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一次“小大人”行为深深地触动了我
离开中国来美国作博士后的时候,心里是想着回国的。对太太说:等我安定好了,你就来。你的户口已经调到上海了,但在上海没有工作。一起在美国呆两三年,存点钱,再回来的时候,接受我的单位也会给你安排工作的。女儿上海户口也办好了,就把她留给外公外婆。外公外婆我们放心,女儿也不会因为去美国两三年后再回来,连中文都跟不上。
美国的第一站博士后并不顺利,老板的课题比较陈旧,他自己也离退休不远,没有了斗志。快两年了,第一作者的文章还没影子呢。只好决定换跑道,去一个技术上更前沿的实验室,就来到了美国中西部的大农村。自己的前途未卜,但知道回国的梦想也不会很快实现了,就和太太商量:女儿和我们分开一年多了,要等我们决定去留之后再考虑女儿的事,恐怕和女儿分开太久。到年底女儿就快五岁了,差不多到了美国上小学的年龄。干脆让外公外婆一起去签证,带女儿过来吧。
女儿签证顺利。其实妈妈来的时候她是一起去签的,最后没来。但外公外婆没有签到,就只好另想办法了。外公外婆住的地方离上海美国领事馆不远,经常去看看,认识了一个从外地到上海签证的年青女士。女士也是先生先来美国读书,她准备来陪读的。在芝加哥机场转机。外公外婆招待女士吃住,也让外孙女和人家熟悉,托人家把外孙女带到芝加哥。我约好了去芝加哥机场接。
机场的出口处,我焦急地等待着。看见一个小丫头推着车,眼睛里还含着泪花,走出来。后面的阿姨鼓励着她,让她别怕,但阿姨不能出来,要赶下面的航班飞往外地。我认出女儿,喊了一声她的名字,接过她的行李车,给女士说声谢谢,就抱起了两年没见的女儿。替孩子擦擦眼泪,我问她是不是还认识我,她说认识,看了我很多寄回去的照片。一路话可多了,直到停车场上车了,兴奋劲过了,才在我怀里一路睡到家。到家了,看到妈妈,马上打开行李箱,把她准备的“礼物”一样一样拿出来,这个送给爸爸,那个送给妈妈:有外公外婆带来的,有她在飞机上拿的免费用品--从牙膏到挂胡子的刀片等等。看着她那付“小大人”的神态,说出来的话里分明带着讨好爹娘的世故,我第一次意思到把孩子留在国内两年后果--孩子的成熟和她的年龄不相称啊。我和太太悄悄说:她是不是怕爹娘还把她送回去呀?。。。
人的许多观念的改变往往是生活里不经意的一件小事。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责备过自己把孩子留在国内交给外公外婆;在和太太结婚后分居两地,我差不多每个周末都能回去的情形下,也从没有觉得生活有什么缺失,我的一切奋斗也是为了家和孩子,觉得是那样的心安理得。。。但女儿来美国团聚后的“小大人”行为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里最柔软的那根神经,让我从新审视生活中到底什么重要。太太说,你要真想回国就回吧,我们可以留这里等你回来,也可以和你一起走的。犹豫不决中办了绿卡。看房子的时候,看着女儿挑这个选那个,为每一个房子不同的的设计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爹娘下决心的时候投上她的一票。看见她搬进新家后有了自己的单独房间的那种快乐,我知道我注定了会在这条博士后的路上走下去。
每次回国,不少劝说过我回国的老同学老朋友会对我决定不回去的决定表示不解,我都会淡然一笑:离不开孩子啊。博士后的那点微薄的工资就够一家人吃穿住。直到太太来美国快八年了,在经过无数挫折,终于拿到一个年薪两万四的full-time工作后,我才开始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变轻了。今天下班早,儿子又有学校的田径比赛,和太太晚饭后就轻轻松松地去散步。和太太讨论了以下今年的家庭财经计划:五月换一部车,秋天换房顶,这个月要交去年的房地产税,六月女儿回来我们一起去度一个礼拜的假,下半年还有儿子学校3500的捐款,银行户头上的钱到六月份我工资下来刚好够了!这样我们可以提前一年给儿子存大学学费了!我给太太说,还坚持四年吧,也许我们的早退休梦也能在美国实现呢。。。
(二0一七年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