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从橄榄山到伯利恒 ----记2023年9月的以色列之旅
从橄榄山到伯利恒
----记2023年9月的以色列之旅
这天的早餐是在酒店的餐厅里吃的,在餐厅里见到很多其他游客和我们一个团的人。每天早晨,人们一身的清爽、一身的与往日不同的衣装、一声的问候,都让人心情立刻好起来。一个名叫大卫的澳大利亚团友,过来和我们拼桌,交谈中知道他一年中大约有一大半的时间在路上,这次他也是先到约旦,然后进入以色列加入我们的团。而这一天,我们的第一站就是著名的橄榄山。
橄榄山在耶路撒冷老城的东边,站在橄榄山上,整个耶路撒冷尽收眼底。
近处首先看到的是栏杆外犹太人的墓地。石制的棺木放在地面上,密密麻麻,据说有大约十五万个。有的棺木上放着很多小石头。导游说,犹太人祭奠时不是放花,而是放石头,棺木上放的石头多,说明来祭奠的人的多。而远处的圆顶大教堂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醒目,而其它的景点则要非常费劲地去看。导游见状拍了视频发给大家,他一边拍一边做讲解,以让我们全面地了解耶路撒冷。可是,即便这样,耶路撒冷这个有着大约六千年历史的老城,是完全不可能让我们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可以深刻了解的。这就是耶路撒冷的魅力,这也就是团里这么多人万里迢迢来到耶路撒冷的原因。不管我们了解还是不了解,耶路撒冷在这里;不管我们在不在意,我们只是耶路撒冷眼里的过客而已。
橄榄山上有满山的油橄榄树,据《圣经》记载,耶稣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周来到耶路撒冷,每天翻越橄榄山进入圣殿传道。我们再次上车,翻越橄榄山,来到山脚下的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万国教堂也被称为痛苦教堂(Basilica of the Agony),它是世界上四大著名教堂之一。门前的四根大立柱上是四大使徒马太、马克、路加和约翰。
万国教堂的里面祭奠的是一块岩石,这块岩石的名字叫伤痛的石头(Rock of Agony),当我们进入教堂时,正有人围坐在那块岩石的旁边,听一位红衣神职人员讲道。把那块岩石围起来的是铁质荆棘,纪念耶稣被戴上荆棘花环走上坎坷的苦路。耶稣在被捕前曾在晚间坐在这块石头上祷告、极其痛苦地祷告,祈求天父不要让他受那将要到来的苦。祭坛上的马赛克壁画正是表现耶稣坐在石头上背靠橄榄树痛苦地祷告着的情景。万国教堂的设计者是意大利著名设计师安东尼奥.巴鲁齐(Antonio Barluzzi),教堂被建造于1919-1924年。设计者独具匠心,教堂内部昏暗的灯光表达耶稣祷告时痛苦的心情,天花板上的马赛克是为建造万国教堂捐赠的12个国家的标志。
从万国教堂出来,我们来到克西马尼园(Gethsemane),传说耶稣就是在这里被捕。果园里至今仍有两千年的古橄榄树,我和H和在橄榄树旁合影留念。
太阳升得很高了,天又热起来了。我们坐上一直等在路边的中巴,向着下一个目的地驶去。我们的司机和导游一样也是一个在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他六十岁左右,高高胖胖的,非常谦和低调。 当导游说我们下午会在司机家吃饭时,大家都欢呼起来,因为我们很想吃当地人自己在家吃的饭,也顺便了解一下他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
中巴带着我们出了以色列边境,进入了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区,这时T-mobil发过来的短信是“Welcome abroad!(欢迎来到国外)”,而以前的短信会是具体的国家,比如“Welcome to Israel!(欢迎来到以色列)”
中巴在距隔离墙几米远的地方停下,隔离墙是用来隔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然后我们围在一个看似餐馆的外面的桌子上,听导游讲故事。我们眼前的隔离墙高达八米,据说全长大约七百公里。我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导游讲解,忽然听到“啪”、“啪”的声音,“是枪声吗?”我们中马上有人问,导游反问“要不然呢?”枪声离我们有一段距离,因为声音不算很大;但是有不会太远,不然不会这么清晰。我们面面相觑,然后又接着听讲。
我后面的另一个桌子旁的椅子上,一直坐着一个瘦高个子的男人,我曾回头看过他一眼,他始终一言不发,就默默地坐在那里。等我们准备离开是,他走上前来,问我们要不要买他手里的自制项链。导游说你们如果想买呢就买,这里的人很穷,如果你们不想买就不要买。我们没有买,只是向沿着隔离墙走了走。隔离墙上有很多的涂鸦。
天气非常热,我们走了一小段已经热得难受,当坐进有空调的车后,才感觉舒服了些。
车子再次开动后把我们带到了伯利恒。伯利恒,一个响亮的名字,它是圣地,因为它是《圣经》里记载的耶稣出生的地方,耶稣就是出生在伯利恒的马槽里,他出生时,天上的星星引导着几个来自东方的人找到了他。伯利恒出现过最早的基督教团体,但是现在居住在伯利恒的大多数是穆斯林。
也许知道我们需要休息调整一下,导游先带我们进入一个礼品店,那里售卖与圣经故事相关的艺术品。来自新西兰的医生夫妇买了一个很大的木雕,描述耶稣诞生时的场景。
然后我们步行前往圣殿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在路上我们看到路边咖啡店的名字很像星巴克,但又不是星巴克,这种模仿让我们忍俊不禁。
圣诞教堂建于公元529年,它是圣地伯利恒最古老的大教堂,在公元325至326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和他的母亲海伦娜访问伯利恒,随后他们决定拆除原来的神庙,在其原址上建造圣诞教堂以纪念耶稣的诞生地。教堂于公元333年竣工完成。当我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到达教堂后,里面的人并不太多。导游说我们很幸运,因为平日里人流甚至会滞留在大殿之外。我们走到大殿的前面,走下台阶,触摸了耶稣出生时马槽的位置,然后再走上台阶走到大殿。
在2012年,圣诞教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第一个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巴勒斯坦名录下的遗址。圣殿教堂近两千年来都次遭到破坏也多次被修缮,它的大门很矮,要弯着腰才可以进入。导游向大家提问为什么那个门那么小,有人回答是人们要弯腰进入以示对神的尊重,也有人说是为了保护教堂免受破坏。
这一天的行程满满,最后我们到达今天的最后一站,就是到司机家里去吃饭。司机的家在巴勒斯坦境内,沿途我们看到荒凉的沙山、空置的大量房屋、路边大量的被丢弃的塑料袋、饮料瓶、废纸屑;在路过一个小镇时,正是穆斯林祈祷的时间,路边很多人匍匐在地祈祷,其中也有孩童。
司机把车停在他家的院子里,这沙漠中的院子依旧有花在开。
司机家的房子是平房,我们进入后立刻感受到了凉爽,客厅墙上的空调开足马力工作着。一个长长的桌子上已经铺好了桌布摆放好了碟子和刀叉。饥肠辘辘的我们先喝了些水,然后翘首期盼着食物上桌。终于,司机端着一个大锅出现了,我们欢呼起来。他问“你们准备好了吗?看着啊。”接着他把一大锅米饭倒在桌子中央的大盘子里,最后从锅内出来的是一个个很大的鸡腿。我们争先恐后又不失矜持地把米饭和鸡腿舀到面前的盘子里,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客厅的一面墙上有一个年轻人的照片,导游说是司机的弟弟,二十多年前参与暴乱被抓捕,入狱十一个月被释放,释放三天后死于内脏损伤。“哦!”我们瞬间长大了嘴。看看司机,他没有太多的表示,看来,时间是可以治愈一些事情的,但也许是时间的流逝让一个成年人不再善于表达感情了吧。
饭后,当地的一位艺术家用一种被称为乌德的民族乐器演奏了很多曲子,乌德形状很像琵琶,弹奏时又像吉他。来自澳大利亚的退休护士和来自新西兰的医生太太随着音乐挑起舞来,导游也加入进来,大家打着节拍非常开心。
最后司机的太太从后面的房间里出来了,我们感谢她为我们准备丰盛的饭食。
有团友提出想参观一下房子,导游说房子里没什么,因为司机一家平时是住在耶路撒冷的,这次是为了接待我们专门回来的。
在以色列工作的巴勒斯坦人收入远远高于在巴勒斯坦工作的人,但是他们如果搬回到巴勒斯坦居住,若干年后他们在以色列工作时所得的福利就统统取消了。
这一天好长,回到旅馆好好睡觉。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亚特兰大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