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原创力的民族
前几天自媒体人王剑,在视频中念了一篇文章,讲到中美真正的差距不在于军力,也不在于金融,高端制造力或科技水品,而是在于原创力。中国依赖美国几十年,就好比火炉旁边的一块砖头,被烤得红彤彤的烫手,于是就以为自己可以独立地发光发热了。殊不知,离开火炉,很快就会凉,最后砖头还是那块砖头。与西方彻底脱钩的中国,不出二十年就要歇菜。
我对此深以为然。听说现在所有的电子产品中,只有豆浆机是中国人发明的。纵观历史,中国与西方最大的不同,就是几乎历代朝廷,都将钳制言论作为施政重点;每一个国民一生下来脖子上就套着枷锁: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悌廉耻。说话做事全都在条条框框内。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原创能力属于一种劣势基因变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几千年下来,中国人急需进化一下,目前可能还只属于文化,时间长了,就进到基因里去了。但进入现代社会的中国人,脖子上的枷锁更重了,出门走个路,聊个天啥的都被监控了;60岁的大妈写个日记,讲点日常见闻,都要被全民声讨了。
举个例子,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二轮车,传说是夏朝的奚仲发明的。大概那时养生不普及,走路延年益寿的观念不够深入人心。总之大家都用了,很喜欢。但是,这一用就到了清朝末年,横跨了三千多年都没变过。有马车,还有人力的独轮车和二轮车,就是没人继续发明舒适平稳的四轮车。实际上,中国的两轮马车一直用到八十年代初。也有用三轮人力或机动车拉货的,凑活着用。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一块平板上装上四个轮子的话,这辆车只能走直线,是没法转弯的。如果用马拉着硬要转弯,车子很快就散架了。
而欧洲人文明开始得晚。到了中世纪,他们刚从森林里钻出来没几年,某些土豪就琢磨着老坐二轮马车腰不舒服,头还有点晕。就想着应该如何才能搞出一辆舒服的四轮马车。他们根本不管还有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咧。
欧洲人在五六百年前发明了转向架。原理就是前面两个轮子用一个三角架,后面两个轮子用另一个。在车子中间用一根立轴连接两个架子。让前后两对轮子可以绕着立轴旋转改变角度。这样的车子,坐人舒服,载重量很大,速度还更快。
中国的土豪权贵们也追求舒服,解决办法是往回开倒车,雇几个人用轿子抬着自己,慢悠悠地走。
大约三四年前,中国宣称已经超越西方。比如官媒不断地提起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和共享单车。结果被BBC揭露,这所谓四大发明其实都不是原创,都是西方的发明,最多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应用而已。
不过,当年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量子通讯。美国在1992年在实验室里实现了32厘米的量子纠缠,然后一直没有大的突破。据说后来就忙着花钱打伊拉克了,没有足够经费,相关研究停止了下来。而中国抓紧机会继续研究,最后实现了一百公里的量子纠缠。中国发射了一枚墨子号量子卫星。这样的前景就是,天上的众多量子卫星覆盖地面,通过量子纠缠来传递信号,速度要比电子信号快几亿倍。这些信号无法被窃听,一旦被窃听,信号就会垮塌。这听上去要甩美国一百多条街。虽然量子研究不是中国原创,但搞出了墨子号量子卫星,可以算原创了。
我问了身边几位华裔科技大拿,他们均表示不太相信中国的说法。
现在三四年过去了,量子通讯没啥消息了。我又了解了一下,近年又有人给出了与当年官媒不同的解释。说是所谓量子通讯,实际还是传统的电子通讯,量子卫星的作用只是用于加密技术。也就是接收方获得信息后,两边量子纠缠一下,确保可以打开文件。其实美国人在1992年研制出来的,就是这个密匙技术,那时的传输距离是32厘米。嗯,虽然只纠缠一下,隔离几百公里的量子加密也挺先进的,在金融,军事等领域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
但是,记得墨子号卫星的寿命只有两年,现在还在用吗?后来没听说中国再发射其他替代卫星啊?
中方再不放出点墨子号的消息出来,它在我心中,离民工用锉刀磨出的“汉芯”只有一步之遥了。退一万步,也许中国真的实现了一百公里的量子纠缠,但至少在量子纠缠的稳定性,连续可控制性等一系列应用技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遥远到以至于现在啥好消息都听不到了。
而比量子卫星落后几个光年的马斯克卫星链已经初具规模,6G技术已经呼之欲出!虽然只有32厘米的量子纠缠,IBM和Google的量子电脑也研制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