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到北京的鲁滨逊
康熙42年(1703年),一个英国鸦片贩子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他就是鲁滨逊·克鲁索,对就是那个鲁滨逊漂流记里的鲁滨逊。
1719年丹尼尔·笛福出版了鲁滨逊漂流记,大获成功,他紧接着出版了续作《鲁滨逊·克鲁索的更远历险》,这部没有第一部那么出名,在这部著作里,鲁滨逊在1693年再次出海冒险,先去了自己居住过的孤岛,然后去了巴西、马达加斯加、波斯湾、中国和俄罗斯,最后于1705年回到英国。书里鲁滨逊来中国贩鸦片,卖了好价钱买了不少丝绸茶叶。不过鲁滨逊对于中国的评价很不好,鲁滨逊一到中国就开始吐槽,几乎一无是处,比野蛮人强不了多少,各方面都落后。鲁滨逊说只要3万德国或者英国士兵就可以横扫所有的军队。老百姓日子过的苦,鲁滨逊用的是悲惨一词(miserable)(13章 到达中国)。
鲁滨逊为什么这么骂?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欧洲人对中国还是很向往,中国如何文明发达,不吝赞美。不过随着和中国接触越多,出于宗教,政治,特别是贸易,面对封闭的中国,欧洲对于中国的风评开始反转。到了18世纪,“由于无法打开中国市场,外交官及商人均备感挫折 ”(史景迁),欧洲国家,以英国为代表,对中国基本是负面评价,这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为了迎合本国出版商,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里,借鲁滨逊的嘴大肆批评中国,这是市场需求。
笛福自己没来过中国,据说他关于中国的信息来自德国人布兰德(Adam Brand)1698年出版的《沙皇使节雅布兰1693至1695年使华旅行记》,还有人说来自法国人李明(Lewis Le Comte)1697年出的《中国近事报道》。李明的书里配了不少插图,有孔子,皇城和观象台。李明见过康熙,当时法国代表团给康熙送来大量科学仪器,其中就有显微镜,是中国领土上最早出现的显微镜。插图中关于中国的部分还算比较准确,尤其是观象台的插图。
《鲁滨逊·克鲁索的更远历险》1722年第四版的时候配了插图,不过关于中国部分惨不忍睹,和李明的一书的插图没法比。
书里鲁滨逊一行从北京出发去俄罗斯的时候经过长城,这里配了一幅图,说的是离开北京经过长城,图上的鲁滨逊身后的北京城和前面的长城和现实中的不能说一摸一样,简直是毫不相干。北京城全是尖塔,长城就一块板儿厚。稍微参考一下前人的著作就不会这么离谱。
比如荷兰探险家约翰内斯.尼欧霍夫Nieuhof, Johannes, 在166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谒见中国皇帝》1669年出了英译本,插图中的北京城和城墙,稍微好点。
1749年法国著名测绘家杰克·尼古拉·贝林 (Jacques Nicolas Bellin)也画过长城,虽然很简略,但是也比鲁滨逊插图靠谱。
1759年英国人画的长城
后来见过长城的西方人越来越多,到1840年《鲁滨逊·克鲁索的更远历险》再版的时候,长城就画的很像回事。
不过到了1864年《鲁滨逊·克鲁索的更远历险》再版的时候,长城又画的不像了。绘图的人完全不作功课,随便搜索一下,长城都不会画成这样,要知道可能1864年长城都有照片了。
英国人弗朗西斯·弗里兹(Francis Frith)的摄影集里(Photo-Pictures, Selected from The Universal Series, by F. Frith, Reigate. Europe & The East)拍摄的长城,时间在1850-1865年之间,长城最早的照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