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华

博客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仰慕佳人到极致,便自己学做佳人。如果学不到全部,不能成为完全的佳人,至少可以做个小号的佳人,小佳人。

 

小中华的由来,便是这样一个学做佳人的故事。

 

最近看到一则闲闻,说当提出复兴中华文明时,韩国有人笑了,汉地已经非中华几百年了,怎么又要中华了?原来在一些韩国人眼里,中国和中华,不完全是一个概念。

 

中华文明曾经被认为是最上乘的文明形态,如同可望不可及的绝世佳人,即便倾其城国所有,也追寻不到,只能遥望仰慕的。中国以外的人们甚至嫉妒,这样瑰丽的文明,竟然只出现在汉人聚居的地方。这样伟大的文明,应该属于所有懂得文明真谛的人而不能只属于汉人。长期的仰慕转为持久的学习模仿,朝鲜,日本,越南的国民在几千年中都不断中华化,并且这些国家历史上都公开自诩自己也是“中华”之国。

 

这些非中国的“中华”国,在有些时期甚至认为自己的中华修养已经超越中国,对于中国历史上不符合中华文明传统的现象,或指点评说,或嗤之以鼻。在满清时期,传统中华被夷狄侵犯,于是他们把中国称为“汉地”,认为已经不配冠以伟大的“中华”之名。追求梦中佳人有时甚至走火入魔,日本以继承中华文明为己任的思潮就恶性膨胀,征服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起初就是以这种“中华”思想作为号召民众的理论基础。

 

这些“中华”国中,以朝鲜的中华渊源最为悠久,远远早于强邻日本。日本从秦朝徐福出海开始立国,朝鲜历史则可上溯到商朝。商朝有个王族贵戚叫箕子,被封在辽西地区。因为其封地在全国第一个能见到“朝日鲜明”的景色,所以被称为“朝鲜”。这里“朝”的读音同“招”,朝阳的意思。后来因为与各家有封地的权贵争执殴斗,渐渐退让移到了相对安全的半岛上。半岛三面临水,气候潮湿,于是“朝”字被改念成潮湿的潮了。

 

朝鲜人一直认中国的箕子为祖先,朝鲜建国历史就是从箕子受封开始。朝鲜王朝官制史书骄傲地宣称 “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国也。”高丽仁宗曾下诏,要求国民“景行华夏之法,切禁丹狄之俗”。朝鲜王朝《成宗实录》称:“吾东方自箕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史称小中华”。称小中华,是因为仰慕大中华,并且认为像日本越南那样直接自称中华是僭越。

 

满清立国后,朝鲜认为汉地的中华文明死了,自己作为中华文明最优等的学生,理应负起继承中华文明的责任。但朝鲜又明白自己实力有限,难以抗争,于是采取实用的“事大主义”原则,服从强者,接受清朝的封号,但在各种非正式场合,则自称礼仪之邦,君子之国,把清帝称为“虏王”,甚至依然使用崇祯年号。在朝鲜国王死后,清朝也会如明朝一样赐予谥号,但朝鲜认为被“夷狄之国”赐予谥号是一种耻辱,因此将其自所有官方史料中抹杀。

 

甲午战争后清朝国力大幅下降,朝鲜就乘机宣布独立并断绝与清朝的宗藩关系。但理想终究斗不过现实,独立后很快被日本吞并,不得不继续“事大”。然而朝鲜人心里,总还是觉得自己比日本更“中华”。拳头算你大,文明是我高。很多朝鲜和日本的女子愿意嫁给中国人也跟这种崇拜中华的情节有关。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南北朝鲜各自独立,朝鲜人才开始放弃“小中华”的理想,而开始注重本土化和现代化。当然众所周知,南北走了两条不同的非中华化道路。

 

佳人追不上,小佳人也不想当了,小中华理想在朝鲜成为历史,到底是知难而退,还是幡然醒悟呢?抑或兼而有之?

 

宁不见倾城复倾国,佳人再难得。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江海横流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