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争雄
战国争雄
(春秋战国篇学习笔记9)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从春秋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到战国初期的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姜姓齐国,中原姬姓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这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如果牵强到“历史总惊人的相似”,不禁又让人联想到上周五(2月19日)召开的视频“G7”峰会。哈哈。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虽然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但却是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大诸侯国都或前或后进行了规模、范围不等的变法和改革。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产生了名垂史册的七位改革大家。他们的智慧为改变社会的文明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让后人铭记千年而不朽。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七位改革大家分别为:
李悝(约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95年)。魏国人,是法家思想中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担任魏国相国的时候成功实行了变法。使魏国很快富强起来,成为战国初期头号强国。
吴起(约前440年-约前381年)。卫国人,投奔楚国后被楚悼王任命为令尹,对楚国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一系列的变法改革,裁减冗官,废除贵族的世卿世禄,明法审令,禁止私门请托。经过吴起的改革,已经衰弱下来楚国很快强盛起来。
邹忌(约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19年)。齐国人,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国进行改革,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使齐国国力渐强,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实力仅次于魏的大国。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卫国人,因秦孝公的求贤令而入秦,曾经实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变法。商鞅变法鼓励人口增殖,重农抑商,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申不害(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37年)。郑国人,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变法。除了推行法治外,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在他为相的15年中,韩国走向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赵武灵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295年)。是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韩国人。中国古代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重点宣扬了法(商鞅)、术(申不害)、势(慎到)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社会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2,000多年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让当代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真正的“超英赶美”(1)。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改革家也让中原诸侯割据的封建王朝转变为一个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走向了中国统一富强的道路。敝人后面将以笔记形式分篇与大家分享那个时期最伟大的改革先驱,欢迎斧正。
(1)毛大跃进时代的口号,结果饿死了成千上百万的农民。
二零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