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英雄的时代是时代的悲哀么?
近日,因两个香港导演和到美国生子的北京导演联合导演的电影《长津湖》,又掀起了70年前的抗美援朝热潮,儿时的老英雄和烈士,在海内外,又成了一次茶后饭余的“主角”。
文兄介绍了杨根思烈士,我才知,原来,毛主席1950年九月接见了这个解放战争的英雄,十月,他就跨过鸭绿江当了志愿军,十一月,就壮烈牺牲,成了电影《英雄儿女》的英雄模型之一。
我想起一个洋人的传说:
乡村的老太太,听说前线打仗受伤的儿子在医院养伤,前往慰问的将军,亲自将他腿上伤口的血浓挤(吸?)干净。。。不管是用手还是用嘴---一个德高望重的将军如此爱护一个伤兵,怎不叫人感动?---可是,老太太闻之,伤心地大哭大喊:啊呀!我的儿子快死了!我的儿子快死了!。。。。乡邻问她:这。。。?----“呀,你们不知道,上一回,他老爸参军养伤,将军去探望他奖励他---不久他就回到战场,很快就死啦。。。”
刘伯承元帅的儿子说:老爸从来不谈过去的革命战斗生涯,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实在被孩子逼问,他说:每次战斗结束,我都会想到双方的军人的寡妇、孤儿和年轻的生命。。。
”武人不苟战,是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为文中之武“---这是三百年前张潮老师的格言。可是眼下,回看大陆---几乎全国上下都是”战狼“、个个摩拳擦掌,人人争当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那个虚构的“王成”----在100周年党庆的节目中何等夺目!何等光芒四射?。。。21实际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的英雄么?
“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人对牺牲的战士寄予多少悲伤、同情和敬意?提醒将领们要珍惜战士的生命,你领章上的每一道槓、每一颗星,包含了多少战士的鲜血和生命?
“冰雕连”----这又是怎样的奖状和名誉?
顾名思义:冰雕,是艺术品,是平时供人欣赏和赞扬的艺术---可是,战士被冰雪冻死成冰的形状----你会联想到艺术吗?去问问中西冰雕艺术家---有谁会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一大批军人冻死成冰的悲惨情形----当作“冰雕”作品?
听说冻死的不止一个连,毛主席的信中透露,光20军,就冻死了三万多,他大感“教训惨痛”,大呼“大伤元气”。。。耄是搞宣传出生的,他会将三万多冻死的战士形容为“冰雕山”么?---文城新闻说,国内有人质疑“冰雕连”的说法不太合适,有对烈士不敬之意---但是,却被大多数人当作“污蔑、侮辱”志愿军英雄来围攻、来轰炸。。。
人人崇拜战士、敬仰英雄,尤其是男孩子,中西差不多。
女人也一样,送孩子、丈夫充军上前线,可能受了古诗“更无一人是男儿”的刺激---好像真男人---“好汉才当兵”、才体面、才光荣--殊不知,大红花、大奖状、金奖章、英雄演讲。。。---往往是将丈夫、男朋友、孩子送上黄泉路的装饰品---文革中批判《十送红军》就说,调子和唱法都”太消极““太悲哀”。。。---需要英雄的时代,不就是悲哀的时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