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白门楼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落败的“白门楼”一段,颇值得一提。在快书和京剧中的“白门楼”,主角都是吕布,搞得这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汉子,像个陌路英雄似的。
而我以为,白门楼的真正主角,其实应该是陈宫。
在《三国演义》中,我以为陈宫是除了孔明之外的第二大悲剧人物。在一部处处都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小说中,陈宫难能可贵地“捉放曹”,然后在曹操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可教天下人负我”的准则无端杀了吕伯奢一家之后,他又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曹操。
此后陈宫东走西奔的,最终投到了不入流的地方军阀张邈手下,那时刚好吕布也惊慌失措地投在张邈那里,两人要借兵去攻占兖州,于是他们正副的搭档关系便定下来了。在山东地面上混着的几年,刚开始时陈宫可能还把吕布当作英雄,但是在经历了几次战阵之后,陈宫发现,吕布实际上只是一介刚愎自用、思维及其错乱的武夫。
有时候,一个人的智商太高了,反而会成为一种痛苦,因为他可能根本就很难跟低智商的人交流。陈宫跟吕布就是这样的一对。陈宫的智商可能低于集法、儒、道、阴阳、纵横、兵家于一身的孔明,但是大致可以跟庞统,郭嘉,徐庶,司马懿,周瑜,杨修,田丰这些人持平。
但是,此时陈宫后悔也没用了。曹操串联曾经是他敌手的刘备,将下邳城团团围住。此时吕布已经失去了斗志,以一丈之躯,投入了妻妾的怀抱,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男人没出息的时候,女人便成了最大的精神和肉体的安慰。陈宫叹曰:“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做为一个职业的悲剧角色,陈宫明明知道自己的噩运即将来临,但是他仍然不愿弃吕布而去。在中国历史上,像陈宫这样的角色多了。我弄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当初陈宫可以弃曹操而去,而现在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却舍不得像朽木一般腐朽的吕布呢?!你可以说是为了义气,或者是气节。但是,让我们替陈宫想一想:在那个人心就像网络结构一样的年代,还有陈宫这种正人君子的出路吗?!
于是陈宫在被曹操拿下之后,坦然赴死。这一节可歌可泣:
“徐晃解陈宫至。操曰:‘公台别来无恙!’ 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宫曰:‘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操曰:‘公自谓足智多谋,今竟何如?’宫顾吕布曰:‘恨此人不从吾言!若从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曰:‘今日之事当如何?’宫大声曰:‘今日有死而已!’操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操有留恋之意。宫 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宫并不回顾。操谓从者曰:‘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宫闻言,亦不开口,伸颈就刑。众皆下泪。 操以棺椁盛其尸,葬于许都。”
可谓是字字铿锵有力,尤其是“众皆下泪”一语,可看出这出悲剧是如何的感染人!
相比之下,吕布对生命则充满了留恋。而在三国中,对生命的留恋,只能是懦夫的行为。因此我以为,白门楼的主角绝对不应该是吕布,而是陈宫。
另外几个重量级的人物,在白门楼上都有精彩的表现。先说曹操,他是以爱才的面目出现的。他先是要救陈宫,但是陈宫不买他的帐。接着他还想留下吕布的脑袋,是刘备提醒了他。最后,他将对他破口大骂的张辽也给释放了。于是,他成了“白门楼”最大的赢家。
看了三国,觉得说曹操是奸雄,实在是有点冤枉了。就凭他跟陈宫的那几句对话,我觉得陈宫也应该对他买账了。须知,历史上所有站得住脚的英雄,都是奸雄。在乱世,你不想做奸雄,你可以选择像刘琦、刘璋那样,做食草动物,这也算是一种生态平衡。
在白门楼上最冷静的人物,无疑是刘备。刘备在处理吕布一干人的时候,一副袖手旁观的样子。正像当初他要将徐州随手推让给吕布一样,他知道吕布早晚会有这么一天的。他智商不算太高,但是他会看人。刘备在发泄自己仇恨的时候,不动声色,最后却是干脆利落,不着一尘,杀人不见血。当曹操问他,是否要留下吕布时,刘备说道:“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于是吕布被吊死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不服都不行。
白门楼上,也造就了另一位英雄张辽。在吕布将要受死时,张辽骂道:“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这一骂,张辽把自己也给骂成了英雄。而吕布却成了狗雄。
“白门楼”一段在《三国》中只有寥寥的一千多字,但是登场的人物,以及其表演份量之重,却在全书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诗曰: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像这种似是而非的赞美诗,我想陈宫倘若在地下有知,不免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