作问题,曾与您通过电话。相隔了好久,尚未有机会得能与您恳切的一谈。兹将我个人的情况,用书面的方式提出,希望予以同情的考虑,并设法帮助我解决问题。

我出国前原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担任教学。回国后获悉交大管院已并入上海财经学院,即与该院我过去之师友联系。经他们与财院当局接谈后,得悉财院欢迎我重返母校,惟须经高教部同意及分配。

我个人家庭情况艰难,家里有一七旬老母,患高血症,风中之烛。此外还有爱人及三个小孩,一家老幼五口均需要我工作维持,长此住在招待所一家老小无以为生。特请求高教部以照顾回国留学生之原则,迅速向上海财经学院联系工作适宜。”

也许是为了表示自己的“爱国”,曾向政府汇报自己在海外的“反动社会关系”,竟然把自己的两位大学教授汇报上去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么快就对自己的恩师反目为仇,有点忘恩负义吧。特别是William Vickrey,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有这样的导师应该感到荣幸和骄傲才对。不过在当时,为了生存,做出这个无害于导师的举动,也是可以谅解的,只是以后内心会有愧疚。

他最后被分配到华东化工学院,改革开放后曾被派任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国代表。

吴乙申2019年逝世于上海,享年100岁。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帕格尼尼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