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蜕变
猫的蜕变
那年在芝加哥,四月中旬还下了一场薄雪,气温依旧很低。黄昏时分,暮色渐浓,穿着厚重的长款羽绒服赶去西北郊的雅轩中餐厅,与一位短期来美出差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见面。他乡遇故知,且是久别重逢的年少故旧,自是不亦乐乎!
席间,相谈甚欢。老同学突然说,“XX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性格变得成熟老练许多。”言外之意是与昔日之印像大相径庭。
一语惊醒梦中人。
想当初的自己,胆小、怯懦、弱不经风,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既出不了厅堂,更走不进厨房。走路都怕踩死一只蚂蚁(同学评价),整日里懒洋洋笑眯眯的,如同猫咪一般(科长笑言)。怎么又躺下了?跟我们家以前养的猫一样(先生调侃)。说话慢、做事更慢,风花雪月,诗情画意,远离尘世,不知人间有烟火。白天在图书馆的书架和电脑之间来来去去,晚间漫步于校园小道,夜夜走过或有月或有星的荷塘。如果不曾出国,不曾流浪于异乡,此生会穿梭在静谧的校园,安守于一份稳定悠闲的工作,坐在那把陈旧的红木椅上,日日与书相伴,从青春走进中年,直至退休,颐养天年。
山不转水转,云飘人也飘。怎能想到,我这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懒散懈怠,猫一般的女人却飘洋过海,流浪异乡。来不及疗愈刻骨的乡愁和孤独,顾不得小资情绪的抒发宣泄,即刻被狠狠地抛入适者生存的竞技场。张不开口的破英文,似懂非懂云里雾里,为了生计改专业,为了工作学开车。跌跌撞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学会了开车,却在很长的时间里不敢加油,总是先生在周末把油箱加满。每日朝九晚五沿着一条街道上班下班,即使前面是一辆慢吞吞晃悠悠的垃圾车,也从未想过变道。心惊胆战地把车停在公司停车场,黄昏时分再小心翼翼地开车回到家。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学会了自己加油,勇敢换道。假以时日,胆子越来越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到后来自己可以独立操作完成的事情越来越多。封闭的日子豁然开阔,久违的阳光从天而降,呼啦一下子,前方便如起伏的麦田一般铺展延申,辽阔而诱人。
世纪初年回国探亲,曾与同学们相聚。那时汽车尚未普及,只有少数富裕的家庭拥有汽车。他们非常好奇,骑自行车都东倒西歪勉为其难的我,如何驾驭汽车。我想,同学们的记忆里,依旧是当年那个青涩、腼腆,被狗吓哭,见人脸红,一有事就喊来爸爸的猫一样的女孩。即使后来结婚后,也是在丈夫的臂膀保护下,两耳不闻窗外事,悠闲散淡,心心念念小日子小趣味的小资女人。那一年,我紧紧拽着青春的最后尾巴,在即将跌入中年漩涡的过渡阶段摇摆。现在想来,那时在同学们眼里,已然脱胎换骨的自己,仅仅只是蜕变过程的开始。那时依旧是一只猫,强烈的依赖性和惰性依旧占据主流。汽车换机油的警号出现了,二楼厕所的一只灯泡不亮了,厨房水池的下水有点堵塞,诸如此类的事情,一碰见问题第一时间向先生报告。先生曾无比自豪地说“难人的事情男人做”。
何曾想到,走过二十年的沧海桑田,才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二十载春夏秋冬,一个个历练和蜕变的日子,从一只猫一样的女人成为一个勇敢、坚强、独立的女人。
那年的飓风过后,满目苍夷。先生已在外地工作,一大早,我冒雨开车前往自家的另一处房子查看。胆战心惊地淌过小河一样的街道,小心翼翼地绕过被风吹折的断树残枝。沿途人家扔出来的肮脏地毯、被水浸泡毁坏的家具,触目惊心。走进自家后院,一株高耸入云的松树被拦腰砍断,斜靠在另一株大树上。被吹断的松树距离房子很近,如果它不是向后而倒,而是改变方向,那么将毫无悬念地压坏房顶。一霎那的惊异过后,满满涌上来的是深深的感恩。没有慌乱,平静地与在外州的先生通过电话,商量对策。那或许是我第一次独立地面对和处理危机事件。从前都是依赖先生的。原来难人的事情女人也可以做。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万物皆相同,举一可反三。人的惰性会导致人的依赖性,而人的依赖性会限制人的潜在能力。当人失去了依赖,潜在的能力就会爆发出来,万事开头难,发现且认定自己其实是可以的,这个观念一旦形成,潜意识里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凡事不再一味地依赖躲避,而是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换过餐厅的吊灯,粉刷过墙壁、门窗,包揽了家里所有的油漆活计,且自豪地宣称为“二级油漆匠”。从前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一有事情便由先生出面解决。如今,事情来了,账单有问题了,保险出现分歧了,买卖房子了,租户有诉求了,凡此种种,第一时间抓起电话就打,诉说、自辩、商量、讨价划价,不在话下。
异国岁月的磨练和洗礼,渐渐地褪去原来的感性、胆怯、依赖、慵懒、懈怠,变成此时的理性、理智,就事论事、雷厉风行、积极而勇敢。犹如破茧而出的蝴蝶,挣脱束缚,重见光明,完成了猫的蜕变过程。
环境锤炼人,也造就人。二十余年的时光里,曾经定居过两个国家,南下北上,从西向东,体验过北方的酷寒和风暴,也经历过南端的盛夏和飓风。虽然未曾在中餐馆里跑过堂、洗过碗,却追随先生奔波迁移,屡次买房卖房,辞掉旧工作再寻找新工作,适应调整颠簸流离。其间几经波折、几番磨难。怎么可能慢条斯理慵懒闲散如猫一般晒太阳,玩潇洒?
那年父亲来美探亲时,不止一次地夸我能干。说怎么也想不到我可以做出各式南北菜肴,远途开车带他旅行。而母亲则一次次地不无怜惜地感慨:“看来你出国的日子很艰辛。你看看你妹妹们,依旧不会做饭。依旧懒惰。”一位闺蜜来美旅行,曾在家里暂居几日。闺蜜在北京的家里有保姆,负责日常做饭清扫。或许是看到我挥刀抡铲,煎炸烹煮,凡事亲历亲为。对我说:“我们知识女性,怎么能被一日三餐的油烟熏陶?”于是,我明白,没有经历过洋插队的女人依旧是猫一样的小资女人。当闺蜜看到我、先生和儿子一起张罗饭菜,一起剁馅、和面、擀皮、包饺子时,便又羡慕不已。对我说,如果他的先生儿子愿意和他一起走进厨房,他也喜欢自己做饭。感觉很温馨。如此说来,我这洋插队的经历岂不是一举两得,既练就了厨艺和能力,又拥有了温暖的家居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此文于2021年获得你在她乡还好吗征文比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