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购物得有多难
第二波疫情官方认证了,这个冬天对所有的人都充满着悬念,包括所有被第一波冲击改变了生活习惯的人。
我前两天去了一趟Costco,发现身边的人又开始买各种纸,厨房纸,厕所纸,盒装纸,卷筒纸。最奇怪的是Costco这周Cashmere厕纸打折,可是我找遍了整个店铺,根本就没见到任何一种纸。后来我去找工作人员询问,工作人员很负责任地和相关人员进行了确认,告诉我纸没了,第二天上不上货很难说,最好早上8点先打电话查询头一天晚上有没有卸货,然后再确定要不要当开店的第一批顾客。不是第一波疫情的时候商家一直说纸是不会断货的吗?为什么有了之前的经验现在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大家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了,只要一紧张就去买纸?还是商家的一种饥饿销售模式,就让顾客感受一下商品短缺的危机?
国内的朋友有时候会很不解地问我:“你们那里真的在抢购厕纸吗?”我也很真诚地告诉她:“没错,就像国内抢口罩一样。”哪儿和哪儿能有多大的不同呢?无非就是我们只是在当地抢购,而她们则是全球抢购。细想想,这些都是人类情绪在极大压力下的一种发泄方式。其实这个夏天当疫情放缓,除了Lysol的酒精湿巾以外,其他的各种物资基本上都恢复了正常供应,甚至口罩也随处可见,大家也慢慢恢复了购物时的从容,甚至九月初刚开学,购物时货架上的各种纸还随处可见。可是当新闻上的病例开始暴增,再去Costco,买纸的人突然多了,虽然店家并没有开始促销。
目前好像食物还没有抢购。我有一朋友,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她家冰箱永远都是不带留白的。我觉得对我这位朋友来说,幸福感一定是来自于物质的极大丰富。疫情刚在北美开始,她已经极有先见之明的囤积了一批口罩,一堆手套,消毒液,酒精,以及可以吃上很久的食物,为了储存那些食物,她家又添置了一个冰柜。我猜像她家这种存货方式在疫情的那一段时间应该还挺多见的,因为那时候冰柜也经常处于一种脱销状态。
记得加拿大第一波疫情时期,我有一次去Costco进货。在放牛奶的冰柜旁边,已经有一位白人妇女在那儿拿牛奶了,我就在旁边等,一直等到她把牛奶装了满满一车然后冲我点点头走了。我都惊呆了,莫非她也知道张文宏医生建议大家早餐吃肉蛋奶吗?那她家人口也太多了吧?后来还有一次我家领导去我家旁边超市买牛奶,回来说奶都卖空了,架子上只有一听盒装的,他赶紧买了。打开一喝,浓浓的膻味,再仔细看看,居然是羊奶,最终只能给猫喝了,我家猫还挺喜欢。所以养宠物的附加好处就是减少浪费。
疫情之前专家已经预测2020年生活消费品的价格上涨会超出2019年,然后疫情就如同一个物价上涨加速器,使混吃等喝的生活成本日益提高。上次去Costco西瓜已经从4.99涨到7.99了,三A的牛排两块儿包装都没有低于4、50的。我以前一周去一次Costco,基本上在150加币左右,现在就很难说了。每次在Costco里面我都有一种紧迫感,看着空出来的架子,看着周围的人不停地往车上放东西,我就觉得要是出手慢一点,可能就像各种纸一样,下一周就再也找不到了。幸好我家目前还没有冰柜,想要疯狂囤货的先天条件不足,可是我家车库够大啊,总有一天我要拿各种的厕纸来装满它。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