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三国之白马坡

三国之白马坡

博客
话说曹操在赶走刘备、略定徐州之后,便与袁绍各起大军,屯于白马,准备决战。袁军的前部是河北大将颜良,他的十万大军,排成阵势,如垂天之云,曹操望之变色。

白马坡是继虎牢关之后,各路猛将的又一次近乎斗兽般的厮杀。曹操毕竟是曹操,他要借刀杀人。于是他要吕布的降将宋宪出战颜良:“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

于是宋宪欣然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

接着上去送死的是兔死狐悲的魏续,交手只一合,他就被颜良斩于马下。宋、魏二人曾经列为吕布手下的八大健将,不过以曹操的度量,像这样的降将,他根本就没有将他们跟张辽相提并论的。所以他要借刀杀人,顺便察看一下颜良的实力。

这是白马坡的第一个高潮。接着出马的,便是杨奉的旧部徐晃,挥舞着大斧应声而出,与颜良大战二十合,败归本阵。须知,徐晃也不是省油的灯,当初他跟许褚曾经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于是“诸将栗然”。因此,这个高潮的中心人物毫无疑问地应该是颜良。

这时,曹操帐下最勇猛的战将,该是数许褚了,但是此时许褚却不见了身影,就像当初虎牢关下,华雄力斩诸侯帐下猛将时,袁绍抱怨颜良、文丑不在身边一样。倘若许褚出阵,那么他很有可能跟颜良打个平手,而且也很出彩,说不定又是一出赤膊上阵的恶斗。但是,作者却将许褚打了埋伏,让两位猛将,失之交臂。

所以我觉得,颜良跟文丑在三国中只是作为配角,实在是很冤枉的。不过这也怪袁绍不争气,优柔寡断,终成不了大业。他祖上数代公卿,因此群英才会趋之若鹜,然而他们却大多都被埋汰了。

徐晃居然二十回合就败于颜良,于是成了曹营诸将中最大的失败者。后来他在樊城跟关云长打斗时,趁着云长箭伤未愈,居然能跟云长斗上八十回合,显然是乘人之危。三国中对魏将徐晃推崇有加,觉得其人品堪比张辽,我却不以为然。虽然关公自认为在曹军诸将中,只有张辽跟徐晃与他最厚,“曹操部下诸将中,自张辽而外,只有徐晃与云长交厚,其余亦皆敬服。”但那是因为三人当时都是降将,并无战功在身的缘故,所谓同病相怜。在三国中,如果说张辽是关公的影子的话,那么徐晃只能跟庞德归于一类,他们身上的义气,都有做秀的水分。在这里,我顺便将徐晃跟关公在樊城对阵的一段文字录于下:

“魏营门旗开处,徐晃出马,欠身而言曰:‘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公曰:‘吾与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数穷吾儿耶?’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这跟此前庞德莫明其妙地抬着棺材,咬牙切齿地要跟关公决一死战,又有什么区别?!说起来,庞德也只不过是个降将而已。所以三国中的忠,义等等,实在是很难说得清的。因为它们缺少了“耻”的坐标。俗谓“男不可看三国”,我想主要就是因为三国中大多数的人物,尽是无耻之辈而已。


说多了,该轮到关公出场了。关公出场,应该是白马坡的第二个高潮,高潮的中心人物自然是云长。小说中写道: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我很欣赏这段中的“波开浪裂”四字,它一笔勾描出了云长锐不可当的威势。云长是闪电战专家,可惜颜良并不知道这一点。而云长在杀颜良时,他的冷艳锯不是用砍,而是用“刺”,这里颇有意味。我想会不会是虚拟了一个砍杀的动作,然后倒转刀头,用刀尾去刺颜良呢?

云长凯旋回来时,曹操称为神人。然而此时云长却顺口做了个颇有人气的广告:

“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曹操听了,大吃一惊,回顾左右说:“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为后来的长坂坡大战埋下了伏笔。张飞后来曾跟许褚较量过一次,因为许褚有箭伤在身,所以不敌败走。许褚是鲁迅说的那种喜欢赤膊上阵的武夫,打起仗来不要命的。这两个体力型的猛将要真打起来,与死拼马超,定然又有不同的精彩之处。

白马坡的第三个高潮是斩文丑。文丑在当初公孙瓒、袁绍的冲突中,曾经跟赵云连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这回先出场的是张辽,徐晃,两人建功心切。文丑箭术优秀,先射落张辽盔缨,又射倒他的战马。徐晃又敌不住文丑,曹军四散奔走。两人可谓在曹军面前丢尽了面子。这时闪电英雄云长又出现了:

(关公)“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云长在短短的时间内,一连斩杀两员在当世称得上是武艺一等一的河北大将,标志着他的戎马生涯达到了高峰。后来的“过五关斩六将”中的那几个刀下冤鬼,跟颜良、文丑比起来,实在不过只是小菜一碟而已。但是现在“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似乎更为Popular,这种现象,估计还是应该着落在那个“义”字上了。无论是斩颜良、诛文丑,还是过关斩将,都是为“义”字铺垫的。明眼人其实都可以看得出来,关公对刘备之“义”,从他投降曹操的那一天起,就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义气了。不管当事人自觉还是不自觉,关公之义,已经衍变成对刘备的“忠”了。

三国中的“忠”,其实只是悲剧的代词。在乱世,也只能以“义”来补救了。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推演!



06/15/06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秦无衣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