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出轨,妻子出书
记得我刚到美国不久,受邀去参加一个“国际文化交流”会,听着高大上,实际上是外国学生聚在一起说英文,组织者是一位热衷于文化交流的老教授,老头单身在家无聊,找些年轻人来东扯西拉,解解闷。
有个英文说得结结巴巴的韩国男生,受到几名外国女生的质问,为什么韩国男人对女人这么凶?是不是韩国男女不平等?还有人举例说,有名韩国男生居然在校园里,当众抽了韩国女友一个耳光,不少人要去叫警察叔叔,女友却苦苦哀求大家不要报警。
这位结巴男生,倒富有幽默感,告诉我们,韩国男人犯下的罪行,到了老年都会被清算。一般老头活不过老太,当老头老得动不了了,这会儿受了一辈子打骂的老婆神气起来,可以用最恶毒的话肆意辱骂老头,还对老头的一切要求不理不睬。
结巴男生的叙述,听得我们心惊肉跳。有人问:韩国真的是这样的吗?结巴男生说,他亲眼目睹过好几对如此度过晚年的。
我当然没去做过调查,也没看到过官方数据,大家尚且把结巴男生的叙述作为道听途说吧。可是,这让我想到,怨妇的形成,跟环境有关。如果女人没有地方说话,没有机会伸张正义,怨恨在心里的积淀终有爆发的一天。普通人没那么高尚,相信的是“一报还一报”。施虐受虐的关系,时机一到,双方很可能转换角色。
这自然跟各人的性格也有关系。假如有人负我,我会三十六计走为上,跟那人断绝往来。要我把那人的恶行一笔笔写进变天帐,实在是太累人了,我没那个耐心。再说,每记一笔,都在破坏自己的好心情。报仇这件事,仔细想来,费神费力,而且往往是得不偿失。
前不久遇到上海老乡,听他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同学聚会,老乡见到了老同学“阿牛”,阿牛,因为大家一致认为他牛皮哄哄,才得此绰号。阿牛长得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女人缘很好。对此,他相当自豪,在当年一群毛头小伙里,常摆出老阿哥的腔调,开口闭口”你懂吧?”
阿牛后来找了个女文青结婚了,女文青也是大学毕业,学文科的,长得有点苦大仇深。大家比较失望,阿牛说:你懂吧?她家有婚房。这在80年代初的上海太重要了,再说,牛太交际广泛,是上海人说的“老百搭”(自来熟),而且特别爱替人介绍对象,家里人来人往的,阿牛有很多机会说:你懂吧?
阿牛夫妇本来在上海过得好好的,儿子一岁多的时候,阿牛决定出国留学。跟不少留学生家庭一样,经过了几年的别离,牛太和儿子终于在美国跟阿牛团聚,“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上海老乡见到阿牛的时候,阿牛已经退休了,牛太除了早年打过几份零工,后来基本在家相夫教子,儿子大学毕业后在硅谷搞科技。
这样的故事,多听一个少听一个,差别不大。不料,老乡话锋一转,牛太最近写了一本书,大家这才看到了幸福生活的背后。
牛太出书这事,是阿牛告知各位的。他事先警告大家,这是一本小说,千万不要太当真了,特别是有关他的轶事。如此一说,让众人好奇心大增,书的销售量上涨。据老乡说,这本书在同学熟人之间传来传去,虽然书中人物都是化名,却插入了多张牛太的家庭照,似乎是要告诉读者,这本书不是虚构,写的就是这家人。如此逻辑混乱,实在令人不解。
从这本书里,老乡了解到,阿牛只身来到美国后,头几年语言不通、经济拮据,吃了不少苦。亏得他相貌堂堂,能说会道,得到了一位白女的特殊关注。白女父母是传教士,曾在台湾传教,白女读完两年国中才回到美国,一口流利的国语,非常了解中国文化。白女跟阿牛没有沟通障碍,阿牛又是那么有女人缘,白女帮助阿牛学习,处理各种实际问题,两人情投意合,不久便同居了。
牛太在上海做了三四年的单亲妈妈,发现阿牛的信越来越少,家人劝她赶紧赴美陪读,免得夜长梦多。在她的一再坚持下,阿牛终于同意办她去美国伴读,牛太凑了50块美金,带着四五岁的儿子,拉着四个沉重的大箱子,九十年代初到了美国。
下了飞机,却不见阿牛的影子,人生地不熟的,累得半死的她,只得在机场乖乖等待,一个多小时后,阿牛终于出现了,因为他的车坏了,好不容易才从同学那里借到了一辆车。精疲力尽的一家人在机场见了面,阿牛也不嘘寒问暖,把娘儿俩卸到个与人合住的小公寓里,自己走了,推说要去还车,第二天一大早有课,公寓离校太远,还了车就在学校附近的同学家挤一下。
牛太从大箱子里,拿出从上海带来的毯子,铺在破旧的床垫上。肚子饿得咕咕叫,室友是一对在餐馆打工的华侨夫妇,为她下了一碗面条。
第二天,阿牛来了,把许多食品塞在冰箱里,没说几句话又匆匆走了。他很少露面,推说车还没修好,让牛太先在这里休息几天。如此这般过了两三个星期,阿牛说是替儿子在大学研究生子女的幼儿园联系到了位子,邻居也替牛太在餐馆找到一份洗盘子的活儿,她开始忙起来。令牛太不解的是,阿牛仍不住在家里,说是因为他们来了,开销大增,他找到了学生宿舍管理员的工作,需要住在宿舍里。不过每天他会负责接送儿子去幼儿园,牛太则跟着邻居的车上下班。
牛太初到美国,哪搞得清那么多状况?只是直觉告诉她,阿牛的心不在她身上了。有一天一大清早,牛太去厨房准备早餐,竟然发现阿牛独自坐在客厅里,他低头对牛太说:我对不起你,犯了许多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美国的法律是,夫妇分居一年以上的,就可以离婚。牛太一下子说不出话来,眼泪劈里啪啦往下掉。她问:你想跟我离婚吗?阿牛说:我没想好。就是想告诉你,我不是个好丈夫。她又问:你们在一起多久了?她是谁?阿牛说:一年多了。她是谁不重要。
说罢,他避开她,起身去卧室帮儿子穿衣服。牛太呆立了半天,猛然明白过来,原来他是要自己提出离婚。不行,她绝不提,看他怎么办。
挑明了之后,阿牛自然不回来住了。牛太每天以泪洗面,却也考虑清楚了,爱情原来是那么不堪一击的奢侈品,当你连生活都没着落的时候,哪有资格去谈爱情?自己千辛万苦来到美国,为的是跟丈夫团聚,甚至把国内的工作都辞了。既然已无退路,她只能咬牙熬着,等待阿牛做出决定。
这时候,周围的中国学生都劝牛太,让她一定屏住,不要跟阿牛大吵大闹,阿牛正举棋不定,吵起来就把阿牛推给小三了。牛太在书里写道,她当时不吵不闹,是因为连吵闹的底气都没有。不料,这却帮助了她。
她在这里含垢忍辱,那边的白女却忍不住了,逼着阿牛赶紧做出选择。白女其实挺大度的,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只要阿牛离婚,她愿意帮助支付儿子的抚养费和前妻的赡养费。她给阿牛下了最后通牒,却不知如此一逼,把阿牛逼还给牛太了。
牛太到美国后的第五个月,阿牛终于提着行李回家来了。儿子自然是拯救这段婚姻的重要因素,他缠着阿牛,爸爸爸爸叫得很欢,还非常无辜地问阿牛:你不会再离开我了吧?
日子就这样过下来了,一过二十多年。牛太常在外人面前,夸奖阿牛的能干,有阿牛在身边,她又成了人们仰慕的对象和华人圈里的老百搭,家里经常宾客满座,各路人马在她家汇合。大家都视阿牛为模范丈夫,聪明能干帅气,牛太真是太有福气了,安心在家看书做饭。有人私下打趣牛太,你是从哪里找到这样的大饭票的?
谁都没料到,牛太这二十多年从未忘记过阿牛带给她的耻辱、痛苦和悲伤,她把自己的感受和事情的经过一笔一笔记下来,经过了二十多年的修改提炼,写成了一本书。
我不禁好奇,出书的事,牛太征求过阿牛的意见吗?据说阿牛的回答是,伊要写,让伊去写好了。
典型上海男人的回答,有理解,也有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