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国外的“中国制造”

国外的“中国制造”

博客

国外的“中国制造”

 

第一节    奶粉

 

当中国发生“三鹿”婴儿毒奶粉的“危机事件”之后,我向国内打电话,询问现在中国人如何选购奶粉。回答道: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购买国产奶粉,中产阶级家庭在超市里购买高价的进口奶粉,富裕的家庭,出高价邮购国外的奶粉,高级权贵家庭的奶粉是特供……然而在超市里购买进口奶粉的中产阶级,仍然忐忑不安,因为他们听说超市里购买的奶粉,许多是由南韩企业按照中国的食物卫生标准生产的……

一般而言,南韩企业按照中国的食物卫生标准生产的奶粉,应该会符合中国的食品卫生标准的,对中国人的身体健康“不会有影响”,虽然中国的食品卫生标准远远低于欧美国家。

但可怕的是,一些中国人在南韩注册的企业,如果他们以中国的原材料,以中国人的方式,专门为中国生产奶粉,而打着“南韩制造”的品牌,那就值得忧心忡忡。(当然,如果这些中国人在南韩注册的企业,完全按照南韩要求的生产流程,按照中国的食物卫生标准,生产的奶粉,对中国人而言,也是合格的;因为中国出口到南韩的牛奶,一般符合南韩食物卫生标准的。)

 

第二节   皮鞋

 

浙江温州是中国著名的“鞋都”,温州商人的精明能干,也是闻名于世的。在意大利传统生产皮鞋的地方,也有一个中国的“温州鞋城”,许多温州商人聚集在这里注册,生产皮鞋。他们使用的是中国原材料,雇佣的是中国“黑工”,按照中国人的生产技术,中国人的标准,来制造皮鞋。最后这些皮鞋,打着“意大利制造”的品牌,大部分“出口”到中国,在中国市场,按照意大利制造的品牌的价格,出售给中国消费者……

诚然,这些在意大利的“中国人制造”的皮鞋的质量,是不能与真正的意大利人制造的皮鞋的质量,相提并论。但是,因为意大利从中国进口的原材料,一般是符合欧盟标准,因此在意大利的“中国人制造”的皮鞋的原材料,比中国人在中国制造的,在中国销售的皮鞋的原材料,要好些。所以,这些在意大利的“中国人制造”的皮鞋的质量,一般优于中国人在中国制造的,在中国销售的皮鞋的质量;但是可能低于中国人在中国制造的,在欧美市场上销售的皮鞋。

 

第三节   质量检测制度

 

几年前,中国一家国产汽车公司,雄心勃勃地想进入欧盟市场,妄图依靠廉价和外表的美观,在欧盟市场出售汽车。这家国产汽车公司的申请,得到欧盟的许可证,因为欧盟仅仅是根据这家汽车公司提供的申请材料,而发放许可证。

当这家汽车公司在欧盟销售几辆汽车后,就不得不打道回府:因为德国一家民间汽车检测机构(是公认的世界民间汽车检测权威机构),买了一辆这家公司在欧盟销售的汽车,经过各方面的试验后,根本不符合欧盟的汽车标准……中国的这家汽车公司的发言人抱怨说:“德国的这家民间汽车检测机构,根本没有通知他们,就擅自检测他们公司生产的汽车……”当然,这家汽车公司,在中国还可以卖弄“民粹”,宣称是德国人刻意“反华”,“不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汽车检测”等云云。

中国的这家国产汽车公司,在欧盟市场上的遭遇,充分显示出中国的质量检测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质量检测制度的不同。

 

一、中国的产品质量检测制度和监测体系。

A、中国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中国有全国性的产品质量检测的政府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机构,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属于各级政府,不具有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权力。因此,这些质量检测机构,名义上是“为人民服务”,但实际上,是为各级政府服务,也就是为各级地方政府中掌握着权力的实权人物服务。

中国的产品质量的检测方式是,公司、工厂或企业自己内部的质量检察员在生产的过程中,随机抽查生产出来的成品,做出鉴定,有一定的产品合格率(即百分比)作为质量检测的标准;如果抽样的合格率,在这个由政府规定的合格百分比的范围之内,所有的产品都属于合格的产品,就有权利投入市场出售。

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一般提前通知公司、工厂或企业将要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然后由公司、工厂或企业提供的样品,做出鉴定,有产品合格率。(这就给产品制造方提供“作弊”的机会)

B、中国产品质量的监测体系。中国有全国性的产品质量的监测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机构,这些质量监测机构从属于各级政府,不具有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权力。因此,这些质量监测机构,名义上是“为人民服务”,但实际上,是为各级政府服务,也就是为各级地方政府中掌握着权力的实权人物服务。

中国产品质量的监测机构,如何监测产品质量,笔者无知,不能乱言。但笔者猜测其运作方式,与中国质量检测机构相似。

C、中国没有多少民间产品质量检测或监测机构,而且中国的民间的产品质量检测或监测机构,不具有法律上的权威性,也不被政府和法律承认。

 

二、欧美的产品质量的检测、监测制度和体系。

欧美国家对产品质量,没有产品合格率的标准;欧美国家对产品的“不合格率”,是“零容忍”,也就是说,要求所有投放到市场上销售的产品,都必须是符合欧美法律所规定的合格范围之内的,都必须是合格的。

A、欧美国家的政府拥有的产品质量检测、监测制度和体系。欧美国家都存在由政府花纳税人的钱,成立的产品质量检测、监测机构,这些机构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任何政党、团体、个体都无权干涉、影响他们的工作,他们是对纳税人负责。当然,他们必须接受司法部门、公众媒体、法律制度等的监督制约(一般不受到政府的行政制约)。

欧美国家的产品质量检测、监测部门,一般是在市场上,进行随机抽样检测产品的质量,一般不会通知产品生产商。也就是说,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前,一般不进行质量检测,产品完全由公司、工厂或企业内部,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自我约束而检测(必须是百分之百的合格率)。

欧美国家的产品检测、监测部门,对于检测出来的不合格产品,立即通知该产品的生产商,进行跟踪监测,严重者立即停产并且立即要求回收所有产品;提交到司法部门,进行法律指控,惩罚是非常严厉的:巨额罚款和牢狱之灾。

B、欧美国家里还存在许多各种各样的民间独立的产品质量检测、监测机构,这些机构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但是同样具有法律上的权威性和效力,被法律和社会承认。这些民间的产品质量检测、监测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市场运作或社会捐赠。它们同样受到司法部门、公众媒体、法律制度等的监督制约。

有些民间的产品质量检测、监测机构的权威性,在普通民众的意识里,超过政府检测、监测机构。例如,德国的那家民间的汽车质量检测机构,是世界汽车质量检测机构中的权威,许多汽车公司为了证明自己生产的汽车的质量是可靠的,会出钱主动请求这家民间汽车质量检测机构,对它们生产的汽车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当然,它绝不可能与汽车生产商“合谋作假”,因为它们自身也受到司法部门、公众媒体、法律制度、其它汽车质量检测和监测机构等的监督制约。

欧美民间独立的产品质量检测、监测机构,一般是在市场上,进行随机抽样检测产品的质量,不会通知产品生产商,它们就会把检测的结果公之于众,仅仅对消费者负责。

 

第四节   国外的“正宗中国制造”

 

因为历史思想文化意识、民族性格等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人对产品质量,从来就没有放在心上。例如,中国的食品、医药等产品,在一般民众的思想意识里,只要不死人,就没有人真正关心。中国政府对待产品质量,都有合格率的规定,并不要求产品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

因此中国生产商生产的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很少按照中国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的,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真正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消费品的比例不高,假冒伪劣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充满市场;即使所谓的“国产名牌”、“放心产品”,都经常发生产品不合格的现象。

因为发生太多的消费品危机事件,令中国人对国产品,产生“恐怖性”的质疑,即中国人对国产商品没有任何信心。这就必然导致中国人追求欧美国家的商品,这就给生活在国外的中国商人,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在国外投资建厂,按照中国人的标准,以“正宗的中国制造”,“出口”到中国,打着欧美国家制造的地域品牌,来欺骗中国消费者。

而且因为欧美国家的产品质量检测、监测体系,与中国不一样,欧美国家主要是在消费品市场上,进行产品质量检测、监测;而中国政府主要是消费品在投入市场之前,进行产品的质量检测、监测。这就给国外的“正宗中国制造”带来产品质量的检测、监测上的漏洞。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生活在中国的中国人,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买到完全放心的消费品吗?中国的富豪,只能坐飞机到欧美国家里购买“放心”的日常生活用品……

 

补记:笔者在中国生活期间,穿的所购买的皮鞋,从来没有超过两年,而且是补了又补。在1997年初的大减价期间,笔者在布鲁塞尔购买的按照五折减价的皮鞋(法国制造),花费大约二百多元人民币,穿了整整六年多,从来没有修补,从来没有上油,仅仅用水清洗……扔掉的时候,仅仅是因为鞋底在雨天浸水而已,皮鞋的表面仍然如同新鞋一样光滑、无褶皱。这就是笔者对中国国内出售的皮鞋,与欧美制造的皮鞋的切身感受。

 

补记二:在疯牛病期间,如果在英国养牛场里,发现一条有疯牛病症状的牛,整个养牛场里所有的牛,都必须屠杀、销毁。在禽流感期间,德国的养鸡场里,如果发现一只鸡得了禽流感,整个养鸡场里的鸡,都得屠杀、销毁。这就是欧美国家对待食品管制,所采取的措施:竭尽可能地让食品卫生,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

 

补记三:1998年到1999年期间,荷兰海关抽查发现中国的一艘货船所装载的食品,不符合欧盟标准,荷兰司法部门要求整船的食品必须就地销毁,而且销毁的费用完全由中国的食品制造商负责。中国总理朱镕基访问荷兰时,亲自过问这件事,请求把价值数亿美金的食品,原船返回中国。荷兰司法部门坚决拒绝,毫无通融的余地(西欧国家的法律规定:有毒食品,就必须销毁)。这就是中国进入欧美市场“付出的学费”。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独啸天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