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 影
这是影像医学的一个专用术语。这段真实故事的全部情节实质是一堂科普课,懂与不懂非同小可:轻则皮肉之苦;重则性命之忧,抑或赔上你余生的幸福。
妻子年上五十后,一段时间腰痛频乃,还右脚发麻。门诊后,CT检测显示属腰椎间盘突出症。几周下来,吃药理疗收效不大。一天,弟媳来串门,聊起腰疼,她说认识东方医院神经外科的某专家,主任医师,可以介绍去看看。于是挂了号,带片门诊。
上海的医院总是那么忙,无论你挂的什么号。十几元的普通门诊,几十元的专家门诊,几百元的专家特需门诊,其实差别不很大,统统只能是三言两语打发了事,男女老少、本地外地,基本一视同仁。那医生他问你答,寥寥数语,把诊也结束了。你想多问几句,他也没那么多耐心,因为排着队的病人都伸着脑袋在后面等着。接着便是检测化验,开单抓药。那次因为熟人介绍,临了,专家为你多看了几眼带去的CT胶片,表情严肃地说:“这腰椎不算严重。虽然报告上没写,但腰椎管里明显长了个肿瘤,得尽快手术,不然后患严重。”他接着强调,“人的中枢神经通过椎管传导躯体下肢,肿瘤压迫神经会直接导致半身瘫痪。”
真乃晴天霹雳!
肿瘤长在狭窄的腰椎管里,就那么去手术?不甘心。如果手术,也该找个权威的专科医院。如果手术,也不该仅凭一两位医生怎样讲,就让躯体任其宰割。于是,我们就决定再找几家著名医院的专科医生作一诊断,这该是家居上海的便利。
三天两头四出奔波,在3000多万人口的魔都寻医求医,个中艰辛且不赘表。一个多月后,各家医院的诊断结果及治疗建议出来了——
东方医院 (浦东新区):诊断为椎管肿瘤,建议做增强CT检查后,手术摘除(据说在椎管内把肿瘤切除,手术精细复杂,难度非常高。稍有失误触碰损伤脊椎神经,可能造成患者肢体瘫痪而且不可修复。)
长征医院(黄浦区) :诊断为椎管肿瘤,建议住院手术。由目前国内椎管肿瘤手术切除数第一位的肖XX主任,亲自操刀(门诊后第四天,尽管床位紧张,妻子还是接到了医生立即住院的通知。)
我立德(韩国)骨椎专科医院(虹口区):诊断为椎管肿瘤,建议住院,用微创手术进行肿瘤摘除。
第六人民医院(徐汇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尚不严重,建议采用保守治疗,或腰椎增生修正手术。
奇怪!骨科擅长著称的六院,慕名找的专家,同样拍了CT,只是诊断为一般的腰椎间盘突出,CT报告只字没提肿瘤。
难道医生疏忽了?
门诊那天,诊室门口和过道挤满了人。好不容易预约挂上的号,就诊也就匆匆几分钟。看着医生的诊断报告,带着疑虑,已经走出诊室的妻子,硬着头皮又返回去,问那位骨科专家,因为再次挂号可能又得等上十天半月的。她干脆拿了其他医院的诊断报告,直接问医生是否疏忽了?
“ 没有啊!我们医院的CT报告上没写。如果要查椎管肿瘤,再去神经外科看看吧!”医生说。
神经外科,当天已没有专家号,既然来了,挂个普通门诊先看看。
找到神经外科已近上午下班时间,诊室里只坐着一位医生,约摸五十岁开外。他有点不耐烦地听完我们的简单陈述,接过CT片子,顺手贴在灯板上。
“影像科那帮人成天在干啥?这么明显的椎管肿瘤居然没看出来。还高级职称的呢!”老医生气恼地把片子还给我,“找他们去,片子怎么看的。”
他随意说的话,似乎提醒了我们什么。
我们来到影像科时医生已午休。我和妻子没离开,空着肚子等医生下午上班。
不久,几位年轻的女医生午餐后回来了,见我们等着,问了来意,拿去了片子和报告。在电脑前她们轻声细语地讨论着,我们一旁听着,好像在争论着什么。其中一位说:“这是X主任读的片,他签的字,他还会错吗?”一位医生跑进去里面。
其实还没到上班时间,X主任来到我们跟前。这位看上去仅三四十岁的年轻医生很认真,显然他又仔细看过片子。
“椎管肿瘤,我看不像,当然不能写上去。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影,不用去管它。” X主任解释道,椎管内的液体有时会积聚成小的环流,概率极少;检测扫描也会有些干扰因素,CT上就会显示出阴影,很容易误诊为肿瘤,其实是有区别的。还有些人先天就有这阴影。他建议我们拿着CT原片,去上海读片最权威的华山医院影像科确诊。他叮嘱道,“挂耿道颖的号。”
华山医院耿医生的门诊很拥挤。在一楼大厅的专家墙上我看了介绍,她是上海市影像医学委员会主任,看年纪应该已有五十多岁。慈眉善目的她,照片上酷似后来得了诺奖的屠呦呦大夫。
影像科门口排着队,许多人嚷着外地的方言。一众患者怕听不清,拿着片子挤近门口等叫号,叫到号递片子,向窗口的医生讲情况,医生再把片子送进去。没有正面见到耿医生,只远远地见她坐在不很宽敞的诊室里,盯着贴墙的读片灯屏,身边围着几位年轻大夫。
交片几十分钟后,原片连同报告递了出来。见耿医生挥手示意我们进去,妻子和我赶紧迎了过去。她对我们说,六院的结论是对的,那个“肿瘤”该是个伪影,不能写上报告。其他医院的诊断不用去考虑。腰椎间盘突出也不很严重,可暂不手术,理疗应该也会有效果。我看了看手上的审片报告,诊断意见处有耿医生的签名。
前后奔波求医两个月,一场虚惊和担忧到此结束。妻子没去挨上这一刀。如今八年过去了,她的腰椎偶有不适去做做理疗,余皆安然。
一位好医生,他(她)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似是而非,他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判断,给你一个明确的意见。这既是医术,也是医德。我和妻子记住了这个名字——耿道颖,还有六院影像科那位没记下姓名的年轻主任。
我后来查询过六院那位主任的资历,其中有:上海市医学影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那天耿医生百忙中特别跟我们说了那么多,原来他们是同一个学会的。
感谢他们!
2022.9.8上海