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武汉肺炎的几点讨论

武汉肺炎的几点讨论

博客

现在武汉肺炎传染闹得沸沸扬扬地,各种消息到处都是,不想知道都不行。昨天读了几篇专业性的小文章和资料,用日常用语总结一下,对这次传染病有个基本的认识。
每个传染病,都有一个数字用来描述它的严重程度,这个数就是'传染比',即一个得病的人(带原体),在无控制措施的状态下,能传染几个人。很容易想象,这个数和传染方式(呼吸,飞沫,或接触),人口密度,病毒本身等因素有关。据哈佛大学一个公共卫生专家模型计算,这次武汉肺炎的传染比是1:3.8 (为叙述方便,简化为1:4),也就是说,如果不采取措施,它的传播是以1传4,4传16,16传64的速度传播开来的。当然,模型计算的结果取决于其中一些参数的假设等,还有其它计算结果说传染比为1:2.6的。
在各种传染病中,传播最快的是麻疹,属于呼吸传染,传染比介于1:12到1:18之间。上次非典是1:2到1:5。估计这次的传染比和非典基本一样。但这次武汉肺炎和非典不同的地方是潜伏期。武汉肺炎潜伏期为14天,而非典潜伏期为几天的时间。试想一下,14天之内,一个带原病人以1传3或1传4的速度,会传染给多少人啊。
众所周知,控制病毒传染的常用措施为打疫苗和隔离。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一个人群中,至少需要多少人实行措施才能防止蔓延? 很显然,如果100%的人都采取了有效措施,那么传染会立即杜绝。一般来讲,如果传染比是1:4,至少要有75% 的人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止蔓延,如果是1:3,那么需要至少67%的人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止蔓延(即感染人数不再增加)。一般新的病毒都没有现成的疫苗可用,因此隔离是唯一可行的措施。隔离的具体措施无非是远离人群(一般飞沫传染距离被认为是2米),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甚至穿防护服等。这些都要改变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改变一个或几个人的生活习惯不是办不到的事情,但如果改变诺大一个人群总体的生活习惯,则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以说,中国政府的号召力和执行力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几天之内,通过政府的强制与各种传媒的动员,举国上下,特别在重感染地区或可能感染地区,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隔离形势。这种隔离措施的实施势必会使今后的感染传播比例越来越小而很快终止。
顺便说一下这种隔离的必要性。隔离措施,不但会使人的生活不方便,同时也会影响经济甚至社会的稳定。如无必要,是不能轻举妄动的。但目前的社会,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 之发达,流动性大大增加,使传染的速度与范围大大增加,据统计估计,在其它城市中,每500至700人中就有一人近期从武汉返回。一个人如果逛一次商场,可能就会遇到2到3个这样的人,如不采取措施,被感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病毒的传染,会危害我们的生命与健康。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病毒,它危害我们的文化,思想,与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这种病毒就是'谣言'。谣言的危害,传播,与防治与病毒的危害,传播,和防治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我将它们并列视之。例如,关于这次与上次非典的病毒传染,同时出现一种谣言 说是某某国家制造出来专门针对中国人基因的一种病毒,还有说是武汉某某病毒研究所泄露的基因病毒等等。都是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说的煞有介事。其实,人类目前是不能研制专门针对某个种族基因的病毒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不同人种之间的基因差别要远远小于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别。加之人与人之间的基因差别是微乎其微的。其实,即使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基因差别都是微乎其微的。但毕竟要比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得多。如果真有这种技术存在的话,其研发序列应该是先有专门针对例如老鼠苍蝇等的而对人或宠物无害的杀剂。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过类似的产品。
以上的传染比等皆为统计意义上的数字,也就是在一个众多人群中平均意义上的数。在实际中,每个带原体的传染能力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传染群中,都有超级带原体与低染带原体,其比例大约为20比80。从被传染人群中看,也是如此,80%的受染者来自于20%的传染体,这20%就是超级传染体。而20%的受染者来自80%的传染体,他们是低染带原体。这就是自然界与很多社会现象中的所谓的20/80法则。
这里我想说出我的一个想法。即除了响应各种隔离号召之外,应服用复合维生素。一个是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受感染的可能性。另外,也可大大降低得普通流感的可能性。现在是一个敏感时期,得了流感势必会担心,从而要去医院检查确诊。 目前的医院,即是治病的地方 同时也是高危人群聚集的地方,不是十分必要,最好不去。减小了得流感的可能性,就减小了接触高危人群的可能性。
最后,做一下预测。根据目前全民隔离的形势,我预测,最晚不过2月中旬(一个潜伏期之后),感染得病的总人数就会呈现下降趋势,3月初到3月中旬,这次传染就会被抑制住,危险就会解除。立此存照,以观后效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LingYuan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