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难出贵子?---贵子的成长本与门第无关。
寒门难出贵子?---贵子的成长本与门第无关。
[一] 引言:“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
有一个成语叫“寒门贵子”,耳熟能详。其出自于谚语“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这里的“寒门”,按照笔者的理解,是相对于豪门的另一个极端,意指家境比较贫寒、至少是不富裕而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的家庭门第。
而“贵子”则是指通过读书或者其它途径,依靠自身的努力取得了相当的专业成就和较高社会地位的寒门子弟。
古往今来,”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和“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二十个字激励了无数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奋发图强、勇于上进,不仅突破了自己的原生环境,同时也对社会的进步和他人的福祉作出了显著的贡献。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寒门贵子从中的鼎力推动。
有鉴于此,“寒门出贵子”已然成为平民百姓改变阶层、优化自我的信条和期待。然而,时代在变迁,社会环境和运行秩序也不断地更新。在愈发仰赖于资源配置而求得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在生存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信息时代里,寒门是否依然能够一如既往地产生贵子,俨然已经从过往的不是问题而逐渐地成为了一个问题。
[二] 《寒门再难出贵子》网文的出世
几年前,一篇题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网文应运而生,一时引发千万读者的共鸣和推崇。这篇文章显然触及到了无数寒门以及平凡家庭的心理敏感点或者是痛点,也从侧面印证了大量手握优质资源的家庭在推动子女脱颖而出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天然优势。
笔者认为此文可引发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
一. 性格决定命运,原生环境铸造了性格。
二. 不同的家庭教育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维模式会给个人的发展进程带来不同的结局。
三. 子女个人发展的起跑线在于家庭环境,见识,家庭规划。
四. 家庭的背景和资源加持了子女的的竞争优势。
《寒门再难出贵子》一文特选了几位典型的、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银行实习生,对他们在银行实习期间的不同表现和最终结局作出了细致的描述,尤其对几位实习生的个人性格、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如何影响了他们各自的职业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并由此推导出令人倍感无奈的结论:
寒门子弟由于原生家庭环境所限,与其他家庭背景条件较优的子弟相比,在个人见地、思维模式和职业规划等方面遭遇到后发的劣势。尤其在心理性格方面,寒门子弟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度和人际关系的掌控力方面要逊色于家庭背景优良的子弟。
在当今资源驱动的时代,家庭对于资源的掌握度与子女在同等条件下的机会获取度有正向关联。这点虽有失公允,但不难理解,属社会和人之常情。
[三] 人生而平等
人生而平等。这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基本信念。而这个基本信念在当下的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也有目共睹。
2011年8月一名教师在网上发帖称,“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理由是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出自于富裕家庭。此帖在网上引发热议。
由托马斯·杰弗逊起草并发布于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有一段话流传至今、名满天下:
“我们认为如下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人们若干不可剥夺让渡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的权利、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那么,寒门再难出贵子是否有违“人人生而平等”这条真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对当今寒门难出贵子这种社会现实的生成原因作一剖析。
所谓贵子,笔者认为不妨把它简单地定义为成功者。而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应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个人性格---努力程度---可用资源---竞争机会---学识能力。
这几项因素中的任何一项如果发生了缺失,就会使最终成功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在上述走向成功成为贵子的通道中,寒门子弟会遭遇到什么样的阻击呢?
首先,阶层高低的差异、地域发达与否的差异限制了寒门子弟视野和思路的广阔性,也限制了个人性格对于环境的适应度。而视野和个性的具体体现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偏好。
然后,家庭社会资源的匮乏必然导致对子女个人发展规划的缺失和随意,从而造成寒门子弟在成长路径方面的先天不足。当城市中产或以上阶层的家庭早在孩子出生之初就开始为孩子的成长制定规划,为未来铺垫,来自农村或者欠发达地区的家庭还在为孩子的温饱而忧心焦虑。
同时,家庭所持资源的不足也会限制子女获得优良教育的机会,而教育自古到今一直是提升阶层的关键途径。各大高等院校来自农村的新生比例逐年下降便是一个例证。
毫无疑问,出生寒门的子弟中不乏天资聪颖并努力上进的佼佼者,他们也会设法获得足够的教育机会;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这些优秀的子弟可以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因为努力奋斗的内因固然重要,而天时地利人和的外因也同样不可或缺。
有天份、肯努力的寒门子弟,如果没有外部环境的加持,也难以成功。如同一篇优质的文字作品,如果没有平台的流量扶持和引介,就不可能为大量的读者所目击和阅读。那么,这个作品就是一位深锁闺中的美女,不为人知。
一切都很无奈。但这是现实。现实虽然无情,但不足以颠覆“人人生而平等”这条真理。为什么?这是因为“寒门再难出贵子“并非由人生而不平等造成,而是由包括教育体系在内的社会运行机制中所存在的不平等规则导致。
[四]公平的规则是正解,对弱势的扶持造福社会。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对社会竞争的参与,而社会的竞争如同运动场上的竞技,有起跑线,有赛道,更有终点。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指的就是社会竞争中的先发优势的极端重要性。
显而易见,出生寒门的竞争参与者不可能具备先发优势。 最坏的情形下,甚至连赛道都不得而入。
此时,作为竞赛的规则制定者,还有其他竞赛的参与者,理应有所作为,旨在让最大限度多的、具备竞争意愿的社会存在者能够加入到竞赛之中,至少在竞赛跑道中给他们留下一足之地。即便有很多参赛者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也有必要给他们鼓励,为他们加持而提供后来居上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证明自己具备胜出的实力和意志。
唯有如此,“人人生而平等”这条真理方可得到体现,社会也才能因为赐予弱势群体更多的生存和发展机会而更加和谐和优化。
同样,出身寒门的弟子在具备自身实力的前提下,更加公平的社会竞争机制和畅通无阻的上升通道会给寒门弟子带来对未来的希望,还有勇于奋斗的自我驱动力。他们也必定会通过自己的成功来回馈给予他们机会的社会和他人。这是个人与社会的双赢互利。
一个社会必定存在阶层的划分,这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而社会阶层的相对固化,既有门第资源世袭的原因,也是世代努力传承的结果。可见,改变阶层并维持阶层,不仅需要资源的足够丰富,更需要不懈的努力。
因此寒门子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并非来自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或者是社会规则的有欠公允,而是来自于优质资源拥有者们丝毫不见懈怠的努力。
可见,寒门子弟突破阶层的道路其实是一条布满荆棘、不进则退的攀岩之路。自助者天助,唯有依靠自己,相信自己,不断攀爬,方可登顶。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笔者孩子的实例
我移居海外多年,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便随我们夫妻生活在国外。作为一个外来的移民家庭,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异国他乡谋得生存和发展并非易事。如何使孩子健康地成长,更是我们移民家庭的一大挑战。
我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母亲出生于海外,是归国华侨,高级教师;父亲是政府机关的高级工程师。我的岳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我本人在国内研究生毕业,出国前在外企工作。移民后,又在国外大学就读并获得硕士学位。
因此,我们自然会对唯一的孩子在国外的成长寄予厚望,并根据我们家庭的实际能力和孩子的自身条件作出了一定的规划。
我们意识到:欲在国外标准化的基本教育体系中获得竞争优势,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多种技能必不可少。所谓功夫在课外。
在孩子五岁的时候,我们开始安排他系统性地学习钢琴、跆拳道和游泳。意在从小抓起,文武两道均有涉猎;因为孩子在年幼之时的可塑性更强一些。
为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我数年如一日,在工作之余,还有节假日,带着孩子往返于钢琴学校、跆拳道馆和游泳池,风雨无阻。个中甘苦,也只有我们父子俩自知。
孩子也一直在坚持。到中学毕业时,他已经获得国家音乐学会钢琴十级证书,跆拳道黑带二段。最重要的不是这些技能证书的获取,而是多年以来伴随孩子长大成人的,不仅仅是学校课堂上的教学和考试,更有课余的辛劳付出和自律,以及音乐艺术潜移默化的陶冶,还有体育训练所带来的强健体魄。所有这些,学校和老师不会为你带来,而这些经历背景对未来的社会竞争有益无害。
孩子已从国际一流大学毕业,目前在美国攻读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士学位,并在Google 学者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的家庭虽不属寒门,但也不是富贵家庭,尤其移民国外后,生存压力巨大,发展空间有限,如果自我定义为海外弱势门庭,当不为过。但我们一直心怀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海外有个比较理想的发展,并且和孩子共同为此目标做了多年的努力,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因为我们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有奋斗的自由,努力过了,便无遗憾。
[六]不必纠结于“寒门能否出贵子”---人生贵在努力。
几年前,《河北寒门女孩707分考入北大!一篇“感谢贫穷”看哭无数人》一文在社交网络上热传,出生贫困家庭的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她写了一篇文章“感谢贫穷” 。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笔者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是:寒门女孩王心仪饱经因家庭贫苦而带来的磨难,也没有讳言贫困导致的内心的煎熬和创伤,但她依旧坦然地感谢贫穷,是何缘故?这并非一种自我的精神胜利法,而是在她直面困境而不回避,奋发向上而不沉沦,乐观进取而不退缩后的涅槃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了精神和意志上的升华。
贫穷并不会成为一个人通向成功道路上的拦路虎,只有你自己才能阻挡自己。
这样的例子很多。据人民日报2023年8月份的相关报道,出生于四川泸州农村的张裕鑫,家庭贫困,父亲还患有肢体残疾,为供孩子读书,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异常艰难。张裕鑫没有辜负父母殷切期望,以654分的成绩考上了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即将开启崭新的人生之旅。
还有云南芒蚌村高考生姚胜旺从地里挖完生姜回来,接到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艰辛中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而是获得了宝贵的回报。
可见,公平的教育体系和选拔机会可以阻断贫苦命运的逐代延续,而不懈的努力则是获得教育机会和在竞争中胜出的内在成因。
纵使寒门难出贵子,人生依然值得一搏。谨此与奋斗中的寒门弟子共勉。
[七] 后记:寒门博士枪杀导师事件带来的警示
2023年8月28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发生了一起枪击凶杀案,在枪支暴力频发的美国依然引起了轰动,因为一位在读博士生枪杀了自己的导师。博士生齐某某和导师严某某都是华人。
凶手齐某某是一位典型的寒门贵子,出生于河南农村,家境贫寒。当年兄弟二人在学校,每个月仅400元生活费,还需要节省,以便用剩下的钱来买书。 依靠知识的力量,一步步地从农村登顶大洋彼岸的学术殿堂,成为材料科学的博士研究生,未来本应可期。
但是,造化弄人。多年异国他乡拼搏的重压,加之个人性格的孤僻,在郁积的心理压力得不到疏解的情况下,最终导致内心扭曲、情绪崩溃,而酿下杀人惨剧。
从有关报道中可知,当年高考复读一年的齐某某,和弟弟考出了同样的高分,分别为两所名校录取,在当地传为佳话。
这起案件里,知识和教育使寒门贵子摆脱了原生的贫困环境,但并没有实现心理阶层的提升。
成长环境的艰辛和父母家人的期望,往往会在寒门子弟的内心深处投下了沉重的负荷。如果不具备一种开朗乐观的性格,以及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内心深处的负荷既可以化作奋然前行的动力,也可能在持续重压之下导致身心的崩溃。
知识教育可以改变命运,但未必能够重塑性格、优化心理。才华能力可以帮助寒门贵子实现社会阶层的跨越和提升,但未必能够实现心理阶层和价值层面的提升。而这种心理和价值层面的滞后会伴随一生,影响一生。
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吗?
其实,一路走来,学校和老师能够教给你的虽然不少,但只会专注于知识和技能的范畴。你想做什么、怎么做,没有老师可教,而只有你心中的另一个你在指引着你。
那么,心中的另一个你是什么呢?
童年对于人的一生会有多大的影响?有人把成功或不幸归罪于原生家庭,或者是童年太长了,养成了巨婴。
没有这么绝对。但是,童年的经历构筑了你的潜意识。
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格局。
如果教育连阶层都不能改变,那既是教育的失败,更是受教育者的失败。
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本不想写以上的这段后记,以免画蛇添足。考虑再三,觉得此事件虽属个案,但对世人仍然具有警示作用,因而在此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