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的那些事...
(续上篇)
了解起禅来,有趣之处也在于去翻开一段历史,去听到许多精湛而富有智慧的故事,从中得到一点启发。
话说南北朝时,印度禅宗大师达摩从海上东渡,来到了当时的中国广州布道, 与梁王会面,并不投机, 后来北上将宗法传给了中国僧人;此后禅便开始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 代代单传,渐渐发展成了中国最重要的佛教宗派,而这要归功于禅宗传至第六代时发生的历史性转折。
唐高宗时,唐朝以道教为国教,但也推崇佛教,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当时的发展最盛,已传到了第五代掌门人弘忍禅师。五祖弘忍门下聚集了众多的优秀徒僧,为找到真正能够弘法的继承人,五祖乃命门人各呈一偈,以表各自的悟境。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
这是中国禅宗史上流传最广的两首偈子,也让后来人对禅宗有了最初与最终的了解,它们出自中国禅宗史上两位卓越禅师对于禅截然不同的领会和悟觉。
那时的神秀和惠能,一个是长期拜于弘忍门下的优等门生,另一个则是刚刚投奔在弘忍门下且目不识丁的砍柴人,两人在“学术”水平上有着天壤之别,然而这两首偈子却让他们的悟境决出了高低,从而使五祖断定将祖师衣钵密传给了其中一人。
五祖弘忍的选择是历史性的,后来的惠能成为了禅宗六祖,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出现并因此兴盛起来。中国禅宗的修行法门分出了北南:神秀的北宗渐修,惠能的南宗顿悟,世称“南能北秀”;六祖慧能的南禅更是成为主脉。再后来,中国禅宗演绎出了五家七宗:临济、曹洞、法眼、沩仰、云门,其中的临济宗又分出了黄龙和杨岐,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五家七宗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接近了禅,发现禅,受用于禅,盛行于晚唐五代和两宋。
到元朝末年时,由于种种复杂的因素,禅宗渐渐开始在中国衰败,到明清时已气若游丝...... 清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代宗师虚云老和尚的出现,才使中国禅宗的五家宗门得以承前启后。
“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这是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对自己一生的评价。
虚云被人们尊称为“老和尚”或许是因为他的高龄,或许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这位中国禅宗史上可能是最为艰难艰辛的高僧禅师,不仅面临着中国禅宗近乎消亡的危机,也经历了中国近代最动荡的时局: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北伐,辛亥革命,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后还遭遇了社会主义反右运动...... 因此,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只高坐禅堂静思修行或者只为禅事云游四方,而是必须身体力行,以一位普通和尚的姿态去接近苦难,贴近人间;人们称之为“老和尚”,满怀着无限的敬意。
一生历尽千辛,但心坚行苦的虚云老和尚修仍旧活到了120岁,一人兼祧中国禅宗五家的法脉,一生主法了15个道场,中兴了6大祖庭,并中兴和复建了大型禅宗道场6所,中小型道场80多所,为中国禅宗的传承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被现代人尊为“中国近代禅宗泰斗”。
1959年9月的一天,虚云在云居山中的这间茅草房中圆寂,当时的他仍在山中修建一座禅宗的重要道场 --- 真如禅寺,这里是禅宗曹洞宗发祥地,是“农禅并重”修禅道风之始。
刚到云居山时虚云老和尚已经是114岁的高龄了,目睹废墟瓦砾,满目苍夷而萧瑟的道场,他心情沉重,遂发愿重兴祖师道场,并赋诗明志 ---《登山有感》
紫柏会嗟放牧场,四朝更化倍悲凉。
梵天血溅眉间剑,活国心仪肘后方。
奏雅曲终秋月白,谈禅直指暮山苍。
草深三尺金身露,五老峰头挂夕阳。
真如禅寺坐落在江西永修县西南隅的云居山中,始建于唐代(808年),当时琳宫耸峙,禅院栉比;北宋年间获宋真宗赐名“真如禅寺”,一直沿用至今。清末民国期间荒芜并毁于战乱,53年在虚云法师住持了大规模的重建;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院又惨遭一劫,荒废后直到80年代当地政府出巨资重新再建。
最近听说了一部电视连续剧“百年虚云”,由深圳电视台拍的,不由得点了进去,然而失望大于期望,没有感受到拨人心弦;虚云老和尚传奇的一生,或许能够拍得更有深度一些吧,尤其是他的后半生,短短的20集根本没能细叙,可惜!不过,从这部剧中多少还是了解到了一点关于虚云老和尚的出生和早年出家时的那些事。
如今的真如禅寺坐落在郁郁葱葱的云居山中,四周禅境之美,其组成部分包括前殿、正殿、藏经楼和偏房,寺旁近处,有历代高僧的墓塔数十座,而虚云老和尚也长眠于此,终可安息了。
虚云居于云居山,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
云居山真如寺
云居山五龙潭瀑布
开始琢磨起下一趟回中国的旅程了,可是,什么时候才能行成呢?
(此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
©2021北欧风轻雨绵AllRights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