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如烹小鮮”應該有3.0版本
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文明舉世矚目,統治文化也有深厚的底蘊,比如“治大國如烹小鮮”這樣的經驗總結,感覺歷代統治者都引以為自豪和驕傲,並津津樂道的。
在我理解,“治大國如烹小鮮”,是古代的封建帝王們,把治理國家比喻成烹飪小魚一樣,只要大火煎魚,不輕易翻動,同時,掌握好時間,小魚就一定可以煎到很好吃。想來成功率是極高的。不然,也不會留下這樣的千古智慧。
如果說,早期的“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統治法則,對統治者治理國家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效;那麼,今天的世界,隨著人類的進步,特別是當今國民對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以及精神的多樣化追求,原有的“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模式,恐怕很難支撐下去,或應該主動升級到2.0版,甚至3.0版是最好的。
理由很簡單:
一是早期的統治法則凸顯控制,現在則是控制和管理相結合。畢竟,年代不同了。如今,不僅要有效控制,更好有科學的管理手段。
二是早期的信息傳播是單一的,如今是互聯網時代,傳播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早已是雙向傳播的時代。
三是今天的全球國民,早已超越自己的前輩,對物質和精神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迫切而普遍。亞洲、拉丁美洲是這樣,歐美更是如此。
打了一年多的俄烏戰爭,其實很大程度上,都是“人往高處走”的衝突。
再看看各國廣義貨幣(M2)的瘋狂增長,以及包括美國在內的通貨膨脹,錢不值錢,便知當家不容易,到了消除固步自封,管治方式必須與時俱進的時候了。
我的理解,新時期的“治大國如烹小鮮”3.0版,至少有這樣一些內容:
一是政權的鞏固必須和改善民生福祉相結合,需要雙管齊下,綜合提供解決方案才行。政權維護固然重要,但民生福祉改善也很重要;國民自由幸福,生活有了保障,自然擁戴自己的政權和領袖,這是相輔相成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二是平衡利益衝突和矛盾,以發展和繁榮為目的,通過兩隻手的力量,對社會財富進行新的分配,確保普通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以及生活水準;以法治的手段,確保私人財產得到有效保護;對管治者的違反亂紀,一經核實,堅決高壓打擊,絕不手軟,並公佈天下。天一定塌不下來。
三是改革管治手段,實現精英治國,法治為大,政黨有效監督法治,讓讀書有用論重新回歸社會大眾;精兵簡政,大幅提高管治者物質回報,消除腐敗,大幅提高經濟的犯罪成本,以及量刑標準;發揮社會輿論和監督作用,尤其接受媒體和互聯網的監督,令主流文化回歸傳統,社會風清氣正。
如此,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自然超越資本主義制度,“此時無聲勝有聲”,自然而然體現出來。相信聰明的中國人都會擁護自己的國家和政黨。
聽說印度人口超越中國,其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國家競爭力不在於人多,在乎制度的穩定性和吸引力。我去過兩次印度,我深刻感受到這個國家以宗教的約束,對國民的束縛是很厲害的。比如他們的印度教的教育,強調因果輪回,多做好事,不做壞事,因而社會少了很多戾氣和消極因素。無疑,這是宗教的貢獻。
但我們的維穩方式,卻要花很多錢,甚至天文數字,似乎有點不合算。勞民傷財不算,還為統治埋下了很多仇恨的種子,這是得不償失的。
14億人的家不好當是基本事實,能解決吃飯問題,已是很了不起的奇跡。這只能說明邁出了人權的第一步。
未來要“走出去”,打造世界新秩序,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者,踐行者,成就政黨的偉大事業,對世界有貢獻,對人類有貢獻,就必須勇敢邁出第二步,成就自己,成全國民,真正令世界刮目相看。
我是非常讚成今天的領導人對兩個三十年的評價的。
從1949年到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100%的1.0版的“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時代,毛澤東憑藉完全閉關鎖國的烏托邦教育,自己玩,成功地對中國實現了有效控制。前一個三十年,毛澤東做到了。但代價也是巨大的。
從1982年到2012年,也是三十年的光景,歷經三界領導人以及眾多黨內精英的探索和實踐,中國經濟由小到大,由貧而富,國家崛起了,國民揚眉吐氣了,讓世界不能小覷,無疑證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是成功的。
一句話,有錢才有底氣,有底氣,才可以辦大事。
坦白說,後三十年,是一半控制,一半管理,比毛澤東時代又多走了一步,沒想到就是這一步,令到社會的生產力,就充分釋放出來。如果這算2.0版的“治大國如烹小鮮”。
歷史走到今天,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2012年,至今也超過了10年,我們是否有理論勇氣再往前走一步,就是非常了不起的3.0“治大國如烹小鮮”。我們的歷久彌新的世界第一大黨,一定有這個偉大的魄力。
什麼都沒有變,什麼都不會變。魚還是原來的魚,鍋子還是這些鍋子。只是換掉煎魚的油,把原來的影響身體健康的油換掉,換成橄欖油和山茶油的混合油,或是我們自己盛產的新一代的健康茶油。
相信魚還是一樣好吃。香港問題,台灣問題,新疆問題,都不是事,都可以迎刃而解。
相信世界會以新的眼光看待中國的變化,報以熱烈的掌聲,並擁抱我們這個曾經為人類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文明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